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3&rec=99&run=13

计划编制 始于1953年,根据“统一计划与分级管理”和“自上而下条块结合,
层层编报综合平衡”的原则,制定国民经济年度和五年计划。1955年,县开始制定
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编制国民经济计划以年度和长远计划为主,由市人民政府
组织实施规划(计划)的落实,大多数计划能得以顺利实施。“大跃进”时期的规划
(计划)由于严重脱离实际,基本落空。“文化大革命”时期制定的一些规划(计划),
落实情况也较差。
长期计划市(县)根据国家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结合地
方实际制定长期计划。泰安市(县)制定过7年、8年、10年、12年发展规划,但多数
因指标过高没能实现。
1955年12月,县编制《1956~1962年全面生产规划》,包括农业合作化、农业
生产、手工业社、信贷、供销、商业、教育、文化、卫生、邮电、交通等方面的内
容。1957年3月,制定县《1956~1962年发展地方交通全面规划》,对扩充改善道
路、改造个体运输业、发展客货运输等工作提出规划。1959年初,县在“以粮为纲,
农、林、牧、副、渔并举”、“以粮为纲,轻重工业并举”的方针指导下,制定了
《关于今后三年(1960~1962)、八年(1960~1967)的规划意见(草案)》。1960年6
月,为提前超额完成十二年(1956~1967)农业发展纲要任务,市制定了《关于发展
工业生产和提前五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规划(草案)》。规划要求农业总产值
1962年和1967年要分别达到5.6~6.5亿元和15亿元。指标严重脱离实际,没有实现。
1963年12月,县制定《泰安县1964年~1970年农业生产规划的设想意见》,对
农、林、牧、副、渔分别提出了奋斗目标。到1970年底,农业指标除棉花总产完成
任务外(超计划的49.6%),粮食、花生、大麻、果品总产分别完成计划的74%、58.
3%、62.3%、62.3%,生猪存栏完成计划的55.7%。
1971年11月,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编制《泰安县(1970~1980)农业机械化
规划》,目标为10年内在排灌、耕作、植保、收割、加工、运输等方面实现机械化,
并大力增加化肥、农药、农膜的生产。1980年,机耕、机播和收割面积分别占总面
积的63.1%、40.96%、2.11%。
1973年7月,编制《泰安县农业电气化“四五”规划》,计划电灌面积90万亩。
规划最后一年实际通电大队539个、电灌面积42.7万亩,分别占规划的64%和47.4%。
同年,还编制了《泰安县“四五”、“五五”发展多种经营计划(草案)》,计划
1980年全县多种经营收入达到6000万元,人均收入40元。1980年实际收入为6294.4
万元,人均56.25元,分别超过计划的0.5%和40.6%。
1978年7月,制定《泰安县1978~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草案)》,提出奋
战八年农业实现机械化、粮食总产量突破8亿公斤、工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其中工
业7亿元,农业5亿元)目标。到1984年,粮食总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计划
的60.1%和52.8%。
为缓解资金短缺对国民经济的制约,实现翻两番的宏伟目标。1983年6月编制
泰安市长远节能规划。
中期计划中期计划主要为五年计划和专题计划。
1952年制定“一五”(1953~1957)计划,内容为农业、工业、商业、林业基本
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计划。由于计划目标比较实际,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超额完
成计划指标。1957年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分
别为1952年的2.7倍、114.92%、109.1%和2.5倍。
1958年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由于追求跃进指标,工业总产值仅
完成五年计划的1.2%,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8.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计划
的38.4%。当年,还编制了《泰安县(1958~1962)商业计划》、《(1958~1962)泰
安县水利建设规划》以及教育、卫生、基建、交通、邮电等专题计划(规划)。这批
计划(规划)因指标过高,基本没有落实。
1962年后,贯彻“八字”方针,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965年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棉花、花生等主要指标,已恢复或超过1957年的
水平,轻重工业比例趋向合理,人民生活开始好转。
“文化大革命”前期,是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1966年编制《泰
安县第三个五年农业生产初步规划》、《泰安县关于农业用电发展规划》。至1970
年,除棉花总产完成计划外,粮食总产只完成计划的74%,花生、大麻、果品、生
猪总产分别完成计划的58.3%、63.2%、62.3%、55.2%。1971年制定《泰安县第
四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小钢铁、小机械、小煤炭、小化肥、
小水泥等地方工业的设想。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适值“文化大革命”后半期,经
过整顿,经济的某些方面有所好转。1975年,粮食总产、原煤、铁矿石的产量完成
计划,其余指标未完成计划。
1976年编制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还编制了农业、工业、多种经营等
专项发展规划。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贯彻全会方针,确立坚决纠正“左”倾错误,依靠
科技、抓紧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搞
活企业,改变产品结构,提高效益作为工作重点,调整第五个五年计划指标,促进
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工农业总产值等主要指标保持着上升的势头。
1980年,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发
挥价值规律作用的思想指导下,编制市(县)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1984年,
工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短期计划从1953年始,每年制定县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当年编制《1953年农业
生产计划》,以增产粮棉为中心,发展果品、蚕丝、林业、畜牧业。结果粮食、棉
花总产分别完成计划的86.2%和72.2%。
1955年,编制年度农业生产计划。粮食、棉花、花生、果品总产和生猪存栏均
超产40%以上。1956年起,年度计划的内容增多。是年底,粮食、棉花、花生总产
和生猪存栏数分别超计划的12.29%、49.3%、7.6%、77.4%。
1958年,根据“全面跃进”的要求,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粮食、花生总产量、
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计划的87.6%、78%和23.1%。 1960年,为保证资金需要,
开始编制县综合财政计划,以逐步解决地方财力平衡主要靠国家和信贷的问题。
1963年,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编
制年度计划。结果粮食总产超计划的9%,花生总产超计划的12.4%,因部分企业
下马,工业产值只完成计划的54.5%。
“文化大革命”期间,制订的年度计划多数未能完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注重从实际出发制定年度计划。1980年始,开始编制
经济效益计划。当年的效益计划除棉花、花生外,各项计划指标均完成较好。1984
年,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
济稳定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编制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当年工农业总
产值超计划的3.8%,粮食总产超计划的15.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超计划的17.9
%,财政收入超计划的1.5%,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超计划的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