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1644-1911)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5&rec=4&run=13


顺治元年(1644年)六月清军入关,大顺泰安州牧史可保闻讯弃城西走,至肥城被土兵所杀。清摄政王多尔衮命固山额真巴哈纳等出兵山东,泰安、东平相继为清军所据。〔《伪官据城记》、光绪《山东通志·兵防》〕
八月大顺所领山东郡县相继沦陷,惟新泰县令周祚鼎坚守县城,拒不降清。清山东巡抚方大猷遣总兵王国栋等分统诸路军兵进剿,并派遣莱芜降人毕维地招降新泰士绅,降清的原抚院吏目、新泰人牛文引城中士绅起兵为应,周祚鼎被迫弃城而去。〔故宫方大猷题本、光绪《新泰县志·人物》牛文传〕
十一月农民军首领蔡憨集众10余万,夜围东平城。东平人李朝宾以敢死兵士与蔡激战,义军不克而退。〔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岱麓发现异兽,“形似豚,毛色似鹿,茹草食田”。〔康熙《泰安州志·灾祥》〕
五月农民军首领徐小野率所部十余万人围清东平营于城东亭子坡,东平人李朝宾率乡兵协助清军作战,徐部兵败退去。〔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顺治三年(1646年)冬肥城人李西吾据陶山抗击清兵,后为平阴知县刘升祚击败。〔《肥城县乡土志·兵事》〕
同年宁阳城西农民暴动,知县呼中岳率兵进剿,被义军击溃,典史钟起凤被杀。〔咸丰《宁阳县志·灾祥》〕
顺治四年(1647年)春泰安大旱,氵奈河有水涌出。〔《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
六月泰安见白气(北极光)冲天。〔《清史稿·灾异志》〕
八月宁阳县境汶水涨溢。〔《清史稿·灾异志》〕
冬泰安地震。〔《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
十二月滕天凤、丁维岳起义军夜攻泰安,自东门破城,击伤知州宋志,杀死士绅徐来聘等。当日凌晨向西南退去。宋志因此被清廷革职充军。〔王度《历年守城记》、《清代农民战争史料选编》第一册所录吴达海题本〕
顺治五年(1648年)春东平大雨,禾苗被淹。〔《清史稿·灾异志》〕
七月汶水暴涨,土罡城堤决,水淹宁阳城。〔咸丰《宁阳县志·灾祥》〕
十月孙玉吾率起义军数千人攻泰安未克,率部退去。〔《历年守城记》〕
同年宁阳东部山区农民起义,夜半攻入县城。事后宁阳城始驻绿营兵,并派汛官弹压。〔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东平人周魁轩等据安山起事,击杀清济宁道按察佥事李时。后周部被清军镇压。〔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同年宁阳九山李梗率起义军破新泰城,官吏多逃走,惟增生赵良辅负隅顽抗,城破败死。〔光绪《新泰县志·人物》〕
顺治六年(1649年)十月清廷因东平受灾,免征顺治五年田赋。〔《清史稿·世祖纪》〕
顺治七年(1650年)意大利传教士栗安当派教士在泰安设立教堂,并到满庄等地发展教徒。〔《山东基督教组织沿革述略》(载《山东史志资料》1983.2)〕
同年新泰知县卢纟宏修葺南师店师旷墓,并立墓表。又县境内高堂生墓、羊太傅祖墓、孙复祠,纟宏亦皆加修整。〔卢纟宏《新建师旷墓表碑》〕
同年因黄河决口,东平遭水灾。〔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顺治八年(1651年)四月清世祖福临遣工部侍郎刘昌致祭泰山。世祖在位遣使祭岱2次。〔清刊本《岱史·望典纪》〕
同年清廷制定历代帝王陵寝祀典,命祀唐尧于东平。〔《清史稿·礼志》〕
同年泰安、东平水灾频繁,清廷下诏赈饥。〔《泰安府志》卷首〕
顺治九年(1652年)六月东平大雨连绵,庄稼受害。〔《清史稿·灾异志》〕
顺治十年(1653年)十月泰安放城乡民郗姓等重修林放祠,新泰知县卢纟宏为撰记碑。〔卢纟宏《先贤林子放祠记》(《四照堂文集》卷十)〕
同年清廷因东南闽、浙、吴会、淮扬诸路至北京由泰安、沂州为捷,于是沿线设立驿道。并于泰安州东南崔家庄及新泰羊流店建驿站。泰安成为南北通衢。〔光绪《新泰县志·驿站》、《山东公路史·古代道路·明清》〕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山东右布政使张缙彦补刻《岱史》。〔补刻本《岱史》〕
同年泰山东北转山发现虎踪,此后时常有虎出没于山中。〔康熙《泰安州志·灾祥》〕
同年泰山山民在山中得“天仙昭鉴”玉印一方,献于官府。印径四寸许。〔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
同年泰安知州傅振邦在城北隅旷野创建房舍,多方招徕,渐成市巷,人称傅公街(今岱庙后载门东北)。〔康熙《泰安州志·舆地》〕
顺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东平蝗灾。〔《清史稿·灾异志》〕
顺治十四年(1657年)山东学政施闰章与泰安州人赵弘文等重修泰安鲁两先生祠,并自撰碑记。〔施闰章《重修鲁两先生祠堂记》〕
春学者顾炎武游泰山,此后数年间,曾往返多次,所著《山东考古录》、《金石文字记》中多有关于泰山的记载。并著《岱岳记》4卷(今佚)。〔王蘧常《亭林诗谱》〕
同年泰安知州张锡怿下令严禁在岱顶舍身投崖。又广建学舍,减免香税,受人称赞。〔《晚晴诗汇》卷二七〕
同年诗人王士祯登泰山,赋《寄张泰安》诗赠知州张锡怿。士祯于康熙八年(1669年)、二十三年(1684年)、三十五年(1696年)数经泰山,有咏岱诗文多篇。〔《渔洋诗集》、袁爱国《泰山名人文化》、伊丕聪《王渔洋先生年谱》〕
顺治十六年(1659年)春泰安城南窦家村有虎出现。泰安知州曲允斌率骑百余前往捕捉,马见虎皆惊跳不前,未获。〔康熙《泰安州志·灾祥》〕
同年新泰知县杨继芳纂修《新泰县志》6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顺治十八年(1661年)泰安知州曲允斌委武举张所存重修岱顶碧霞灵宫,宫门上增葺歌舞楼,并于东西两侧各建石阁。张所存,泰安过驾院人。清初泰山魁星楼、岱宗坊、文昌阁、森罗殿、至圣殿、青帝观、岱庙诸工程,皆由其督工兴修。〔张所存《重修青帝观碑》、《张氏家谱·心孚公行述》、康熙《泰安州志·建置》〕
同年泰安举人王无欲于泰山扇子崖下建元始天尊庙,并立碑记。王早年结茅于此,称“西山别业”。〔王无欲碑、《泰山王氏谱》〕
顺治年间泰山附近自明末桑麻业十分兴盛,尤以新泰最饶,“户皆植麻,家有蓄蚕”,出产颇丰。每年税收可抵偿田赋半数。但入清之后,官府借征收“方产”之名,强行掠夺,丝麻业受到严重摧残。〔《清诗纪事初编》卷八卢纟宏《丝台木吟》〕
清初故明鲁王朱以派子弘法迁至泰安天保寨(今新泰天宝),后世繁衍,遂为泰山望族之一。〔《重修泰安县志·氏族》〕
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圣祖玄烨即位后,遣使致祭泰山。圣祖在位遣使祭岱11次。〔《圣祖实录》卷六〕
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东平大旱,并发生蝗灾。〔《清史稿·灾异志》〕
康熙五年(1666年)四月漕运总督林起龙上疏请浚泰安、新泰、莱芜等处泉源,以济漕运。〔《圣祖实录》卷十八〕
九月设立泰安营,置守备、千总、把总等员,并拨兵300,驻防泰安等州县。〔《圣祖实录》卷二四〕
康熙六年(1667年)五月东平大风,拔起树木。并降冰雹,麦禾受损。〔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同年山东巡抚刘芳躅重修泰安东岳庙,次年竣工。〔朱彝尊《重修东岳庙碑》〕
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泰安发生强烈地震,“城垣房舍几尽”。东岳庙配天门、三灵侯殿、大殿等墙垣坍塌。城西南故县地裂,城东梭村地裂出水。地震时岱顶庙中钟鼓自鸣有声。大地震波及宁阳、东平、肥城等州县,多有房屋倒塌。〔康熙《泰安州志·灾祥》、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同年词人陈维嵩北行过泰安,有词《渔家傲·羊流店怀古》等。〔《迦陵词全集》卷七〕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泰安遭受雹灾。〔赵弘文《咏麦被雹灾》〕
同年泰安知州林杭学编《泰山辑瑞集》2卷付刊。〔《千顷堂书目》〕
同年宁阳泗皋至香泗村,烈风迅雷忽起,拔起树木、庄稼。〔咸丰《宁阳县志·灾祥》〕
康熙九年(1670年)二月名僧元玉驻锡泰山普照寺。元玉,号古翁,为临济宗木陈文之再传弟子。此后元玉在寺东涧筑石堂,与赵瑗、孔贞王宣、范惟纯、张坦、江天屿等结社,号称“石堂八散人”。三十四年(1695年)元玉圆寂于长山,建塔于普照寺。〔《石堂集》、李东辰《石堂年谱》〕
康熙十年(1671年)泰安知州邹文郁等修《泰安州志》4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康熙十一年(1672年)六月东平蝗灾。〔《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泰安时为入京要道,驿使甚多,驿站骚扰之事多有发生,民不堪命。泰安知州朱麟兆整饬驿站,将其额外工食之费禁革。〔赵弘文《朱老父台嵩辰叙》〕
同年宁阳知县刘兴汉重修《宁阳县志》8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同年肥城知县尹任修、举人尹足法等纂《肥城县志》2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月斗母宫尼性江拓修宫宇。此后咸丰五年(1855)、光绪元年(1875年)尼广平、妙山等陆续兴修,斗母宫在清代香火甚盛。〔斗母宫记碑〕
同年泰安学正孔贞王宣著《泰山纪胜》成书。后刊行于江南。〔《四库总目·史部地理类》、《颜氏家藏尺牍》卷三孔贞王宣函〕
同年小说家蒲松龄游泰山,有《登岱行》诗及《秦松赋》等。〔路大荒编《蒲松龄集》〕
同年东平知州张承赐修《东平州志》4卷刊行(今佚)。〔廖元发《东平州志序》〕
康熙十三年(1674年)春戏曲家洪日游泰山,后又于十六年冬、十九年春、三十年秋数经岱下,所作咏岱诗甚多。〔《稗畦集·续集》、章培恒《洪日年谱》〕
同年江左道士吴云在岱顶重建孔子庙,置孔子像及四配于庙中。〔孔贞王宣《重修岳顶圣庙碑》〕
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重修泰安东岳庙竣工。东岳庙建筑多因地震而毁,山东布政使、泰安人施天裔委张所存督工营缮,全部工程历时十年。殿宇皆予重建,并于正阳门前创建岱庙石坊一座。〔施天裔《重修东岳庙碑》、张所存《岱庙履历纪事》〕
同年新泰知县宁养气增修《新泰县志》6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同期在岳庙施工期间,泰安民间画工刘志学等人应召在峻极殿(即今岱庙大殿)绘制《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时人推为巨作。〔《全德堂刘氏族谱》〕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天主教传入泰安后,满庄为其主要活动区域。本年在此地立“圣田会圣名李伯爵”碑。至乾隆末年,满庄天主教徒王学文迁居东庄,发展教徒,东庄遂为天主教徒聚集地。〔《泰安市志·宗教》〕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东平知州张聪纂修《东平州志》8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贵官大僚登岱者在泰安州需索夫马烦多,州民不堪其苦,知州张迎芳将此一概革除。〔道光《泰安县志·宦迹》张迎芳传、《聊斋志异·一员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圣祖南巡至泰安州,登岱顶,题“云峰”及“乾坤普照”字。并至岳庙祭泰山神。传谕本年香税免予解部,用修岱顶诸庙。词人纳兰性德从帝登岱,赋《扈从圣登祀东岳》等诗。〔《圣祖实录》卷一一七、《康熙起居注》、《岱览·岱顶》〕
同年新泰知县宗之修《新泰县志》6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东平大水。〔《清史稿·灾异志》〕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月圣祖经泰安州,谒东岳庙。因见香火荒凉,命从香税钱粮内每年酌拨东岳庙与碧霞宫银两,供守祀费用。〔《圣祖实录》卷一三九、《康熙起居注》、泰安州提留香税疏碑〕
康熙三十年(1691年)三月宁阳大风,白昼若夜。风势所至,树木拔出。〔《清史稿·灾异志》〕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五月宁阳蝗灾。〔《清史稿·灾异志》〕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月泰安等州县连年饥荒,朝廷遣司官赈济。后又免征上年未完地丁银米。州民于傲徕山前建立记碑(今村名御碑楼)。〔《圣祖实录》卷一八六、一八八、一九三,道光《泰安县志·建置》〕
夏宁阳出现饥荒。〔《清史稿·灾异志》〕
康熙三十八年(1689年)清廷兴工重修东岳庙,命曲阜衍圣公府属官按品级捐助银两。〔曲阜孔府档案《本府属官等遵旨按品捐修东岳庙工银两》〕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六月宁阳大雨数天,大汶河石梁、桑安堤决口,禾苗淹没。〔《清史稿·灾异志》、咸丰《宁阳县志·灾祥》〕
闰七月三日戌时,大风忽起,民间碌碡多被烈风卷动。〔咸丰《宁阳县志·灾祥》〕
同年宁阳知县李温皋纂修《宁阳县志》8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圣祖南巡至泰山,登岱顶。皇太子胤礻乃、皇四子胤礻真等从巡。〔《清史稿·圣祖纪》、《岱臆》、冯尔康《雍正传》〕
春东岳庙发生火灾。〔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九〕
同年泰安、东平等地饥荒严重。二月,圣祖谕山东巡抚王国昌速行赈灾,又遣官赶赴山东,同地方官员分界赈济。复谕河督张鹏翮以漕米2万石于泰安一路散发给饥民。〔《圣祖实录》卷二一一〕
同年因新泰灾重,安徽巡抚李钅丙遵旨捐资,并亲赴新泰助赈,计口授食。李钅丙因辛劳卒于赈所。乡民于新泰羊流店建李公祠以祀。〔高克谟《李公祠记》〕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春泰安大饥荒,人相食,死者枕籍于道。肥城、东平亦遭饥荒,人相食。〔《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挑浚东平戴村坝淤塞旧河道。至六十一年(1722年)重筑戴村坝。〔《济运重要工程设施--戴坝汶河考》〕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东平大风,拔起树木,禾稼受损。人畜有受冻而死者。〔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潜居东平州老庄村(今东平县沙河站镇东)的明皇子朱慈焕被山东巡抚赵世显缉捕。慈焕为明思宗第四子,明亡后改名王士元,潜居东平,以授馆为业。此时因浙江大岚山反清组织以“朱三太子”为号召而受株连,被官府查获入狱,同年十月在北京遇害。〔《圣祖实录》卷二三二、《康熙朝汉文批奏折汇编》、李方远《张先生传》〕
夏东平旱。〔《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泰安学者赵国麟约同人,在明代宋焘之青岩居故址建讲书堂室,曰青岩义社。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山东巡抚蒋陈锡又捐资扩修学舍,改名青岩书院。〔赵国麟《青岩书院记》、周郢《赵国麟生平系年》〕
同年前后圣祖派遣使臣渡海考察泰山山脉所起,以为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并亲撰《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申说其事。〔《圣祖实录》卷二四○、《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七、李光地《上谕泰山脉络恭纪》(《榕村集》卷十四)〕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月东平大雨,淹没田禾。〔《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天主教方济各会神父卞述济在东平发展教徒甚多,三月,被州民呈控,卞遭官府监管。后由于北京钦天监监正的干预而被开释,天主教在东平得到进一步发展,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东平受洗者多达484人。〔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页139引英·狄德满《基督教与中国异端教派》〕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九月山东学政黄叔琳重修岱麓三贤祠告成。〔黄叔琳《重修三贤祠记》、《黄昆圃年谱》卷上〕
同年山西汾阳人刘曾汉主持开采泰安禹村(今属新泰)小煤窑。〔《新泰市志》465页〕
康熙五十年(1711年)二月东平烈风中有火光,禾稼受损。〔《清史稿·灾异志》〕
夏秋之交戏曲家孔尚任游泰山,作《泰山三贤祠》等诗。〔《孔尚任诗文集》、袁世硕《孔尚任年谱》〕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一日东平自午时起暴风,忽黑如夜,忽火如昼。至戌时始止。〔《清史稿·灾异志》、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九月泰安知州徐肇显创建义学,世称徐公书院。〔赵国麟《徐公书院记》〕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山东巡抚蒋陈锡令泰安知州张五福修葺岳庙等寺庙。历时5个月,自山麓至岱顶皆焕然一新。〔蒋陈锡《重修岳庙碑记》〕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夏东平大雨,平地水深二、三尺,湖地五、七尺。秋禾尽被淹没,民居冲毁无数。〔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七月大汶河暴涨,石梁以西决口,宁阳、汶上、滋阳(今兖州)、济宁均受害。至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山东巡抚李树德兴工合修汶堤,水归故道。〔《清史稿·灾异志》、咸丰《宁阳县志·堤堰》〕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春山东巡抚李树德檄修泰山各庙,其中修复岱顶孔子庙,建正殿3间,并东西配殿、牌坊等。〔石键《岱顶重修孔庙碑记》〕
六月泰山山洪暴发,溺死游人众多,盘道、祠庙亦多冲毁。朝廷命江南学政林之浚、江西学政鱼鸾祥督工修复。〔邓之诚《骨董琐记》卷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泰安州同知张奇逢捐俸在岱顶舍身崖筑墙,又派更夫轮流看守,以防有人舍身轻生。五十九年(1720年)又在岱庙遥参亭立《禁止舍身碑》,严禁投崖殒身。〔林之浚《修舍身崖墙碑》〕
秋宁阳旱。〔《清史稿·灾异志》〕
冬泰安学者徐志定发明“泰山磁版”印刷术。磁版用瓷土雕刻烧制而成,坚致胜木。后徐氏以此版先后刊印《周易说略》、《蒿庵闲话》等书。〔金埴《巾箱说》、民国《新昌县志·职官》〕
同年戏曲作家朱瑞图刊行所著《封禅书传奇》剧作6卷42出,演司马相如献赋及汉武东封泰山故事。此为泰山题材的戏曲名作。〔《古本戏曲丛刊》第五集《封禅书》〕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春泰安地震。〔《清史稿·灾异志》〕
十月新泰地震。〔《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夏东平旱。〔《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东平知州李继唐修、州教授陈鸣岗纂《东平州续志》8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康熙六十年(1721年)正月盐贩曹龙章、王美公聚众数百人占据徂徕山,拒抗官兵,龙章自称仁义王。一时贫民投奔者甚众。山东巡抚李树德与泰安州同张奇逢、新泰知县王僧慧等组织围剿,曹龙章等被俘杀。事后,李树德疏请在徂徕山区驻扎重兵以弹压。〔《圣祖实录》卷二九一、《郎潜纪闻三笔》卷九、《清史稿·杨天纵传》〕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六月肥城大雨色红如血,山水逆流。秋复大雨,禾稼受损。〔光绪《肥城县志·杂志》〕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世宗胤礻真即位后,遣宗人府府丞吴梁致祭泰山。〔《泰安府志》卷首〕
四月十七日泰安大风布霾,白昼昏晦如深夜。〔《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泰安州同张奇逢重建泰安包公祠。祠祀宋代名臣包拯(相传包拯曾为奉符令)。重修后,并增祀清初知州傅振邦、张迎芳。〔《泰安州志·建置》〕
雍正二年(1724年)升泰安州为直隶州,领泰安、莱芜、长清3县。〔《世宗实录》卷十四〕
雍正四年(1726年)泰安各州县奉旨实行“摊丁入亩”赋役制度,每征地银一两,征丁银一钱一分五厘。〔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同年内阁学士何国宗奏请将东平戴村、坎河三坝重修,统建一道滚水石坝,分别名玲珑、乱石、滚水,通长一百二十八丈八尺。九年(1731年)河道总督朱藻又将三坝改修。〔《济运重要工程设施--戴坝汶河考》〕
雍正五年(1727年)十一月江宁织造曹兆页等运送“龙衣”入京,于泰安等驿站强索银两、驿马等物,致各驿多有赔累。泰安知州王一夔上详文于山东巡抚塞楞额,奏准严禁骚扰驿站之事。〔乾隆《泰安县志·宦迹》王一夔传、《曹兆页骚扰驿站获罪结案题本》、黄进德《曹雪芹家世史事系年》(载《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
雍正六年(1728年)东平人牛见德(世称牛三花拉)以“三元会空子教”为名,传于东平、青州一带。七月,湖广道监察御史蒋洽秀奉命至山东查办此教,先后缉获教首牛见德之妻及其他要犯,而牛不知所终。〔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页143〕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泰安、东平、肥城大雨七昼夜,泉水涨涌,淹没民田、房舍甚多。东平、肥城出现饥荒。〔《清史稿·灾异志》、道光《泰安县志·灾祥》〕
夏汶河大水,宁阳周村至泗皋河堤决口,宁阳县境北部“尽为泽国”。〔《清史稿·灾异志》、咸丰《宁阳县志·灾祥》〕
同年清廷准山东总督田文镜奏请,升东平州为直隶州,领东阿、阳谷、平阴、寿张4县。州治今州城。〔《清史稿·地理志》〕
雍正九年(1731年)春肥城大饥。死者“相枕藉”。〔《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山东巡抚费金吾以泰山庙宇盘道多有毁坏,奏请修缮。世宗谕准,发国库钱银,遣派内务府郎中丁皂保等修整,历时一年,于十月告成。修葺岱顶及各处殿宇、神像、墙垣、盘道,并重建岱宗坊、补植五大夫松。〔岱宗坊两碑〕
同年泰安知州纪迈宜详请山东巡抚奏准拨款,修建汶水堤堰12处。〔纪迈宜《重修汶河堤工碑》〕
雍正十年(1732年)泰安旱灾,诏免本年额赋。〔《世宗实录》卷一二六〕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升泰安直隶州为泰安府,领东平州及泰安、莱芜、新泰、肥城、东阿、平阴6县。泰安县之名始此。东平直隶州改为散州。〔《世宗实录》卷一五八〕
十二月高宗弘历以继承帝位,遣侍讲学士伊尔敦致祭泰山。高宗在位遣使祭岱26次。〔《泰安府志》卷首〕
十一月及次年六月高宗两度下诏永禁泰山香税。并于碧霞宫立《裁革香税碑》。〔《高宗实录》卷七、二十一,《方苞集外文》卷八〕
同年孔门先贤冉子(耕)之后裔世居肥城西南冉家庄,至本年清廷封其嫡裔冉士朴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光绪《肥城县志·登进志》〕
乾隆元年(1736年)清廷更定祀典,命祀尧帝于濮州(今河南濮阳),东平尧帝陵改由地方祭祀。〔《清史稿》礼志、钱载传〕
同年自本年起,每年泰山春秋进香旺季,官府皆派人员赴山弹压,以防骚乱。至咸丰时废止。〔《重修泰安县志·官吏》〕
乾隆二年(1737年)四月浙江布政使张若震因见泰安一带地势崎岖,乱石塞道,有碍车马通行,奏请修治道路。〔故宫朱批奏折〕
十一月十四日泰安县北山崩。〔《清史稿·灾异志》〕
乾隆四年(1739年)六月东平蝗灾。复因黄河溃决,民田被淹。〔《清史稿·灾异志》、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同年泰安知府蒋尚思重修泰城二贤祠及岱麓三贤祠。〔《泰安府志·宦迹》蒋尚思传〕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文渊阁大学士赵国麟奏准煤矿开禁。泰安、新泰、肥城、宁阳等地皆设窑开采。泰安县煤窑设于县东南九龙山(今新泰禹村)。〔赵国麟《奏开煤井折》、《清史稿·食货志》〕
六月岱顶碧霞宫大火,“殿宇器物焚毁几尽”,秦篆刻石在火灾中失踪。〔《泰山道里记》〕
同年泰安知府王一夔拓修青岩书院,久已停办的书院再度复兴。〔王一夔《重修青岩书院记》〕
同年泰安竹店(今岱岳区粥店)人姜桂松在泰安大汶口建桥,以便利行者。姜桂松善石工,雍正年间曾主持修泰山工程,将所得工酬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竹店建通西桥。竣工后复建此桥。〔《重修泰安县志·桥梁》〕
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高宗诏发银两,遣内务府员外郎江都重建岱顶碧霞宫告成。高宗御制《重建泰山神庙碑》立石祠中。〔故宫朱批奏折、高宗碑记〕
乾隆八年(1743年)宁阳在金羊山建东山书院,并在四乡建社学各一所。〔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宁阳县知县李梦雷修《宁阳县志》8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乾隆九年(1744年)七月宁阳蝗灾。〔《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藁城知县高山封呈请在泰安等地山中开采银铜铅矿。高宗以泰安山属岱岳,且开矿易集“奸匪”而不许。〔《高宗实录》卷二一六、《清史稿》卷一二四〕
乾隆十年(1745年)二月泰安县署发生火灾,延烧附近百余家。〔《清史稿·灾异志》〕
乾隆十一年(1746年)六月汶河发水,冲漫堤埝。〔《高宗实录》卷二六九〕
乾隆十二年(1747年)六月高宗发布上谕,将以来年祭祠岱宗。为准备迎接高宗,山东巡抚阿里衮在南天门诸处建立行宫,又自回马岭以上架设天桥6处,桥长共计“六百三十一丈”。是时,泰安县丞盛湘奉委承修泰山,毁去古碑90余通,青帝观《广生帝君赞》及《加青帝懿号诏》皆毁于此时。〔明德《望岱纪略》、朱象贤《闻见偶录》〕
十二月工匠在岱顶日观峰凿石时得玉匣2件,其一为祥符玉册,山东巡抚阿里衮献于朝廷。〔《泰山道里记》〕
同月肥城仁贵山有地声如雷鸣。〔《清史稿·灾异志》〕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高宗奉母东巡,驻跸泰安。祭岱庙,登岱顶祀元君。〔《内阁汉文起居注册》、《金川纪略》、《高宗实录》、《南巡盛典》、《清史稿·高宗纪》〕
三月一日高宗至岱麓东眼光殿山(虎山)行围杀虎。〔《赵国麟日记》、刘其旋《东巡纪略》〕
是时高宗在泰山食螭霖鱼(赤鳞鱼),味甚美,命进贡朝廷。赵国麟上疏称:“泰山鲴鱼(亦指赤鳞鱼)不常有”。高宗遂止贡鱼之旨。〔《泰山药物志》〕
是时扬州画家郑燮从高宗登泰山,奉诏作画,卧岱顶40余日。因此自号“乾隆东封书画史”。〔《板桥自叙》〕
春泰山大疫,宁阳饥荒。秋,东平大疫。〔《清史稿·灾异志》〕
五月宁阳、肥城大水。〔《清史稿·灾异志》〕
八月十八盘天桥为大火所毁,其余诸段陆续拆除。〔故宫朱批奏折〕
同年泰安知县汤任奉旨重修县城增修敌楼及石桥四座。〔道光《泰安县志·建置》〕
同年泰安府教授刘其旋著《泰山纪略》成书。〔聂剑光《泰山道里记序》〕
乾隆十四年(1749年)大学士高斌奏请重修东平戴村玲珑坝。〔《济运重要工程设施--戴坝汶河考》〕
乾隆十五年(1750年)泰安县发生火灾。〔《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画家朱云火景登泰山,绘图多帧,并配有诗文,后合刊为《岱宗纪》(又名《岱宗大观》)。〔《岱宗大观》〕
乾隆十六年(1751)四月高宗奉母南巡回銮,幸泰安,祀岱庙。〔清《泰山志“天章”、“盛典”〕
十一月有伪“孙嘉淦奏稿”在民间传播,朝廷严令缉查。山东巡抚鄂容安据把总党廷吉访得泰安县生员陈诰存有伪稿,将陈捕获,送省讯问。继又查获传抄者王淑陶,也遭缉拿判刑。〔《乾隆间伪孙嘉淦奏稿案史料选》(《历史档案》1998.4、1999.2)〕
六月泰山大水,南汶河水漫溢。秋,水淹肥城境,田地房庐尽毁。〔道光《泰安县志·祥异》、光绪《肥城县志·杂志》〕
乾隆十七年(1752年)泰安各州县奉文劝种蕃薯。于高埠沙地,俗称红芋、白芋,又谓之地瓜。〔《泰安府志·物产》〕
乾隆十八年(1753年)泰安县民王尽性撰写歌词刻印售卖,因词中有“违碍”朝政之语,被山东巡抚杨应琚捕拿。高宗传谕将王“立予杖毙”,所撰歌词板片,尽行追毁,并严禁民间不得传播。〔《高宗实录》卷四三六〕
乾隆十九年(1754年)泰安知府颜希深在泰安城创建试院,为泰安所属州县士子参加博士弟子员(即秀才)考试之所。〔颜希深《始建泰安府试院碑记》〕
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平定准噶尔部告捷,高宗御制《平定准噶尔碑》立石于泰安各州县庙学。〔道光《泰安县志·学校》〕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东平旱。〔《清史稿·灾异志》〕
四月高宗南巡回銮至泰安,谒岱岳庙,登岱顶礼碧霞祠。经东平时,游城南凤凰台,并题诗志胜。〔《乾隆起居注》、光绪《东平州志·天章》〕
同年山东巡抚将泰安县南魏家庄旧有四贤祠(祀宋儒胡瑗、孙复、石介、孔道辅)改建为行宫,供高宗驻跸。〔《南巡盛典》卷九六《名胜图》〕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学者赵起鲁等人重修岱麓三贤祠,与诸学子在祠中讲学。起鲁,字道轩,泰安人,赵国麟之子。善画松,世称“赵松”。〔宋弼《重修三贤祠记》〕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泰安知府颜希深修《泰安府志》30卷,知县程志隆修《泰安县志》14卷,分别付刊。〔《山东方志汇要》〕
同年东平知州普尔泰重修州学。复将龙山书院移建于州城牌坊街路西马公祠旧址。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移建于书院街路北(今东平一中校址)。〔新编《东平县志·大事记》、普尔泰《创立龙山书院碑记》〕
同年前后泰山香客进香频繁,旅店业极盛,据时人张体乾记述:“泰安城西刘氏客馆,馆可容千余人”、“邻宋氏且容三千人不止也。”〔张体乾《东游记略》卷上〕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七月宁阳大水。〔《清史稿·灾异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月高宗南巡回銮至泰安,谒岱庙。登岱礼碧霞祠。〔《起居注册》、清《泰山志》“天章”〕
乾隆二十八年(1762年)泰安知府姚立德重修新泰羊流店羊公祠,并封树羊氏祖墓,自撰碑记。〔姚立德《羊公祠记》〕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泰安知府姚立德、知县程志隆因泰城青岩书院渐就倾圮,遂在城西汶阳桥(今泰城华侨大厦西)别建堂宇,仍题名泰山书院。〔《泰山道里记》〕
春地理学家赵一清游泰山,撰《泰山五汶考》。〔《东潜文稿》〕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月宁阳蝗灾。〔《清史稿·灾异志》〕
四月高宗奉母南巡,回銮至泰安,谒岱庙。〔《清史稿·高宗纪》、光绪《山东通志·典礼略》〕
六月学者钱大昕任浙江乡试副考官,过泰安,登泰山,自云“尽览日观、天门之胜”。〔《竹汀居士自订年谱》〕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四月东平州改筑土城为砖城,将西面城基缩进二里三分。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七月竣工。〔沈维基《重修东平州城记》、光绪《东平州志·建置考》〕
五月东平大风,树木拔起。〔《清史稿·灾异志》〕
七月泰山大雨,徂徕裂泉横流,冲毁四禅寺。〔《泰山道里记》〕
八月山水泛涨,决东平城,仓谷、民屋俱被冲毁。〔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五月二十三日东平大雨雹。〔《清史稿·灾异志》〕
七月二十八日肥城有红色光焰自北方升起,又有白气,夜半后皆逐渐消退。〔《清史稿·灾异志》〕
十月高宗为贺其六十寿诞,遣内务府大臣刘浩重修岱庙告成,凡神像、大殿以及各殿宇、廊庑、门垣皆拆改重修。高宗御制满汉文碑记。岱顶碧霞祠也行重修。〔清高宗《重修岱庙碑》、《重修碧霞祠记》〕
同年山东巡抚富明安在泰安城北白鹤泉旧址为高宗修建行宫。〔道光《泰安县志·建置》〕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高宗奉母东巡,至泰安,谒岱庙,登岱祀元君。〔《清史稿·高宗纪〕、清《泰山志·盛典》
五月泰山大水,盘道倾圮。泰安知府夏玢兴工重修,24桥皆恢复拓展。〔《泰山道里记》〕
夏肥城大饥。〔《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汶水在宁阳石梁、桑家等处溃决,宁阳知县郭撰督修河堤。后道光间屡决屡修。〔《清史稿·灾异志》、咸丰《宁阳县志·堤堰》〕
同年东平知州沈维基修《东平州志》20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秋东平大水,河深一丈五尺,冲毁戴村坝多处。秋后重修。〔《济运重要工程设施--戴坝汶河考》〕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泰安学者聂剑光著《泰山道里记》刊行。〔《泰山道里记·序跋》〕
同年泰安知府朱孝纯约扬州画家罗三登岱宗,图绘胜迹,并著有《登岱诗》2卷。〔朱孝纯《登岱诗叙》、蒋士铨《登岱诗跋》〕
同年新泰知县胡叙宁在县城创建敖山书院。〔光绪《新泰县志·学校》〕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泰安知府朱孝纯编《泰山图志》8卷刊行。〔《泰山图志序》〕
十二月文学家姚鼐到泰安访朱孝纯,共登岱顶,有《登泰山记》文及《岁除日与子颖登日观观日出》诗。〔《惜抱轩全集》文集卷十四、诗集卷三〕
同年王伦在山东发动清水教起义,泰安知府朱孝纯在泰安严加防范。〔赵浣《重修普照寺碑》〕
同年泰山附近戏曲演出甚盛,泰安知府朱孝纯在官宴中排演昆剧《唐伯虎娶秋香》,并有诗记之。被称为盛会。〔《江苏文人年表》引《海愚诗钞》卷一二〕
同年高宗下令焚毁明代末年所刊违碍清廷的书籍。《岱史》因载王在晋《告岳文》,语涉后金,被斥为“语殊悖妄”,严令禁毁。〔《清代禁毁书目》〕
乾隆四十年(1775年)泰安知府朱孝纯对泰山古迹多有兴修。本年五月,在岱庙立《泰山赞碑》,并于碑阴刊绘泰山图。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又捐资重修岱麓普照寺楼阁。〔赵浣《重修普照寺碑》、《泰山赞碑》〕
六月东平旱。〔《清史稿·灾异志》〕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高宗奉母东巡,至泰安,谒岱庙,登岱祀碧霞祠。〔《清史稿·高宗纪》、《岱览·岱礼》〕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泰安县民王仲智,因私藏禁书《万法归宗》潜居泰山,被官府逮捕。〔《高宗实录》卷一○五一〕
同年东平夏旱,运河干涸。〔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月泰安大旱。〔《清史稿·灾异志》〕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高宗南巡至泰安,谒岱庙。〔《起居注册》、清《泰山志·盛典》〕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秋黄河在开封考城决口,水淹东平州境。〔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泰安知县黄钤修《泰安县志》12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二月宁阳旱。〔《清史稿·灾异志》〕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月高宗南巡至泰安,诣岱庙行礼。皇子琰(即后之清仁宗)登岱,有《奉命登泰山恭纪》诗。〔《起居注册》〕
乾隆五十年(1785年)夏东平、肥城、宁阳大旱,境内河流皆涸。〔《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新泰知县江乾达修《新泰县志》20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春东平旱。肥城饥荒严重,“人相食”。〔《清史稿·灾异志》、光绪《肥城县志·杂志》〕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泰安知府宋思仁捐俸重修东阿(今东平旧县村)项羽墓,并立诗碑。〔王昙《西楚霸王墓碑》(《烟霞万古楼文集》卷一)、宋思仁碑〕
同年泰安知府宋思仁编《泰山述记》10卷刊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孔门先贤有子(若)之后裔世聚肥城东故社有家庄。此前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于有子墓前发现宋代墓碣,翌年山东学政赵佑会同巡抚向朝廷奏报。本年遂封有子七十二代孙有守业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光绪《肥城县志·古迹》〕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二月高宗东巡至泰安,谒岱庙,登岱祀碧霞祠。高宗前后共10次巡幸泰安,6次登临岱顶,共题泰山诗170余首。〔《高宗实录》、《泰山志》“天章”、“盛典”,《岱览》卷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一月学者、书法家翁方纲受命视察山东学政,登泰山,有《望岳》、《登岱》等诗。〔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原稿本)第二十册〕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泰安知府徐大榕、知县嵇承群在泰城冥福寺故址建岱麓书院。〔《重修泰安县志·教育》〕
同年岱庙有汉柏一株自焚。〔蒋坦《秋灯琐忆》〕
同年新泰新甫山大水,山之上下寺庙多倾圮。〔新甫山嘉庆《重修观音大士碑记》〕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学者江凤彝在新泰县新甫山下张庄发现《孙夫人碑》。该碑于晋泰始八年(272年)立,记任城太守羊氏妻孙氏的事迹(1965年移立于岱庙)。〔《金石索·石索》五“孙夫人碑”跋〕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五月山东学政阮元校士至泰安,与益都学者段松苓同登泰山。并于泰城以测望法量出泰山“比泰安试院高四百七十七丈二尺九寸又三十一分之一”。〔阮元《小沧浪笔谈》、《阮元年谱》〕
同年泰武临道员宋思仁修缮泰山驰道,补种天门上下长松。〔王昙《西楚霸王墓碑》〕
乾隆六十年(1795年)五月诗人李骥元登泰山,画家黄易为其绘《登岱图》。一时名士如袁枚、纪昀、李调元及朝鲜柳得恭等40余人赋题图诗,为当时艺苑盛事。〔李调元《寄题墨庄登岱图并序》(《童山诗集》卷二七)、《乡园忆旧录》卷五、柳得恭《燕台再游录》〕
乾隆年间泰山人孙通以拳术闻名于世。孙通初从兖州张氏学燕青拳,并习武于少林寺,后赴沧州教练拳术,弟子称为“秘宗拳”。其卒后被尊为秘宗拳开山鼻祖。〔《齐鲁文化大辞典》“燕青拳”、《秘宗拳的开山鼻祖孙通》(《武林》1983.9)〕
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仁宗琰即位后,遣青州副都统观明致祭泰山。仁宗在位遣使祭岱4次。〔道光《泰安县志·盛典》〕
同年宁阳齐家庄人齐镇清试种长生果(花生),不久遍及宁阳各地。〔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泰安知县舒辂于泰城天书观前重建汶阳桥。〔《重修泰安县志·桥梁》〕
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济宁运河同知黄易登泰山,撰《岱岩访古日记》。又绘粉本24幅,题曰《岱岳访碑图册》。〔《图册》题跋〕
同月山东按察使孙星衍至泰山祷雪。星衍在此前后,数游泰山,有记岱诗文多篇及《泰山石刻记》等作。〔《芳茂山人诗录》、《泰山石刻记》〕
四月诗人吴锡麒登泰山,有《游泰山记》一卷及《齐天乐·登岱宿碧霞宫》词。〔《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游泰山记》〕
六月黄河决口,东平州大水。〔《清史稿·灾异志》、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八月泰安知府金户攵木撰《泰山种柏树记》,立石红门宫外。记其与山东布政使康基田3年内在泰山植柏2.3万余株。〔《种柏记》〕
同年泰安学者蒋大庆等重修泰山上书院(三贤祠)。〔《柳园吟草》〕
嘉庆八年(1803年)九月黄河溃决,东平遭受水灾。〔《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山东巡抚铁保疏请增设左丘明后裔邱氏为世袭五经博士,礼部尚书纪昀以其查无确证,议驳其请。仍予邱氏以奉祀生。〔《仁宗实录》卷一三五,《礼部议奏山东巡抚疏请增设左丘明世袭五经博士折子》、《礼部议奏山东巡抚申辨前疏》(《纪文达公遗集》卷四)〕
嘉庆十年(1805年)三月东平降霜,麦田受害。〔《清史稿·灾异志》〕
嘉庆十二年(1807年)原泰山书院山长唐仲冕,历时10余年编《岱览》32卷付刊问世。〔《续修四库总目提要》〕
二月十七日肥城暴风,天色忽红忽黑,经过一夜方止。〔《清史稿·灾异志》、嘉庆《肥城县志·祥异志》〕
嘉庆十三年(1808年)原泰安知府金户攵木编《泰山志》20卷在常州刊行。〔《续修四库总目提要》〕
同年著名书法家、两江总督铁保游泰山,书杜甫《望岳》诗,刊于对松山岩壁。〔铁保刻石〕
嘉庆十六年(1811年)秋肥城大水。〔《清史稿·灾异志》〕
嘉庆十八年(1813年)春东平、肥城旱灾,出现大饥荒。〔《清史稿·灾异志》、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嘉庆十九年(1814年)泰安府奉旨重修岱庙。〔《重修泰安县志·建置》〕
嘉庆二十年(1815年)四月泰安学者柴兰皋据山民所提线索,协同前任邑令蒋因培,于岱顶玉女池水中,搜得碧霞宫火灾中轶失的秦篆残石2块,尚存10字。遂于岱顶建宝斯亭,将残碑置于亭中。〔秦篆卷轴,汪汝弼、孙原湘等秦篆跋〕
同月东平疫疾流行。〔《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肥城知县曾冠英纂修《肥城县志》19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秋泰山南麓普照寺僧盛光重修寺宇,建钟鼓楼各一座。〔蒋大庆《重修寺碑》〕
冬学者魏源游泰山。此后,魏源又于道光元年、二年、八年间共4次游岱,有泰山诗10余首。〔陈新宪《魏源年表》、《魏源集》〕
同年前后因泰山道教日渐衰微,岱庙道众生计艰难,以典当赡田度日。后经泰安府道纪司禹贞文诉诸知府,方将赡田收回。〔岱庙《感恩复赡田碑》、《泰安市志·宗教》〕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正月山东巡抚陈预奏称岱庙各处工程均多倾圮,请求修整。获准。同年,泰安知府廷璐奉委整修泰山庙宇,延魏祥主持工役。工竣,魏祥复以余资添置山路女厕十余所,改修王母池、斗母宫东厅各一座。〔故宫朱批奏折、蒋大庆《岱工增修小记》、陆继辂《廷璐墓志》、宋兴廷《历下魏君泰山工程记碑》〕
同年盗贼在泰安祝阳徐家楼监生徐文诰家劫去钱物,并用鸟枪毙佃户柏永柱。泰安知县汪汝弼将“盗案”讳称“窃案”,以误伤定案。徐文诰不服,赴按察司上告,引发官场倾轧,成为一时大案。至次年十二月,方告审结。徐文诰平反,知县汪汝弼等多人被革职。〔《仁宗实录》卷三四三、三六四,方浚师《蕉轩随录》卷四“徐文诰案”、《清史稿·温承惠传》〕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一月宣宗日宁即位,遣青州副都统西陵阿致祭泰山。宣宗在位,遣使祭岱可考者4次。〔道光《泰安县志·盛典》〕
嘉庆年间泰安县民卢王廷募款在泰城氵奈河建桥。后,道光六年(1826年)、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此桥。〔《重修泰安县志·桥梁》〕
道光二年(1822年)肥城知县刘宇昌于县署西创建鸾翔书院。〔光绪《肥城县志·学校志》〕
同年河道总督严火良议于东平玲珑三石坝沿向东北,新筑三合土坝一道,由山东巡抚琦善督修告成。〔《济运重要工程设施--戴坝汶河考》〕
道光四年(1824年)东平蝗灾。〔《清史稿·灾异志》〕
道光五年(1825年)东平知州周云凤修、学者唐鉴纂《东平州志》30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道光七年(1827年)春河南开归道员麟庆捐金重修泰山南天门石路。又以后石坞为荒榛所封,游人难行,嘱为开创石径。复于对松山建梦仙龛。麟庆自撰碑记,立石十八盘。〔麟庆《修补泰山钦工石路并后石坞山径祠墓记》、《梦仙龛记》〕
同年泰安知县徐宗干与督学龚守正、按察李文耕等捐金重建泰安岱麓书院。并于汶阳桥西立醴泉义学。〔道光《泰安县志·学校》〕
同年前后泰安知县徐宗干等捐资修葺府城至界首长45里的泰安府西大道,计14段,建桥7座,三月竣工。知府杨惠元为撰碑记。原道溪涧曲折,石径崎岖,行人艰难。至是易为坦途。〔杨惠元碑、王青藜《徐树人修石路歌》〕
道光八年(1828年)泰安知县徐宗干等修《泰安县志》12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道光九年(1829年)十月东平、肥城、宁阳等县地震。〔光绪《肥城县志·杂志》、光绪《东平州志·五行》、咸丰《宁阳县志·灾祥》〕
道光十年(1830年)二月泰安知县徐宗干重修岱麓三贤祠,并增祀宋焘、赵国麟,改称五贤祠。〔徐宗干《五贤祠碑记》〕
闰四月东平、肥城、宁阳地震。〔光绪《肥城县志·杂记》、光绪《东平州志·五行》、咸丰《宁阳县志·灾祥》〕
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岱顶东岳庙坍塌,砸毁宝斯亭。泰安知县徐宗干委道士刘传业将秦篆移往山下岱庙道院。〔徐宗干秦篆跋〕
夏宣宗以京师缺雨,遣定亲王奕绍祷于泰山。〔纳尔经《岱庙祷雨记碑》〕
道光十四年(1834年)芜湖道员唐鉴等于肥城陶山东创建岱南书院。〔光绪《肥城县志·学校志》〕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月泰安知府杨惠元、郭文汇相继修整岱顶碧霞祠大殿、神门、戏楼、道房等18处。〔刘斯嵋《重修碧霞祠记》〕
道光十七年(1837年)春肥城发生蝗蝻,严重饥荒,死者横尸于道路。秋又发大水。〔光绪《肥城县志·杂志》〕
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二月诗人龚自珍北行过东平、肥城,其《己亥杂诗》有诗纪之。〔《己亥杂诗》之二九六〕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东平州及泰安、肥城等县按照山东巡抚托浑布的指令,严禁输入、种植和吸食鸦片。〔新编《肥城县志·大事记》〕
六月东平大雨,汶泗皆河水泛溢。〔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同年学者杨铎登泰山,著《泰山纪游》一卷。〔《泰山纪游》稿本〕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宣宗传谕山东巡抚托浑布檄调泰安等处营兵,至登州海口防御英军入侵。〔《宣宗实录》卷三五五〕
九月宁阳旱。〔《清史稿·灾异志》〕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天主教由德国传教士传入肥城境内,在石横镇隆庄建教堂1处。〔新编《肥城县志·大事记》〕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六月东平大水。〔《清史稿·灾异志》〕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五月宁阳全县大雨数天,大汶河河水暴涨,土罡城、石梁堤岸决口各百余丈,农田房舍被淹,人畜伤亡严重。民工连日修堤374丈,控制洪水漫溢。〔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泰安、东平大雨,汶水漫溢,淹没庄稼苗,受灾严重。〔《清史稿·灾异志》、《重修泰安县志·灾祥》〕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八月乡民80余人攻入宁阳白马庙,击杀官府所属土兵首领陈墀。〔黄恩彤《陈墀传》(咸丰《宁阳县志·艺文》)〕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八月农民军首领赵浩然率部攻东平城,与东平知州李锡琨部激战后退走。〔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四月农民军首领董二大等率部众驻东平安山镇,被知州董振铎捕获,董二大遇害。〔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月东平大水。〔《清史稿·灾异志》〕
夏宁阳旱。〔《清史稿·灾异志》〕
八月清廷因获悉大西洋罗玛府人罗类思曾到泰安府活动,特谕军机大臣寄谕山东巡抚,察访罗类思其人在泰安的行踪。〔《文宗实录》卷十六〕
同年文宗奕讠宁即位,遣使致祭泰山。文宗在位遣使祭岱可考者2次。〔光绪《山东通志·通纪》〕
本年前后安徽戏班“老阳春”至泰安,后定居于夏张城子寨王侍郎府(清初户部侍郎王度之族),逐渐形成“泰山讴”(后称“莱芜讴”、“莱芜梆子”)这一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种。〔赵锡程(同治时人)《学勤书屋诗草·观演裸衣骂曹院本》、《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莱芜梆子”条〕
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东平大水。〔《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宁阳乡宦黄恩彤(曾任广东巡抚)组编团练武装,就地选取壮丁(大社100人,中社50人,小社30人),由乡总率领,抵抗捻军并防乡民暴动。〔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黄河决口丰北,东平大水泛滥。〔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十二月除夕泰安大雾。〔《清史稿·灾异志》〕
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六日东平、肥城地震。〔光绪《东平州志·五行》、光绪《肥城县志·杂记》〕
同年东平知州吴炜移建龙山书院于小东门内,并创建试院。〔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同年宁阳知县车纪勋修、乡宦黄恩彤纂《宁阳县志》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咸丰三年(1853年)马成、贾成等先后聚众起事,攻新泰等地。〔光绪《新泰县志·灾祥》〕
三月八日东平、肥城地震。〔光绪《东平州志·五行》、光绪《肥城县志·杂志》〕
同年泰安通判许之瑞于楼德镇(今属新泰)创办怀德书院。〔《重修泰安县志》卷四〕
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太平天国地官正丞相李开芳部北伐,战败退入东平境内。东平知州吴炜率团勇大肆剿杀,开芳部多被杀害。〔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同年新泰境内新出“杞白(伯)”古铜器多件,经古文字学者许瀚鉴定,定为春秋杞国东迁新泰时所制。〔许瀚《攀古小庐杂著》卷八《周杞白敦铭跋》〕
咸丰五年(1855年)四月泰山斗母宫住持尼广平,以10余年之功,重修斗母宫宇告成,重建前殿、西殿。〔卢汉倬《重修斗母宫碑》〕
同年黄河自兰考铜瓦厢决口,北徙会大清河,经肥城转长清东北入海。黄水倒灌入安山湖。为防水南侵,遂从梁山十里堡至东平解河一线修围堤(今称旧临黄堤)拦截,形成新湖区,且大部在东平州,故安山湖渐改称东平湖。自此东平水患频繁。〔光绪《东平州志·五行》、光绪《肥城县志·杂志》〕
同年东平旱,并发蝗灾,至秋禾稼无收。〔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咸丰七年(1857年)春肥城、东平遭受饥荒,人相食。〔《清史稿·灾异志》〕
三月农民军首领“黄鼠狼”率众攻战东平西境。知州刘怿督勇镇压,义军首领被俘,部众解散。〔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七月山东巡抚崇恩等重修岱顶东岳庙告成。〔崇恩《重修泰山顶东岳庙碑》〕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捻军数万,由鲁西南攻入宁阳县境。克县城,烧县署,杀死典史龚绍昌,乡绅纷纷避入九山。捻军进逼泰安,与张子卿部团练激战于汶河三娘庙,后由大汶口强渡汶河,击毙团练首领侯润生等,遂进至五道岭(今岱岳区境)。泰安知县方振业募勇防堵。捻军转入东南乡,与济宁等处捻军会合后开赴新泰。〔《重修泰安县志·兵事》、《泰安县乡土志·兵事》、《侯润生墓表》〕
冬肥城黄昏之后,有火从地中燃起,“如磷而火,色赤而青,作二流光,遍地皆燃”。〔《清史稿·灾异志》〕
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至二月捻军由东平戴庙渡运河,两攻东平州城。旋逼肥城县城,激战3昼夜未克,遂转战西南乡。把总杜昌宪督勇追至演马庄,被捻军击败,毙78人。陶南山馆珍藏的宋、元古籍在此役中焚烧近半。捻军进入泰安县境后,攻破南仇土围,击毙乡绅武文培等,扎营泰安南关。后陆续东下。〔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武孝廉传》、《肥城县乡土志·兵事》〕
三月捻军由长清进入泰安境,在蒿里山扎营。后转战西南乡及大汶口一带撤退,在大汶口击溃团练武装。〔《重修泰安县志》、《泰安县乡土志》“兵事”〕
同月捻军再次攻入宁阳县境,一韩姓乡民率众响应,乡绅避入鹤山筑垒顽抗。捻军攻破石垒,乡绅多被毙伤。〔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月泰安曹庄人刘季勇在徂徕西峰聚众起义,响应捻军,投者甚众。后知县方振业与乡绅王淑箴率兵进剿,刘季勇战死,余众星散。〔《重修泰安县志·人物》王淑箴传〕
八月捻军又至泰安、新泰。〔贾乐同《围工记》〕
十月捻军自东来,过泰安南下。〔卢星舫《自订年谱》〕
十一月捻军攻泰安城两次,激战3昼夜始退。〔《泰安县乡土志·兵事》〕
同年新泰地震。〔光绪《新泰县志·灾祥》〕
同治元年(1862年)春在鲁东南起义的幅军姜三壮、程四虎等部,时常出击新泰、泰安等县的地主圩寨。〔光绪《山东通志·兵防》〕
六月东平大疫。〔《清史稿·灾异志》〕
七月文贤教首宋继鹏在邹县白莲池起事(时称白莲教军)后,由泗水进军泰安。泰安知县杨宝贤等率兵400至南尧山防堵,先后激战于尧山东及放城,互有伤亡。白莲教军驻扎卞桥,官兵不敢追击。〔《重修泰安县志·兵事》〕
十月费县幅军首领程四虎率众数千进入新泰,攻雨坛山等寨,击伤寨首董树魁等。〔《重修泰安县志·兵事》、光绪《新泰县志·人物》董树魁传〕
十一月白莲教军围攻南尧山,四面放火,毙伤官军50余名。次月又在沈村与官军激战。〔《重修泰安县志·兵事》〕
十二月教军、幅军各部与各路团练激战于泰安宫里(今新泰境)东北水泉庄,之后退入新泰。〔《重修泰安县志·兵事》〕
同年昌邑县徐明皋、徐明阳全家9口人到东平宿城从事铁业翻砂,铸造犁铧、耩铧等,为东平境内翻砂之始。〔新编《东平县志·大事记》〕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白莲教军进入泰安县东南境楼德(今属新泰)、时家庄等村。次月又入新泰。〔《重修泰安县志·兵事》〕
三月十六日泰安大雾,连续四日方散。〔《清史稿·灾异志》〕
三月捻军李成、张守义部自东而西,过新泰、泰安等地。〔《穆宗实录》卷六二〕
四月捻军一部转战于泰安角峪等地。〔《穆宗实录》卷六四〕
六月捻军陆续经泰安南下。〔卢星舫《自订年谱》〕
同月大汉德主刘德培在淄川起事响应捻军,所部进入新泰境。〔光绪《新泰县志·灾祥》〕
秋清亲王僧格林沁督师驻东平州接山、黄徐庄一带,剿灭起事民众郭简等部。同治五年(1866年)春,又督师到东平镇压捻军。〔民国《东平县志·大事记》〕
同治三年(1864年)穆宗载淳以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遣使祭泰山。〔光绪《山东通志·通纪》〕
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捻军破黄河堤进至泰安西南安驾庄、孙伯、双村(今属肥城境)等处,后沿汶河北岸至南仇、孝门等地驻扎。〔《重修泰安县志·兵事》〕
四月捻军数万由肥城县过汶河入宁阳县境,攻打落星堡,击溃参将莫祖绅部,清军死伤400余人。〔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月泰安“有声鸣如雷”。〔《清史稿·灾异志》〕
同月亲王僧格林沁在曹州(今菏泽)被捻军击杀,此后官府在肥城牛山为其建“忠亲王祠”。后毁。〔光绪《肥城县志·礼仪志》〕
十一月法国公使伯洛内致函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要求山东地方官员查还泰安府旧天主教堂一座。〔《山东教案史料·泰安、新泰教案》〕
同年泰安上空中有火光在西方出现,状如陨星。〔《清史稿·灾异志》〕
同治五年(1866年)三月捻军鲁王任化邦部进入东平州东境,与清军激战。捻军败退至戴村坝时,适遇汶水暴涨,死者甚众。〔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四月两江总督曾国藩巡阅黄河防务,迂道泰安,同幕僚薛福成、黎庶昌等登览泰山。〔《曾文正公日记》、薛福成《登泰山记》〕
五月泰安大雨雹,牛马多有伤害。〔《清史稿·灾异志》〕
秋因捻军进逼运河,山东巡抚阎敬铭驻防东平州城,十月离去。巡抚丁宝桢接防,驻兵运河东岸,连营百余里。次年五月,丁又督师驻东平境,镇压捻军。〔《清史稿·阎敬铭传》、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十月太谷学派学者张积中居肥城黄崖山布道,山东巡抚阎敬铭以其有结捻嫌疑,遣兵攻寨,张积中自焚而死。事变前十余日,泰安学人汪宝树曾游黄崖,会晤张积中,闻变后作《游黄崖记》、《吊黄崖诗》,以抒悲愤。〔《山东军兴纪略》、《岱粹钞存》所录汪宝树诗文〕
同年钦差大臣李鸿章督师西来,追剿捻军,由新泰过境。〔光绪《新泰县志·灾祥》〕
同治六年(1867年)五月捻军遵王赖文光所部(东捻军)渡运河入鲁,在东平州境与山东巡抚丁宝桢激战。不久至泰安西南乡过村,泰城戒严。后入新泰,同知县郑溥属部激战后西去。〔民国《东平县志·大事记》、《重修泰安县志·兵事》、光绪《新泰县志·灾祥》〕
九月捻军鲁王任化邦所部(东捻军)数十万至泰安东向(今肥城境)、高庄一带,又折回,由汶河南岸东下。至本年底,东捻军在江苏失败。〔《重修泰安县志》、《泰安县乡土志》“兵事”〕
同月泰安大疫。〔《清史稿·灾异志》〕
秋直隶提督刘铭传捐修岱顶玉皇庙。〔刘铭传玉皇顶题记碑〕
同治七年(1868年)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到泰安考察泰山地质,研究泰山杂岩。〔《泰安市志·泰山》〕
同治八年(1869年)五月十一日肥城大雨雹,“平地深尺许,大如鹅卵”,从西北而南,“宽七八里,长数十里”。〔《清史稿·灾异志》、光绪《肥城县志·杂志》〕
八月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安德海私行出京,至泰安,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捕拿,斩于济南。〔薛福成《书安监伏法事》、王价藩《退轩旧闻录》〕
九月泰安大雨雹。〔《清史稿·灾异志》〕
同治九年(1870年)学者汪均辑《泰山志》1卷。〔《泰山志》稿本〕
同年新泰知县李溱于县城敖山书院故址建平阳书院。〔光绪《新泰县志·学校》〕
同年天主教再度传入东平,并在李所建立传教点。〔新编《东平县志·大事记》〕
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山东巡抚丁宝桢谕令整治山地种桑,为瘠薄土地生资之助。新泰一带响应积极,该县东部几乎户户养蚕缫丝。〔光绪《新泰县志·物产》〕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五月东平大雨连绵,庄稼受害。〔《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泰安山口泥塑画匠吴开福重新描画东岳庙大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山口志》引《吴氏谱》〕
同治十二年(1873年)泰安府吏于文诚、张昭潜集资重修泰山庙宇、盘道。自回马岭至玉皇顶,皆修葺一新。〔张昭潜《重修泰山神庙记》〕
同治十三年(1874年)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士美国人刘海澜、沃克与中国教徒陈大勇到泰安西乡安驾庄(今属肥城市)传教,并建教堂。为新教传入泰安之始。此后,基督教圣公会、浸信会等教派相继来泰安进行宗教活动。〔《泰安市志·宗教》〕
同治年间泰安知县何毓福在泰山对松山下建对松亭。〔《说岱》〕
光绪元年(1875年)五月肥城旱。〔《清史稿·灾异志》〕
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宁阳旱。〔《清史稿·灾异志》〕
九月岱顶碧霞宫被雷击起火,山东巡抚文格奏请修理。翌年四月筹款兴工。〔《德宗实录》卷五十八、七十四〕
光绪四年(1878年)春东平旱。〔《清史稿·灾异志》〕
九月东平大雨,禾稼受害。〔《清史稿·灾异志》〕
同年英国圣公会在泰安设总堂。〔韩国·李宽淑《中国基督教史略》第九章〕
光绪五年(1879年)宁阳知县高升荣、乡宦黄恩彤修纂《宁阳县志》24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同年山东巡抚周恒祺督修东平戴村四坝,用银七万余两。〔《济运重要工程设施--戴坝汶河考》〕
光绪六年(1880年)普照寺僧瑞庵、盛光、祥如等先后增建修葺寺宇,前后历50余年,至本年颇具规模。泰安知府梅启熙为撰记碑。〔梅启熙《重修普照寺碑记》〕
四月学者、实业家张謇北行经泰安,在新泰羊流店谒羊公祠,又登泰山,有《汉柏》、《唐槐》等诗。〔《张謇全集》“艺文”、“日记”卷〕
光绪七年(1881年)泰安知县曹钟彝在泰山南麓王母池边开渠引水,导入泰城,又在遥参亭前凿双龙池蓄水,供民商饮用,世称“曹公渠”。〔赵尔萃《天然池记》〕
同年东平知州左宜似修《东平州志》27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光绪八年(1882年)秋山东巡抚任道见泰山盘道半已倾圮,于是令泰安知府曹浚澄、知县徐寿基计工修整。又集银6000两,分布各府生息,为修葺之费。〔任道《重修泰山盘路记》〕
同年宁阳县城设圣邻书院,每年县学考录的文童、廪膳生员、增广生员多在此就读,准备乡试。〔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光绪十二年(1886年)山东巡抚陈士杰委泰安知府曹浚澄等重修泰山盘路,修补桥梁。〔陈士杰《重修泰山盘路碑》〕
十二月书法家吴大氵山攵游泰山,书《汉镜铭》、《琅琊台秦篆》等摩刻于石。〔吴大澄泰山诸处刻石〕
同年西方学者VonRicoen测量泰山高度,为5000(1524米)。次年,西方学者P.omon测泰山高为4780(1457米)。〔竺可桢《泰山与峨眉山之高度》〕
同年宁阳县城内建永丰仓,收各社存粟7000余石,借贷生息,以作书院费用。〔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广东刘某在泰城开办照像馆,为泰安照像业之始。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该馆出版《泰山画册》,收风景照片20帧,为泰山最早的摄影画册。〔《山东省志·文化志》、《山东省志·泰山志》〕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十五日黄河改道南徙出肥城境。至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复北徙由肥境转经长清东北入海。〔光绪《肥城县志·杂志》〕
同年宁阳知县陈文显修、本县学者黄师门音(黄恩彤之子)纂《宁阳县志》24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春泰安虫灾。〔《清史稿·灾异志》〕
五月泰安、肥城地震。〔《重修泰安县志·灾祥》、光绪《肥城县志·杂志》〕
光绪十五年(1889年)春宁阳全县发生流行性感冒,儿童尤重,死亡6000余人。〔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光绪十七年(1891年)正月法国学者沙畹游泰山。三十二年(1907年)六月再游泰山。沙氏后著《泰山祭礼》一书刊于巴黎。〔《泰山祭礼》〕
同年肥城前任知县邵承照、在任知县凌绂曾等纂修《肥城县志》10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同年新泰知县徐致愉增修《新泰县志》20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同年小说作家刘鹗任黄河下游提调官期间,到泰安府考察河道,并登泰山。刘鹗所著《老残游记二集》中,多述泰山风物。〔刘蕙荪《铁云先生年谱长编》〕
光绪十八年(1892年)存在岱庙的秦篆刻石失盗,泰安知县毛氵山攵闻报,在泰城搜索10日,盗者将刻石弃于北门石桥下。毛氵山攵查获后,重将刻石置于岱庙道院。〔《泰山小史注》〕
同年东平学者蒋作锦著《东原考古录》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三月毛氵山攵重修岱麓蒿里山神祠。并在山上植柏造林。〔《岱联拾遗·蒿里山》、《说岱》〕
春泰安知府康敉等重修泰安文庙、泰山上书院、岱麓书院,至翌年夏告成。〔康敉《重修岱麓书院记》〕
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法国教士马氏欲在泰城购房兴建教堂,泰安绅民以有碍岱庙风水,产生争执诉讼。泰安知县毛氵山攵拒绝传教士购宅请求,引发泰安教案。事发后,清廷迫于法国使馆的压力,将毛氵山攵调任。〔《山东教案史料·泰安、新泰教案》〕
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泰安过境军旅络绎不绝。〔《仁寿县志·人物·毛氵山攵传》〕
同年德国传教士在宁阳县城内建天主教堂(原址在今宁阳县机关招待所),内有神甫2人,修女4人,开始定点传教。〔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英国圣公会在新泰县南王庄修建教堂,受到乡民抵制。引发新泰教案。在山东巡抚李秉衡、新泰知县徐致愉支持下,挫败英人图谋。〔《山东教案史料·泰安、新泰教案〕
十二月泰安大风,吹折岱庙凤凰柏,摧倒石碑1通。〔《重修泰安县志·灾祥》〕
同年黄河在张家楼决口,东平州民猝不及防,田地被淹,房舍漂没,人溺死无数。〔民国《东平县志·大事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清廷下诏裁驿改邮,泰安府县始有邮政。〔《重修泰安县志·邮政》〕
同年耶稣教传入东平。〔新编《东平县志·大事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美国人在泰安城登云街创办妇婴医院,诊治妇、儿科疾病,接顺产。为西医传入之始。此后宣统二年(1910年),美以美会牧士韩丕瑞在泰安城西关开设男医院,次年,与妇婴医院合并,迁址萃英中学旧址(今泰安一中址),改名博济医院,设内、外、妇、眼等科。〔《泰安卫生志》98页〕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黄、清两河决口,数月不干,东平州境洪水成灾。〔民国《东平县志·大事记》〕
同年东平州城始设信柜,传递公文,兼理信邮。〔新编《东平县志·大事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三日德国矿师福时代率2名德兵,在泰安县东向村(今属肥城市)驱车撞翻平民粮车,双方发生争执,德兵悍然开枪,射杀平民1人,重伤1人。德人扬长而去。〔新编《肥城县志·大事记》〕
十一月清廷为镇压山东义和团,谕令袁世凯从天津小站武卫军中派步队三营、马兵两队、炮兵一队开往泰山、沂州一带驻扎。〔《山东通史·近代卷》引《养寿园奏议》〕
十二月三十一日因教徒讹诈百姓,肥城县民孟光文等,在小店村西北将英国传教士卜克斯杀死。清廷判处2人死刑,1人终身监禁。肥城、平阴知县均被革职。并向英人赔偿银9000两,割地5亩建教堂1处。史称“肥城教案”。〔《山东教案史料·肥城教案》〕
同年泰安学者侯芳苞为傲徕山下樱桃园撰《桃源村记》,刻石园中。早年泰安人鲁品方在岱西傲徕山下积资购地,凿岩辟石,架木引水,遍植樱桃,榜楣曰“樱桃园”。鲁卒后,其子相继经营,渐成胜境。〔侯芳苞记碑、《桃源村艺文录》〕
同年一支义和团军在首领张聚田带领下,转战宁阳西南乡,知县李镜江会同兖州镇兵马前往镇压,团民因寡不敌众,退出宁阳县境。〔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美国教会美以美会在泰城创办萃英中学与德贞女子中学;继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英国中华圣公会又创办育英中学。〔《泰安市志·教育》〕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年初泰安知县朱钟琪在岱麓五贤祠创办仰德书院。不久停办。〔贾鹤斋《重整上书院记》〕
四月十三日泰安县在城西关架设电报线,十六日通报。自此泰安始有电报业务。在此前后,电话也架线开通。〔《重修泰安县志·交通》〕
七月义和团运动波及泰安。先是平阴团民100余人由肥城入泰安,烧毁演马庄教堂,并捕教民数人。泰安知县毛氵山攵率兵前往弹压,团民退去。此后,另一支义和团又由肥城至安驾庄,焚教民住宅,不久渡汶河去济宁。〔《山东义和团案卷·泰安府》〕
同月大刀会百余人突至肥城石头沟庄,搜捕为洋人教书之陈汉廷,未获,将其弟陈汉选杀死。〔《山东义和团案卷·泰安府》〕
同月茌平、平原、禹城3县义和团三四百人,由泰安县攻入宁阳县境,途经白马庙与清兵发生激战,杀伤清兵甚众,团民王子荣等被俘身亡。战后义和团退出宁阳县境。〔《山东义和团案卷·泰安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泰安县士绅夏象吉、赵家琳等在泰城东隅关帝庙筹建泰安县立初等小学堂。此为泰安最早的新式学堂。〔《重修泰安县志·教育》〕
同年因会通河(运河)多被淤塞,糟粮停运。〔《济运重要工程设施--戴坝汶河考》〕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奉省巡警局令,泰安府所属各州县相继设立巡警。〔《重修泰安县志·交通》〕
三月泰安知县毛氵山攵捐银1000两,重修和圣墓,经半年告成。泰安天宝(今属新泰市)等处乡民为毛氵山攵立碑志其事。〔《毛公德政碑》〕
同年清廷下诏兴办新学。泰安知县毛氵山攵在天书观旧址创办县立第一学校,延揽教员,分门授课,并在岱麓五贤祠设师范学堂,培养师资;还在全县设立小学185所。山东巡抚周馥视察泰安教育,推为山东第一。〔陈荣昌《毛令兴学记》〕
同年宁阳圣邻书院改为宁阳县高等小学堂,后又附设初级师范学堂、初等小学堂。为宁阳兴新学之始。〔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泰安知县毛氵山攵以泰山斗母宫尼行为不端,下令将宫尼全部遣归,改派道士住持,恢复龙泉观古名。又在此地设师范传习所。后尼法霖表示愿谨守清规,方准其返宫。斗母宫尼由此剃度守戒与常僧等同。〔《泰山小史注》〕
同年美国地质学家B·维理斯、E·布莱克威至泰山,测量剖面,采集化石,并于1907年发表《泰山杂岩》论文。〔《泰安市志·泰山》〕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肥城知县王玉堂在县城南关火神庙创建劝工局,聘请工师2人,招收民众学习编织筐、篓、席、草帽。〔新编《肥城县志·大事记》〕
同年直隶永定河道窦延馨督修东平戴村坝,历时三年始竣。垒石筑土,堤防甚固。州民为其立碑纪功。〔《济运重要工程设施--戴坝汶河考》〕
同年泰安府在岱麓书院故址设泰安中学堂。东平龙山书院、新泰平阳书院、肥城翔鸾书院先后改建为高等小学堂。〔吴筠孙《重修泰安中学堂记》、《肥城县乡土志·地理》〕
同年泰安县成立农桑会,管理泰安农林业事务。〔《重修泰安县志·民治》〕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秋泰山大雨,水毁盘道。在中天门避暑的英国浸信会教士、青州广文书院监督仲钧安被山水冲下的石头轧死。〔张缙璜《泰山游记》〕
同年德国学者卫礼贤登泰山,所著《中国心灵》中列《圣山》一节,详记泰山见闻。〔卫礼贤《中国心灵》〕
同年泰安知县李于锴捐资沿汶河筑堤以防水患,又劝民众广栽树木,添设学堂数十处。〔《泰安县乡土志·政迹》、李鼎文编《李于锴文稿辑存》〕
同年泰安学者王价藩等人在岱庙环咏亭创建图书社,知县李于锴捐俸百金助成其事。价藩,字建屏,泰安人,后与其子亨豫合辑《泰山丛书》,为泰山文献集大成之作。〔《重修泰安县志·政教》、《退轩清芬录》〕
同年泰安人范明枢以山东师范学堂优等生由官府保送留学日本,在东京大学师范科学习。其间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后,在泰安发展乡村教育。其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者还有良庄张殿忠、东平尚庄村尹氵田、鄣城村徐鸿策等。〔《泰山青松范明枢》、《东岳丰碑》〕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日本学者宇野哲人登泰山,所著《中国文明记·山东纪行》中有“泰安府”、“泰山”等篇。〔《中国文明记》(张学锋译本)〕
春宁阳县城华新银号附设大清邮政代办所,沿兖州至宁阳邮路步班邮运。为宁阳邮政之始。〔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九月东平凤凰洞“陈母牛等”聚众起事,兖州镇总兵张宗本、山东巡抚杨士骧先后遣兵弹压,俘数百人。〔民国《东平县志·大事记》〕
十月山东候补道萧应椿、泰安知县李于锴及泰安诸绅重修泰山盘道,知府玉构为之撰记,摩刻于回马岭。〔玉构《重整泰山盘路记》〕
同年江苏邳州起义军娄苦瓜等入据徂徕山,活动于新泰、泰安之间,出兵时皆摇旗鸣鼓,大张告示,禁止淫掠。地方官吏闭城自保,不敢相犯。〔《辛亥革命前十年民变档案史料》〕
同年德国学者蒂施佩《泰山及其宗教信仰》一书付刊。〔沙畹《泰山祭礼·前言》〕
同年留日学生、肥城人徐树人等捐款在岱庙门楼创设泰安博物馆,购置动、植物及生理学标本,并天文、植物等图谱。观览者耳目为之一新。却备受守旧者攻击,宣统元年(1909年)被知县张学宽取销。〔《重修泰安县志·教育》〕
同年宁阳县城内设劝学所,附设农桑支会,在县城东北三里许创辟桑场一处。〔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泰安知县杨承泽修《泰安县乡土志》;宁阳知县曹倜修《宁阳县乡土志》;新泰知县汤宗干修《新泰县乡土志》;东平知州王鸿瑞修《东平州乡土志》等相继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同年泰安官绅赵尔萃出资,在原新泰孙村人未挖成的牛家林煤窑中掘煤成功。窑称“官字号”,盈利甚丰,至民国初停办。〔《新泰市志·煤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日本学者桑原陟藏登泰山,并在所著《考史游记》中详记所历。〔桑原陟藏《考史游记》〕
同年肥城知县钟树森修《肥城县乡土志》9卷刊行。〔《山东方志汇要》〕
同年泰兖矿政局在泰安县设立,辖泗沟煤矿和放城镇煤矿。〔《重修泰安县志·实业》〕
光绪年间泰安士绅杨玉成、杨茂周在泰安城捐资兴学,清廷下诏奖谕。玉成好公义,其时泰山各处工程多由其监理,并出资设杨氏自立小学校。〔故宫朱批奏折《奏为泰安庠生杨茂周请奖片》、《泰山药物志》卷一〕
同期新泰浮丘一带盛产草帽辫(制造草帽之原料),世称“浮丘白”。产品多运销外洋,获利甚丰。〔光绪《新泰县志·物产》〕
光绪、宣统年间泰山庙会香火繁盛,庙内有茶馆、茶棚近10家。曲艺艺人多在岱庙中演出扬名,著名梨花大鼓女艺人谢大玉、山东落子名家李合钧、侯教山,山东快书名家于传宾,均曾在岱庙演出。〔《齐鲁文化大辞典》“岱庙书场”条、张军等《山东曲艺史》〕
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末帝溥仪以嗣承帝位,遣山东布政使朱其煊致祭泰山。此为历史上最后一次皇帝遣使祭岱活动。〔升仙坊朱氏题刻〕
六月泰安大水。〔《清史稿·灾异志》〕
七月泰安人王长平赴美国课新高等学校就读。此为泰安最早留美学生。〔《宣统年间清廷遣派赴美留学生史料选》(《历史档案》1997.2)〕
九月山东劝业道萧应椿下谕保护肥城桃农,严禁官吏、差役借故索桃。并将此谕刊石立于肥城火神庙。〔《萧应椿谕令碑》〕
秋济南森林公司在宁阳孙家滩建成,公司占地1075亩。〔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孙复、石介后裔重修泰城二贤祠,泰安知县张学宽撰碑记。〔《重修泰安县志·祠宇》〕
同年济宁商人米献臣集银3万两,在宁阳东部磁窑创建华丰煤矿,用土法采煤。〔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东平钱庄、商号始印乡票在市面流通。〔新编《东平县志·大事记》〕
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月津浦铁路通车,在泰安设泰安府站(后改名泰安站,今名泰山站),泰安始辟铁路交通。〔《重修泰安县志·交通》〕
同年北京商人陈凤春与庆亲王之子等投银3万两,在泰安禹村虎步岭(今属新泰)开办泰兴煤矿公司。〔《新泰市志·煤炭》〕
同年清廷下诏施行宪政。泰安府各州县奉省令均筹备成立议会。至三年(1911年)各县、乡自治会相继成立。泰安县选举议员39名,参事员7名、自治委员1名、议事会、参事会皆设在岱庙雨花道院。〔《重修泰安县志·县治》〕
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民政部右参议、协纂宪法大臣、诗人汪荣宝与李家驹同登泰山,宿岱阴后石坞,草拟宪法。并有《由玉皇顶来此草宪》等诗。〔黄秋岳《花随人圣庵摭忆》〕
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泰安、东平等地革命党人和爱国人士纷起响应。〔《山东省志·大事记》〕
九月二十五日(11月15日)泰安革命党人赵正印等在济南创办《齐鲁公报》,宣传共和。十二月五日(1912年1月23日)因讽刺袁世凯等人被查封。正印,字新儒,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解元,留学日本。归国后,任山东教育会长等职。辛亥革命时支持山东独立。有《泰山小史注》等书行世。〔《新儒联语录》、《山东省志·大事记》〕
同年清军泰安营裁撤。〔《重修泰安县志·武备》〕
同年英国作家狄更生到泰山游历,所著《印度·中国·日本文明随笔》中记有登岱见闻。〔《徐志摩散文全编》引狄更生泰山文字〕
同年泰城承文新书局开业,印刷帐册、作业本。此为泰安现代印刷业之始。〔《泰安县乡土志》〕
同年江南提督张勋等占据泰安禹村泰兴煤矿,更名为泰安县华宝煤矿有限公司。〔《新泰市志·煤炭》〕
清代末期泰安著名香客店有张大千香客店等8家,时称“八大店”。店业兴盛。津浦铁路通车后,新式旅店日增,“八大店”遂渐衰歇。〔《泰山游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