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史志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6&rec=9&run=13

在全市史志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5年1月29日)
王天宇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史志工作新常态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史志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已经迎来了新常态。史志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呈现新的特点,形成新的常态,体现了史志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反映了史志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史志工作的重要指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史志事业发展的新常态,归根到底是史志事业迈向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新状态,这种新状态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志”为保障,要求我们分析研究史志工作发生的新变化、面临的新任务、出现的新问题,转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开创史志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充分认识史志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史志工作。去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考察调研时特别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这一重要论述精准地概括了史志工作的当代功用和千秋价值,明确了新时期史志事业发展的方向,把修志工作上升到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这在历届中央领导中前所未有。去年4月份召开了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批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 “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刘延东副总理到会看望与会代表并作重要讲话,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关心支持史志工作。郭树清省长一年内5次对史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孙伟常务副省长2次作出重要批示,孙守刚部长、王随莲副省长、季缃绮副省长等省领导也多次作出批示。在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省史志办机关暂不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省方志馆定为公益一类,在“省级行政权力清单”中为省史志办保留了“自行组织编纂有关志书、年鉴或地情文献的备案”的行政权力。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十分关心支持史志工作。去年,市委书记李洪峰、市长王云鹏多次听取史志工作汇报,并分别作出指示,在经费、机构改革等方面给予了关心和支持,徐恩虎副市长多次调度史志工作,对史志工作的发展给予积极支持和重要帮助。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史志工作环境的优化,为史志事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志”的各项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十年来,从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到省、市、县地方史志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为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志”打下了坚实基础。“依法治志”不但应当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而且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的重要内容。有了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史志工作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各级政府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责任。史志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再是阶段性、临时性工作,而是经常性、持续性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强依法修志、依法管志、依法用志等各项工作,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改进史志工作,破除短期行为,谋划中长期发展,注重工作成效和实绩,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检验,依靠法治手段破解史志事业发展难题,理顺史志工作体制机制,服务史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省里准备推动修订《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我们要多提建设性意见建议,特别是各县市区要结合基层工作实践,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
(三)主动适应“九位一体”多业并举的工作格局。史志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下的史志工作,记载范围更广泛,涉及内容更齐全。史志工作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地方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爱国爱乡教育提供教材,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宣传地方提供窗口,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线索。史志事业本身经过30多年探索实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再是单一或专项工作,而是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全面发展的事业。要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在做好修志编鉴主业的基础上,形成志书、年鉴、地情资料库、方志馆、地情网站、开发利用、方志刊物、方志学会、方志理论研究“九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谋划、整体推进。
(四)努力提升转变职能完善机制的管理能力。深化改革带来权力和责任的规范明晰,史志机构更多地由单纯承担修志编鉴任务的业务部门向依法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各项史志工作的管理机构转变。各级史志机构要在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全方位提升管理能力。在组织实施好本级工作的同时,重视抓好对有关部门和下级机构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认真做好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任务、程序、经费、保障等内容,让各级管理者和执行者有章可循,形成长效机制。依法督促有关部门履行修志职责,向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及个人征集地方史志资料,严格审查验收志书,保证志书质量,开发利用地方史志资源。合理利用激励引导机制,定期开展先进集体、个人、优秀史志成果的评选表彰,增强史志工作队伍的自豪感、责任感,调动和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史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大力推进实现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内涵增长。在当今多元化社会环境下,史志成果既有公共文化资源的公益属性,也有文化产品的市场属性。无论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还是满足群众需求角度,都对史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提出更高要求。必须走出重数量、赶进度、粗放、低质、低效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和高效益转变。志书等史志成果不仅要看种类和质量,更要看是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为社会各界熟知和应用。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质量管理,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充分利用资源,开发衍生产品,以志书资料为基础,参与创作文学作品,制作电影、电视剧,讲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史志资料价值最大化。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互动,运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史志工作成果,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推介史志资源,利用网站、社交软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史志工作影响。重视史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体现史志特点,发挥史志优势,让史志成果鲜活起来,产生叠加效应,放大社会效益。
(六)积极推动形成资源整合开放协作的工作力量。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在倒逼史志机构打破传统封闭的工作模式,变“闭门造车”为“开门修志”,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建立开放型的史志工作队伍。一是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选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机制,建立一支既有专业和理论功底、又有实践和行政决断能力的常备力量。二是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建立专兼职史志工作队伍,通过业务培训、成果展览、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整个史志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三是推进更广泛意义上的史志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文化机构、新闻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研究者和热心人。同时,制定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确定重点项目,扶持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搭建载体平台,打破专业和区域界限,鼓励和吸纳社会各界学有专长的人员以多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史志工作。
(七)努力满足公共文化服务各个层面的需求。史志机构归根到底是地情记载、研究、开发和管理机构,应该成为地域信息的收集者、整合者、发布者、利用者,掌握最全面、系统、权威的信息,形成不同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特色和优势。要加强方志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情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地情资料保障、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积极主动贴近中心、融入大局,找准史志工作位置,发挥史志工作功用,实现有思路、有作为、有地位。要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体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普惠性,树立“为民”“惠民”理念,走出“官书官看”的老路,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增强志书编纂等各项工作的公众性和社会性,开展更多的群众性史志文化活动,开辟更多服务窗口和渠道,为不同层次的对象提供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史志文化服务。
再接再厉,全力做好2015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史志工作改革创新的关键之年,更是主动适应史志工作新常态的探索之年。各级史志部门要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第二轮修志中心任务,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要求,融合地域文化特色,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推出更多有价值、有分量的史志成果,推动史志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编制《泰安市地方史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省里统一部署要求,在对《泰安市地方史志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基础上,立足史志工作新常态,围绕史志事业发展需要,扎实开展重大举措、重要改革和重点项目的研究谋划,找准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各县市区史志办要紧密配合、集思广益,搞好规划编制、论证、审查等工作,让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二)扎实推进第二轮修志工作。切实做好《徂徕山志》出版发行工作。要集中精力做好志稿修改、封面、版式、装祯设计等出版前的各项工作,努力将这部志书编印成精品志书,使之真正成为宣传徂徕山的名片、招商引资的桥梁和对外宣传的佳品。要加大《岱岳区志》编纂工作的业务指导,在确保志书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编纂进度。要积极推进基层志编修工作。对基层志编纂情况进行调研摸底,加大对基层志、部门志、行业志的业务指导和督导力度。要积极开展旧志整理工作。按照省史志办要求,结合全市旧志资源的实际,初步确定对《泰安府志》进行点校整理。年内,做好版本考察、购买版权、确定人员工作;组织人员进行试点点校,探索制定点校方案,为全面开展点校工作打下基础。各县市区也要结合本地旧志资源,确定好需要整理的旧志,并积极组织开展点校整理工作。
(三)不断提高年鉴编纂水平。《泰安年鉴(2015)》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根据人员状况和工作实际,采取全员办鉴、分组推进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编辑质量,缩短出版时间,增强年鉴的使用效益。要继续编纂《泰安年鉴(袖珍本)》,突出记载各部门、各单位科学发展的重点工作,编纂成册后供市级领导、各部门(单位)参阅。要加强对县市区综合年鉴和部门年鉴编纂工作的指导。要积极参加全省开展的学习优秀年鉴活动,促进全市年鉴编纂质量全面提高。各县市区要学习借鉴荷泽市成武县连年开办年鉴的经验做法,破解难题,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一年一鉴,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四)做好史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发挥泰安市市情研究会的作用,精选1至2个有关泰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课题,组织研究会成员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年内,搞好泰安市情研究会的换届工作。积极编印《泰安市情》杂志,扩大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其在宣传市情、普及市情、研究市情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五)做好地情网站、地情资料库建设和方志馆工作。按照全省信息化建设座谈会精神要求,加强泰安市情网和市情资料库建设。重点补充录入资料,力争完成改版后网站的资料录入工作;严格按照网站管理规定要求及时更新信息,完善补充动态内容;在严格遵守公开程序的前提下及时公开本办需对外公开的内容,不断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实用性;认真遵守保密规定,确保不出任何泄密问题;做好网站维护、技术服务工作,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督促协助各县(市、区)完成网站的升级改版工作。充实市情资料库,将新出版志书、年鉴及时录入资料库。着力加强市方志馆建设,做好迁馆后的书籍整理、制度完善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志书、年鉴的交换力度,不断丰富馆藏。
(六)做好全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宣传活动资料征集上报等工作。这是省里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宣传活动的重大意义,按照省史志办的要求,积极搞好配合,按时保质保量做好各项工作。同时,各县市区可以结合本地实际,编纂抗战专门志或地情书籍,开展抗战历史专项研究,通过方志馆、地情网站、方志期刊等加大宣传力度,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集中推出一批成果。
  (七)进一步加强史志队伍建设。根据市委部署,继续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改工作,持续改进机关作风。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依法修志办鉴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着力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搞好机关党组织换届工作,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好“践行群众路线、争创服务品牌”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建设水平。加强史志干部教育培训,年内举办2期史志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全市史志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继续开展以“学政治、学业务、学现代办公技术,争当泰山先锋党支部、争当泰山先锋先进个人”为主要内容的“三学双争”活动,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适应工作需要的史志工作者队伍,保证史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志们,当前史志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良好机遇,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奋进,扎实工作,进一步开创我市史志工作新局面,推动史志事业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