从苦难劳工到抗日战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8&rec=61&run=13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月初,沿津浦铁路南犯的日军第十师团侵入山东。12月底,日军相继攻陷济南、泰安,沿津浦铁路一路南进。1938年1月5日,日军占领宁阳县城。
一、被骗当劳工
单守桂:“我第一次目睹对日本人的战斗是在参军之前,那时候我还小,十三、四岁的样子,家住葛石镇马山口村。日本驻扎在村子旁边的银山子上,抗日武装伏击打死了七、八个日本鬼子。战斗结束后,父亲和乡亲们将他们(的尸体)扔进了村西北的河中。由于日军的占领和百年不遇的干旱,家中没有粮食吃,我便跟父亲说“我出去混吧。”父亲说“你一个小孩子,出去怎么混?”正巧日本人招华工,有着丰厚的条件诱惑,于是我挑着土篮子跟着去了。
“一路坐着日本的火车到张家口,下车后向西南方向走。记忆中经过一道河、一座桥,就到了山沟里,在那里我们这些劳工就给日本人开山修铁路。此时我们才知道陷入了日本人的骗局中,哪有什么吃喝不愁?哪有什么穿衣不愁?哪有什么优厚报酬?有的只是无尽的鞭打和压迫。”
王凤桂老人被骗去当劳工的经历也相差仿佛,不过时间已经到了抗战末期的1943年。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战耗加大,对华侵略提出以战养战,加大了对占领区的掠夺。我国东北地区不仅有丰富的森林、煤炭和钢铁资源,而且工业和基础设施都相对较好,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战争的大后方,成为了日军主要战略物资的供应地。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攫取东北利益的最大化,日军在山东开始疯狂诱骗劳工到东北工矿业区奴役。
到了1943年春天,日军在宁阳的掠夺变本加厉,本来生活就水深火热的人们,又赶上了特大饥荒,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乡民们只能以草根、树皮为食。据县志记载,全县外流7383户,逃荒要饭的12617户,卖掉儿女1772人,饿死4252人。
王凤桂:“那时东述镇兴隆庄村也是重灾区,日军买办王盈山以5块大洋的诱惑在兴隆庄村招收工人,许诺有吃有喝,工作不累等条件。我就这样踏上了前往辽宁的路程。
“在北去的路上,的确是吃的烧饼和壮馍,条件相比家中好上许多,此时的我,心中还报有希望。就这样,我迷糊糊随着王盈山走进了辽宁大栗子沟铁矿。”
二、逃出地狱门
单守桂和王凤桂虽然一个去了西北,一个去了东北,但是命运和遭遇却是同样的残酷,开始了地狱般的苦难生活。
单守桂:“当时我们的工头有日本人、大鼻子的俄罗斯人,所有人都被他们管着,日本人拿着棍子,一不注意,就被日本人打。没有衣服蔽体,只有没日没夜地干活。还时不时被山体上掉落的石头砸到,非人的折磨没有尽头。同时我们也吃不好,和北落星村的不到20口子人在一个伙房。吃的是橡子面,这东西拔干,不但吃不饱,吃了还受不了,晚上肚子疼的直叫。
“干了两、三个月,大家实在受不了,于是晚上睡觉时商量着要逃跑。其中有人犹豫,一块干活的济宁老乡就说“你不走,我走!在这儿被他们活活折磨,还不如跑出去寻一条生路!”于是我们和济宁的、兖州的几个老乡一起悄悄的逃了出来。
“离开的过程也是艰辛的。我们没有粮食,只能吃野草果腹,晚上一起在山沟里过夜。有一天晚上淌河,河水又深又猛,我们彼此搀扶着,由一个高个子的人头上顶着篮子,里面放着衣服、和一点吃的。这个人有个孩子,一不小心就被大水冲走了,高个子把篮子放下就去追,我们也跑起来向着小孩冲走的方向寻找,但追了好长一段路,也没有追回来。眼睁睁看着小孩子在水里扑腾扑腾没有了动静,高个子对着河水哭了好久。”
王凤桂老人去的大栗子沟,位于吉林省临江县。据说是因兀立在鸭绿江边的一块颜色泛红、形状像一个栗子的巨石而得名。也有人说大栗子沟是因为满山遍布栗子一般含铁的石头而得名。大栗子沟蕴藏丰富的铁矿,所以,在日本统治时期,大栗子修建起了一座铁矿山,很是隐蔽,鲜为人知。大栗子铁矿石,含铁量高,一般在60%以上,最高达68%,是全国仅有的两处富铁矿之一,藏量在1640万吨,还有铅、锌、铜、黄铁石、银、钴等。
王凤桂:“直到到达大栗子沟,我才知道大栗子沟铁矿是一座人间地狱。铁矿很大,但漫山遍野都是衣不蔽体的劳工,一个个枯瘦如柴,拖着一二百斤重的拖筐,步履蹒跚。眼见为实,我们彻底明白了,但一切都已晚。我们真正开始了水深火热的生活。每天都吃橡子面,橡子面就是橡子树果壳的果实研磨的粉,橡子面可以充饥,但是味道苦涩。而且吃橡子面拉不出屎,不少人胀得睡不了觉,我的很多工友都被活活胀死。即便如此,吃橡子面都吃不饱,大便都是红的,甚至咳出来的痰都是血。喝的水是山坡上水坑里的污水,工作量又大,每天都能看到抬出七、八个死人,都埋在了另一面山坡上,插上个木牌就完事了,几百亩地的山坡全是坟头。
“我们每天上工都有日本监工点名,点名方式也很残酷,不是念名字而是打耳光。这样还不算完,劳工们被点(打完脸)完名后排成一排,外号“小面条”的日本人拿着铁锤开始逐个人敲腿,以防止工人装病。非人的待遇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让我们苦不堪言。每天在地下的矿井里,我们想的是怎么和日本鬼子斗争,怎么破坏日本鬼子的生产,怎么逃出魔窟。
“有压迫就有反抗。终有一天,我们受够了日军的暴行。1944年春天,我同一起来到铁矿的李步森、刘福才等几个老乡不堪忍受日本监工的辱骂和殴打,在矿井里杀死了日本监工,趁夜色逃出了矿山。我们跑了一天一夜,又累又饿几乎死在路上,靠喝水充饥来到临江。后来,好运遇到一个好心人,给了一斤煎饼。靠着这一斤煎饼,我们找到了共产党的队伍。就这样,我被编入3连,由被奴役的劳工成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士。”
三、抗日打鬼子
单守桂:“在翻过最后一座山后,我们逃到了抗日根据地,遇到了八路军,“能打日本人吗?”,“你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谁要当八路,管吃管穿!”我们高兴起来:“能!当然能!”我们坚定了决心“好!我们当八路!”我们憎恨日本人,心中都想将日本人赶出中国,于是我们就都留了下来,当了八路军。
“我们是新兵,手中没有枪。那个时候枪很稀罕,人们都把好枪放到怀中紧紧抱着。枪是第一生命,人是第二生命,武器好了才能打好仗。打仗的时候,上级下通知,不能硬拼,要打游击,有便宜就打,没便宜就跑。我们那时候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出发,遇到下雨下雪天更是也闲不住,说出发就出发。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一路走到抗战胜利,将日本人赶出了我们的家园。
“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是伏击日军小队长,当地都称他小松司令。小松司令是那一带有名的日本军头头,三天两头的带日军扫荡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百姓深受其害,方圆几百里都知道小松司令的恶行。当时有个伪军军官叫姚文臣很受小松司令的重用。我们就经常派人或捎信做他思想工作,对他说“你是中国人,不是日本人,日本人早晚要被赶跑的,你为什么帮着日本人欺负咱们中国人呢。你若是还有良心,就不能再如此作为了!有骨气的,你就放下屠杀自己人的刀枪!”最终姚文臣在八路军的不断感化和教育下,明白了民族大义,逐渐向八路军靠拢。在这之后,姚文臣明里暗里帮助我们八路军,给我军送信,一有机会就给我军送油、送肉等给养,帮助我军度过难关。
“有一天姚文臣接到命令,小松司令要求他带领大部队对根据地进行扫荡。我们接到情报后,提前埋伏好,准备伏击。敌军很狡猾,前方是伪军队伍赶着老百姓往前走,日军在后面。我当时是在侦察连三排七班,拿着一把歪把子机关枪,跟着连长打。枪声响起后,日军小松司令的马受惊,从马上栽下来。连长大喊“别打死,要活的!”在抓小松的时候,被他打死两个人,最后也没有抓到活的,被连长一刀砍死了,其他日军跑的跑、死的死,这一仗大获全胜,歼灭日军五、六十人。
“还有一次战斗,我们趁日军换防,日军汽车拉着无线电台。我们侦察连提前侦查好日军人数,路过的时间,派了一个连的人去伏击日军。让过前方十多个走着的日军,直接往汽车上仍手榴弹,汽车砰地一声就爆炸了,日军当时就没有反应过来,等到他们反应过来,都直接抱着枪跑了。由于是提前在山沟里埋伏好,日军不知道有埋伏,所以我们这一仗打的漂亮。俘虏日军十多个人,电台和枪都收归队伍里,而且我军没有伤亡。
“后来我跟着团部调动,团政委带着我们两个连大约一百多人,加上团部和连部的杂务人员,共二百多人。由于人少,打算绕过日本人据点行走。走到山边铁道,那里是必经之路,但是有日本人的据点。为减少伤亡,我们打算等到日军撤离后再行通过。我们在远处等了三天三夜,没有饭吃,没有水喝,小米被冻住,就砸烂了吃。实在不行,团队便说强过日军据点吧。当日我们人太少,日军人多,还有五架飞机,只能硬拼,有个战士由于在最前面,没能及时趴下,被飞机扔下来的炮弹一下子轰到天上,掉下来后,胳膊腿都没有了,枪支也只剩下烂铁。飞机上的一个炮弹能炸死十多个人。战斗一直打到晚上,每人只吃了三个土豆。到了天亮,终于等到上级的支援。支援部队顺着铁道过来,有一个炮兵旅,他们到山上支炮,攻打敌军的炮楼和火车,最后日军开着火车逃走了。我们大约追了70里路,用了一天的时间清理战场,死的埋了,受伤的简单救治。战争中受到波及的老百姓无家可归,上级安排救助,便让他们跟着部队走。我就是这一次战争中,头部受伤,送到延安的医院才得到较好的治疗。
“治伤期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们终于等来了民族解放的这一天。团长问我“你留在团部吧?”我还是牵挂老家,最后说“我还是走吧。”于是我办了手续,成为抗战胜利后第一批复员军人,三等残废军人。”
王凤桂老人由于参军较晚,已经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我们主要是巩固东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剿灭土匪武装。辽沈战役后入关参加了解放天津的战斗。1952年,我退伍回到老家东述镇兴隆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