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地方史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7&rec=7&run=13

全市地方史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王天宇
近年来,在省史志办具体指导下,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两个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修志、办鉴和拓展社会服务三大重点,着力抓好《泰安市志》《泰安年鉴》《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徂徕山志》等志书资料的编修,实现了志、鉴、会(市情研究会)、网(泰安市情网、市情资料库)、馆(方志馆)、开发服务“六位一体”全面发展,各项史志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12月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授予“全国方志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地方史志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1月被泰安市政府表彰为《泰安市志(1985—2002)》编纂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机关。具体业务工作方面,在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评选活动中,《泰安市志》《关于泰山泉水问题的调研报告》《泰安主要历史名人故居遗迹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泰安历代灾异》等七项成果分别被评为入围奖,《宁阳县志》被评为优秀县级志书,分别领取了省政府奖金;《泰安年鉴》2005、2006、2007卷连续三卷在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获一等奖,是山东省唯一连续三届在全国年鉴评比中获一等奖的单位,《泰安年鉴》2014卷在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中获一等奖,在第五届全省优秀年鉴评比中获鉴特等奖。
  (一)深入贯彻国务院和省两个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大力推进史志工作法制化建设
  2005年以来《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相继颁布。近几年,我们结合实际,采取扎实措施,狠抓《条例》的贯彻落实。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学习宣传《条例》。市史志编委会发出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的通知》,对全市学习贯彻《条例》提出了具体要求;翻印了《条例》宣传册,分送到市直各部门、单位;利用《泰安市情》等刊物大力宣传《条例》的重要内容,并在泰安市情网开通了学习《条例》专页,在《泰安日报》刊登了市政府领导同志的署名文章,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每年利用全市五月份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的时机,市、县(市、区)两级史志部门分别印制宣传品、制作条幅,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条例》。举办学习贯彻《条例》培训班,省史志专家、市法制办负责同志对《条例》进行宣讲;组织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参加了省史志办举办的学习贯彻《条例》书画展。通过这些形式,促进了学《条例》活动深入进行。二是强力推动,加快全市史志工作法规体系建设步伐。按照省史志编委会下发《关于加快全省史志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意见》文件要求,制订出台了《泰安市地方史志工作管理办法》,以泰政发[2011]59号文件下发实施;6个县市区全部出台关于加强史志工作的政府规范性文件。三是强力推动,强化督促检查。每年,坚持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地方史志工作会议,市政府分工市长讲话,对全年的史志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同时,针对年度考核中发现的工作进展较慢、工作水平不高、部分基层单位“有人办事”的问题解决不够好等问题,按照市政府领导要求,坚持每年对部分县市区进行督导,对照《条例》规定和市政府文件要求,指导基层单位认真查找“一纳入、五到位”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集中解决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有人办事”的问题,取得了很好效果。
  (二)以开展“地方志书编纂质量年”活动为总抓手,扎实推进第二轮修志
  按照国务院规定地方志二十年左右编修一次的要求,第二轮修志于1999年3月全面展开。全市共规划编修《泰安市志》1部,县市区志6部,《泰山志》《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徂徕山志》《东平湖志》等专业志5部,部门志、乡镇志、村志、企事业单位志等基层志书200部。截止目前,《泰安市志》于2008年出版,为山东省第二轮志书中首部出版的市级志书;六个县市区已出版志书5部,其中《泰山区志》《新泰市志》于2004年底出版发行,《肥城市志》《东平县志》于2005年出版发行,《宁阳县志(1985~2002)》于2007年底出版,被省政府评为“八个一优秀”县级志书,并被省史志办列为2008年向全省推荐的样板志书,《岱岳区志》已完成31编初稿编辑,正在进行精编,年底可基本完成编纂工作;《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东平湖志》等两部专业志已出版发行,《徂徕山志》《大汶河志》年内可出版发行;全市已出版基层志118部,22部正在编纂中;整理旧志及地情资料8部。去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集中攻坚,完成《徂徕山志》修改定稿工作。自2012年10月《徂徕山志》编纂工作启动以来,组织精干力量,集中攻坚,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加快编纂工作进度。一是认真做好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完善工作。对形成的《徂徕山志》征求意见稿,集中征求了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集中半年时间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二是加强调度督促。将任务目标和修改进度分解到每月、每周,定期调度、会商,督促编纂人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修改编纂进度。三是进行志稿评审。于去年9月26日召开志稿评审会,邀请省、市史志专家11人对志稿集中评审,提出修改建议100余条。四是修改送审。组织编纂人员梳理评审意见、集中修改加工,形成送审稿,报市政府审批。五是排版校对。将《徂徕山志》书稿交付印刷厂排版后,编辑人员精心校对稿件,目前,正在进行图片插排,预计第四季度出版发行。
  2、加强对《岱岳区志》编纂工作指导。《岱岳区志》是我市列入省政府第二轮志书编修规划且尚未出版的唯一一部志书。去年以来,我们加大对其编修工作的行政推进和业务指导力度,帮助岱岳区史志办充实编辑力量、讨论确定篇目、加快组稿进度、纂修合成送审稿。目前,已编纂完成31编。预计年内召开志稿评审会,明年上半年出版发行。
  3、积极推进基层志、部门志、专业志的编修。对已启动基层志、部门志、专业志编修工作的单位加强指导和调度,引导乡镇、街道、经济强村和市直部门形成修志用志的浓厚氛围。去年以来,《莲花山志》《肥城地税志》《宁阳镇志》《东平县财政志》《东平县供电公司志》等出版发行,《大汶河志》《大汶口镇志》《柳下惠志》《新泰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志》《新泰市工商志》《安驾庄镇志》《宁阳县村庄简志》《州城街道志》《东平县文化志》等志书正在编纂中。
  (三)搞好年鉴编纂和管理,不断提高年鉴工作水平
  《泰安年鉴》自1991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24卷,发行近5万册。在省史志办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加之我们《泰安年鉴》全体编纂人员的积极努力,《泰安年鉴》在栏目框架的设置、资料的充实丰富、内容版式的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创新,编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2014卷参加全国第五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荣获一等奖;2013卷参加全省年鉴评奖活动被评为优秀综合年鉴,2014卷荣获第五届全省优秀年鉴评比特等奖。县市区年鉴在参加各级各类年鉴评比活动中,也获得多项荣誉。
  泰安市及所辖6个县市区中,编纂综合性年鉴的有市级《泰安年鉴》(已出版24卷),县(市、区)级《泰山区年鉴》(出版2部)、《新泰年鉴》(出版4部)、《肥城年鉴》(出版4部)、《宁阳年鉴》(出版2部,《宁阳年鉴(2008-2013)》正在编)、《东平年鉴》(出版1部,《东平年鉴(2004-2012)》正在编)。专业性年鉴除《泰安统计年鉴》及县级统计年鉴外,还出版过《泰安政协年鉴》《泰安财政年鉴》等部门年鉴,《山东农业大学年鉴》《山服年鉴》等高校年鉴,《石特年鉴》等企业年鉴。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着力打造“品牌年鉴、精品年鉴、特色年鉴”的总体要求,加强创新,不断提高年鉴编纂工作水平。
  1、认真做好《泰安年鉴(2014)》编纂出版及《泰安年鉴(2015)》供稿工作。按照“出精品、求创新、早出版”的总要求,扎实组织2014卷年鉴编纂工作。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2014卷年鉴于去年10月底出版发行。全书设栏目25个,囊括分目(子分目)186个、条目1155个,随文图片130幅,总计83万字。目前,《泰安年鉴(2015)》已完成供稿工作,正在进行集中编辑,预计10月份可出版发行。
  2、编辑出版《泰安年鉴》(袖珍本)。为了拓宽史志工作为现实服务的新领域,市史志办编辑出版的《泰安市情概览》《泰安市情资料手册》等一些“短平快”项目,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为各部门单位查找信息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考服务。2013年起,根据每年度的科学发展考核内容,又连续编纂出版发行了2013、2014、2015卷《泰安年鉴·袖珍本》。由于袖珍本年鉴内容新、记述简炼、方便携带,出版发行后,受到各级领导好评,在各部门、单位反响很好,在省内也独具特色。
  3、认真做好《山东年鉴》泰安部分的供稿工作。按照省史志办《山东年鉴(2014)》组稿方案要求,及时向县(市、区)史志办、泰安高新区、旅游经济开发区分解落实供稿任务,督促并指导各撰稿人严格按照省年鉴组稿要求撰写稿件。市本级稿件在全面反映泰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精选年度内反映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点工作、主要成就、典型经验等亮点工作、特色条目10条。县(市、区)稿件除反映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资料,编写特色条目13条(省采用7条)。合成的稿件经统计部门审核、呈报市领导审批后,上报省年鉴处,该卷总计上报文字稿1.6万字、图片12 幅(省采用5幅)。今年,为扎实做好《山东年鉴(2015)》泰安部分的供稿工作,我们及早部署,精心组稿,于4月中旬按时完成供稿任务。
  (四)加强市情研究和史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开展史志资源调查,为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旅游事业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主要做了三项专题调查:一是开展全市历史文化遗迹调查。到六个县市区的22处遗迹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论证工作。撰写了《全市历史文化遗迹状况调查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开展泰山名泉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根据市政府要求,对泰山、泰城及周边泉水、泉系从古到今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撰写了《关于对泰山、泰城及周边泉水、泉系进行初步调查情况的报告》,提出了五条保护和利用泰山名泉的建议,引起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迅速将报告批转有关部门,要求“尽快办理”。这项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搞好泰山、泰城及周边泉水、泉系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唤起了大家的名泉保护意识,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是开展泰安历史名人故居及遗址、遗迹调查。组织专业人员通过查阅历代志书、文献,对全市的历史名人故居、遗迹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248名历史名人及其遗址、遗迹情况,撰写了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依据四个条件,即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重大影响、为推动历史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有文化建树、便于开发的原则,筛选出56处历史名人的故居、遗迹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分别提出了保护和开发的建议。调查报告及56处历史名人故居开发建议呈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后,引起了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送有关部门参考,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重要基础参考资料。市规划局等部门根据市领导批示立即安排在正在编制的泰安历史名城保护规划中增加了保护名人故居的内容。
  二是整理编辑地情资料,直接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近年来,我们先后整理编辑出版了6部地情书籍或资料。一是精心编纂《泰安市情资料手册》一书。该书共设置市情概述、组织机构、泰山与旅游、人物、乡镇概况等12个栏目。它的出版为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单位提供资政服务。二是编辑出版《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泰安卷》一书。这部书是《山东历史地图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入编86个乡镇、122个村,计35万余字,随文照(图)片300余幅。三是整理编辑《泰安历代灾异》历史资料。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通过查阅历代志书及各种地情资料等措施,分别整理、汇集编辑了从公元前约1650年到公元2007年泰安历代地震资料,及时提供给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制定抗震防灾预案起到了关键参考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汇集整理了泰安历代水灾、洪涝、大风、暴雨、冰雹、酷暑、低温、冰凌、旱蝗、饥谨、疾疫等十几种灾害资料,充分发挥了“以史为鉴”的作用,有力地配合了当前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赞扬。四是编纂出版《泰安概览》一书。全书共分八大部分,30万字,图文并茂,是系统介绍泰安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工具书和对外交往用书。
  三是发挥市情研究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市情宣传和调研活动。为履行好史志部门职责,搞好市情研究,经认真筹备,于2006年4月成立了泰安市市情研究会。近几年,我们充分利用市情研究会联系面广的优势,组织研究会成员参加了泰安历史文化遗迹、泰山历史名泉、泰安历史名人故居等调研活动。同时,通过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市情,普及市情知识。按时编辑出版市情研究会会刊《泰安市情》杂志。自2005年12月创刊以来,已出版发行29期,累计发表文章600余篇,300余万字,图片730余幅,较好地发挥了在宣传市情、普及市情、研究市情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四是发挥部门特点,为各级及社会提供史志资料服务。充分发挥史志部门特点,积极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提供资料支持和服务。派出相关人员先后参与市人大组织编写的《中外名人与泰山》、市政协组织编写的《记忆大汶河》的编辑工作;先后为财政志、农业开发志、大汶河志等志书的撰写提供资料支持;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和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及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五)大力加强信息化工作和方志馆建设,加快“三个中心”建设步伐
  近几年,省政府一直强调,要把史志部门建成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为加快“三个中心”建设,我们着力强化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两网一库”建设。地情网和地情资料库是“三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泰安市史志办及6个县(市、区)史志办,已全部建立起地情网站,6个县(市、区)中除岱岳区外(已列入年度计划,2015年底前完成升级改版),其他5县(市、区)均进行了改版升级。泰安市情网站是于2005年在原泰安市情资料库基础上建成的具有独立域名、独立运行、独立对外发布信息,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地情网站,网站以其较为丰富的内容、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和便捷实用的服务功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点击率不断提高,服务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好,成为泰安市了解市情、普及市情、宣传市情的重要平台和窗口。2014年初,针对泰安市情网版式陈旧、市情信息资料库建设停滞等问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录入市情资料库内容,并与技术力量强的网络公司合作,先后投资6万元于2014年底完成升级改版。改版后的泰安市情网设泰安概况、史志动态、泰山文化等20个主栏目。页面设计简洁美观,时代特征明显;内容设置地域特色突出,资料性更强、更丰富,服务功能更全,能更好地发挥宣传泰安服务社会功能,为推进泰安史志工作开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要求各县(市、区)参照市史志办的做法,改进县(市、区)情网站和资料库建设,提升泰安市史志信息化建设水平。二是加快市方志馆建设步伐。泰安市方志馆于2002年在原方志资料室的基础上建成,经积极争取,2005年市政府批准在原市科协办公楼划出一定面积作为市方志馆新址。经筹备,2006年4月市方志馆新馆向社会开放,免费为公众提供查阅、咨询服务。2014年11月泰安市方志馆又迁至泰安市文化艺术中心。近几年,我们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借阅制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采取购置交换、征集等方式,大力收集各地各类志书、年鉴,丰富方志馆馆藏。目前,馆藏方志、年鉴、地情资料、古籍等图书12000册,已成为全市地方文献收藏的重要阵地。各县(市、区)史志办公室均成立了方志馆(室),并有固定的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发挥了地情文献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泰安市史志办主任王天宇在6月3日全市地方史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