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书编纂 需宏观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6&rec=11&run=13

地方志书编纂需宏观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马 辉
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一个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是一个区域某个特定时期的百科全书。地方志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在志书编纂过程中必须切实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如何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努力使之成为经世致用的文献著述,结合主编《泰安市志(1985-2002)》的实践,我认为应从宏观上把握好五个关键问题。
一、强化综合性,充分反映事物发展本质
  综合性、整体性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特征之一。地方志书的记述对象是“本行政区域”,应当以本行政区域内总的情况为记述重点。要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梳理和综合分析,理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全面客观地记述下来,以期起到存史、资政、服务、育人的作用。《泰安市志》是市志,应当主要记述全市总的情况。在行文中如果只记或重点记单个事物,缺乏面上情况的记述,就成了诸多事实的罗列,形不成“资料性文献”,也不能充分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基于这种认识,《泰安市志》在编纂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述体。在全书之首设总“概述“,在记述独立事物的编下、组合编的章下或部分记述独立事物的节下,根据具体情况设无题概述或无题小序,介绍总的情况。总“概述”是对全市历史与现状总的情况的概述,使读者开篇就对全市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各编无题概述是对本编情况的概述,内容主要包括:(1)机构沿革情况,体现事物的沿革演变过程;(2)市委市政府为推动这项工作所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3)时限内改革发展的关键点、转折点及其变化;(4)简要现状等。要把本编最重要的事实提炼出来放在无题概述中。在记述相对独立事物的章下、节下,也设无题概述或无题小序。如第二十四编“群众团体”设有工会、青年团、妇联等八章,各群众团体的工作都相对独立,为充分反映其工作性质,在各章下都设立了无题概述。无论编下、章下还是节下的无题概述或小序,文字都力求简短,体现事物发展的主要脉络。强化述体的运用,既增强了整部志书的综合性,也增强了志书的著述性。
  二是突出面上情况的记述。特别是突出记述市委市政府为推动改革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采取的重大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带有苗头性、在实际工作中曾发生重大作用的典型事物。无论什么行业,如果只记单个事物和基层情况,或者每年挑一个单位的一个项目进行罗列,就不能给人以整体印象,也很容易成“流水账”式记述。这一点要成为指导思想贯穿编纂工作的全过程。
  三是正确运用“先总后分”的表述方法。先记述市的综合情况,再记点上情况;或者先记全市总的情况、数字,再列专条记述具体项目、具体单位情况。如“工业”编中煤炭、电力、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重点企业选介,“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编中机构设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编中路街建设、桥梁、住宅小区、标志性建筑、广场、公园等章、节、目,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表述方法,从而达到了点面结合、眉目清晰的要求。
二、凸显时代性,重点记述改革发展历程
  本届《泰安市志》记述时限为1985-2002年,这期间正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经济和社会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更是二轮志书记载的重点。为突出改革发展主线的记述,泰安市志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在凸显地方志书时代性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设专编(专章、专节)集中记述改革发展重要历程和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新生事物。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力推进的改革措施。《泰安市志》在第七编“经济综述”编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经济总量三章,对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措施、成果进行了综合记述。其中在经济体制改革一章中,又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两节,从宏观上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脉络及几个关键阶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记述。紧接着在“农业”“工业”“商业贸易”“金融”“财政税务”“经济管理”等编中,对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工业企业改革,以及国有商业、供销合作商业、物资流通、银行、财政、税务体制等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改革,分别设专章或专节进行了集中记述。在各章节的排列上一律前置,列有关章、节首位。对综合记述和分章节记述确需重复的地方,按照“事可互见、文不重出”的原则处理,即采取变换语言、同义不同语的手法记述。对因种种原因没能专设改革章或节的部类,如建筑、教育、科技、文化等编,也注意在编下或章下无题概述中对改革开放,特别是体制改革进行了集中记述。
对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一些新生事物、新兴行业,也采取集中记述的办法。如旅游业、经济协作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个体私营商业、服务业、国有资产管理、民间组织管理等内容,也都设专章或专节进行了集中记述。
  二是将改革开放内容融入到各项具体工作的记述中。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市各项事业都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这些变化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记述。在《泰安市志》编纂中,我们特别注重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在行文中对各项具体工作的记述,都要突出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点、转折点,缺资料的千方百计予以补充。
实践证明,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记述改革开放,达到了整体全面、局部深刻、宏观突出、微观具体的效果,突出了改革发展主线,对凸显地方志书的时代特点,提高志书时代价值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展现地方性,突出记述地方特色
地方志书的首要特征是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是《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志书编纂提出的基本要求。泰安地处泰山脚下,举世闻名的泰山坐落在泰安境内。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寓“国泰民安”之意;泰安因泰山而兴,数千年的泰山崇拜信仰和帝王封禅文化带动了泰安经济的发展。编纂《泰安市志》首先要着力突出泰山这一独有的区域特色。为此,《泰安市志》从三方面强化了对泰山特色的记述。
其一,谋篇布局突出泰山特色。一个区域的地方特色是以某一主体事物为依托,综合相互联系的无数不同事物的共同特点而逐渐形成的总的地方色彩和风格。泰山雄伟壮丽,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秦汉以来更是位列五岳之首。泰山雄险奇秀、拔地通天的地理环境,以及因泰山崇拜而逐渐形成的泰山文化、封禅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风俗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泰山文化特色宝库。《泰安市志》专设“泰山”编分七章充分记述了泰山地理环境、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以及泰山管理、保护与建设、泰山研究、泰山文化等方面内容,文字长达15.5万字,约占全书总字数的5.8%。同时将“泰山”编前置,列第四编,排在“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人口与计划生育”编之后,在全书中归属市情概况部类。在“城乡建设”“旅游业”“文化体育”“生活习俗”等有关编章,也将泰安“山城一体、城不压山、城不上山、城中见山”的城市特色,以泰山为中心的扇状旅游网络、独具特色的泰山封禅文化、泰山神祗(qi)等予以充分反映,从而凸显了泰山特色的深厚文化内涵。
  其二,多视角综合反映泰山特色。泰山文化影响深远,泰山特色表现在方方面面。为充分体现泰山特色,在充分挖掘基本素材的基础上,《泰安市志》在各有关章节对泰山内容都予以充分记述。除在“泰山”编综合记述泰山文化和自然遗产外,在“旅游业”编对泰山旅游商品、泰山名吃、泰山名菜进行了分析归纳,分别记述了具有较大影响的30种传统工艺品和土特名产、11种泰山名吃及数十种泰山名菜。在生活习俗编分别记述了泰山脚下民众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生育、婚嫁、寿诞、丧葬、祭祖、庆典等礼仪习俗和信奉碧霞元君、泰山神、西王母、武财神关公、泰山石敢当等神祈的民间信仰,使泰山特色多角度、多视角地得到了展示。
  其三,多体裁并用记述泰山特色。泰山历来为广大人民所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因泰山独特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及泰山建设与管理、泰山旅游等方面的工作成绩取得的荣誉多不胜数,《泰安市志》开篇专设泰山名片、泰安名片专栏,以“中华泰山”“魅力泰安”为题,列出了在全国乃至世界获得的殊荣,其中泰山17项、泰安13项,使读者开宗明义对泰山、泰安有了深刻的了解。由于泰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友人、世界知名人士等来泰安指导工作、考察游览的人数众多,《泰安市志》在“大事记”中尽量比较全面的进行了记述。同时在“大事记”后专设“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泰安”一节,分别记述毛泽东、朱德、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等22位党和国家正职领导人和政治局常委到泰安视察的情况;在“泰山”编增设泰山自然遗产申报文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泰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东岳庙会、泰山石敢当等五篇“专记”,分别记述了有关情况。
  其四,图文并茂展示泰山特色。《泰安市志》在有关“泰山”的记述中,运用了大量图表资料,对展示泰山特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录”前时政彩页选编泰安市地图、泰安城区图、泰山全景图反映泰安、泰山全貌;同时选编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来泰安视察和外国政要到泰安考察访问的照片,以及名城掠影、泰山风光、文化遗产等多组照片50余幅。正文中选用了近200幅有关泰山的图照资料,随文选用了“泰山早前寒武纪主要侵入岩体一览表”“泰山日出时刻表”“1983-2002年泰山索道票价变化情况”等表格,起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
  四、注重逻辑性,正确反映事物发展规律
  地方志书是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综合情况的“资料性文献”,既然是文献,就应该具有内在逻辑性,也即具有理论性。为此在内容编排上必须坚持科学分类。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归类?在制定和反复修改《泰安市志》各编篇目时我们重点把握了四点:
  一是坚持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原则。依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对任何行业都按照集中记述、一次性记全、记完整的办法设置篇目。二是尊重现行政治体制排序。对经济部类则按国家计划委、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规定排列。三是注重事物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如某一项事业、某一项工作,通常排序一般是先综合性工作,再单项业务工作;先主体业务工作,再其他业务工作;先排重点业务工作,再排相对非重点业务工作。在制定和修改篇目时应按照这一约定俗成的原则排序,除此也没有别的替代办法。四是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如科技事业,人们看到科研肯定想知道科技成果、得最高奖的科技项目是什么,然后再看推广普及情况;卫生事业,读者看到内科就想知道什么内科技术最好,然后再看外科技术什么最好,这是人们多少年形成的一种认知习惯。修编志书应充分照顾人们的这一情绪反映,而不能采取“朦胧式”“跳跃式”的表述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泰安市志》在篇目设计和内容编排上,采取了按大部类排序、编章体结构的形式,即开头设“概述”“大事记”“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泰安”等内容,最后设“人物”“附录”“索引”等部分,正文按照市情概况、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五大部类的隐含顺序设置(不单独列题)。各编章节按照其内在规律排列。如“农业”编各章顺序为:编下概述/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区划与结构调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利/水产/农业机械/农业综合开发;“医疗卫生”编“卫生防疫”章各节顺序为:卫生防疫监督机构/卫生监督/卫生检验/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由于注重事物的自身规律和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志书的内在逻辑性,从而也提高了志书的文献价值。
  五、强化资料性,全面反映事物发展脉络
  资料是志书的生命。精选有存史价值的资料入志,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强化资料性?《泰安市志》在编纂过程中,坚持资料第一的原则,着重在资料齐全、事实准确、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一是资料齐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一,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除个别事物因发端较晚从发端开始记述外,其他所有事物,不但要记述上下限情况,也要记述上下限之间的事物发展变化情况。志书记述的所有行业、事件都做到有头有尾,事物发展的主线无一断档。其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五要素”俱全。特别是“大事记”及正文中具体事例的记述,力求做到要素齐备。其三,大事不缺、新事不漏。改革开放以来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大事多、新事多、要事多,有的事情看起来虽然不大,但在当时是带有苗头性的新生事物,对此志书重点进行了记载。其四,加大对典型事件、典型单位的记载。《泰安市志》在“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贸易”“金融”“公安司法”“科技”“文化体育”等编中,分别对其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及具体事物,如农作物、水利工程、企事业单位、集贸市场等都作了简要介绍,既增强了志书的存史价值,也增强了可读性。其五,正确运用图表资料。《泰安市志》共收入照片千余幅,表格354幅。收录照片中时政彩页近400幅,随文图片600余幅。时政彩页分别在“目录”之前、各编之前编排,每一页集中一个主题,收录时限下延至2009年9月出书之前。“目录”前彩页分地图(泰安地图、泰安城区图、泰山图)、领导视察、外国政要、名城掠影、泰山风光、周边景观、文化遗产、工业经济、生态农业、和谐生活、领导关心等部分;编前彩页按每编内容精选编排,清晰明了。随文照片和表格随记述内容放置,收录时限严格限制在文字记述区限之内,达到了一照(表)抵千言的效果。对照片的选用特别注重存史价值,宁缺毋滥,一般性照片均舍弃不用。照片印刷清晰,对比度鲜明,进一步提升了志书品位。
  二是事实准确。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基本史实等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否则,因一点小差错就可能影响整部志书的信誉。为确保事实准确无误,《泰安市志》在编纂过程中,先后采取了“三核五校”的办法进行审核。“三核”即(1)供稿单位审核。在评审稿、终审稿付印之前,先后两次请各供稿部门、单位进行审核,并分别由审稿人、分工负责人及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2)重点审核。分别请组织部、统计局、经贸委、民宗局、军分区等部门对有关编章和数字进行了重点审核;(3)当事人审核。对重要事件,因比较敏感,请有关知情人进行审核;对组织机构及负责人、人物等内容,因面广量大,牵扯到近20年上千名干部的任职经历,请组织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部门、单位查阅档案并同干部本人见面,请其本人进行审核。“五校”即在印刷厂付印成书之前,组织全办同志参加并聘请文史专家及熟悉泰安发展历史的老文字工作者参与,分专家审核组、数字审核组、文稿校核组、印刷厂校对组、第一读者审读组(未参加过编纂工作的同志凭经验和个人朴素的认识与感觉提出意见建议)等五个大组进行反复校核,每个组分别校核3~5遍,先后共校核了20余遍,从而保证了志稿事实、数字准确,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三是重点突出。把最能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物放在突出地位,浓墨重彩,重点记述。如改革开放的内容,地方独有的事物,在全国产生影响、对各项事业起到重大促进作用的重大典型、先进经验等,是二轮志书记载的重点,在《泰安市志》编纂过程中我们不惜文字,加大篇幅,突出记述,而不是不分主次、平均用力。较好地把握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志书的资料性,志书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
  《泰安市志(1985-2002)》的编纂,从2001年10月正式启动,至2009年9月完成,前后历时八年。其间本着追求完美、力创精品的指导思想进行精心编纂,先后作了10遍大的修改。尽管如此,因种种原因,还是有许多不足及遗憾之处。比如个别章节资料略显单薄;极少数章节改革内容不够集中;极个别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记述不十分详细等。此种种不足,只有留待后志弥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