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3&rec=8&run=13

《泰安市志》编修是在八十年代初全国兴起的修志高潮中启动的。官修志书是
一项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各级领导对此比较
重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修志的格局。市委由宋法棠同志分管,市府主要领导担
任编委主任,各大班子成员为编委会成员。年高德劭的市政协主席金益三、副主席
马铭初担任编委会顾问、副主任,他们不惮辛劳,经常到史志办指导工作。在时代
精神的激励下,本无多少专业知识的修志人员,一边积极学习理论,一边进行组织
宣传发动。1982年史志办编发了市志宣传材料和进行社会调查的通告,就修志的意
义、目标、要求向社会做了广泛宣传,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而开了一个好的端绪。
1983年4月,召开全市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对修志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随
后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并对基层修志任务做了具体分工(编修专业志、部门志、公
社志,并为史志办提供资料)。在此前后,大多数科局和公社组建了修志班子(泰城
三个办事处编修泰城志),数百人参与其事,成为颇有影响的盛举。基层修志由一
批熟谙业务和当地情况的老同志担纲。公社修志班子多数是已退休的老教师,他们
不顾年迈体弱,不计报酬,在生活、办公条件很艰苦的情况下,以强烈的历史责任
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其精神足以昭示来者。为指导修志、征集资料,史志办
人员到每个科局、公社数十次、上百次。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骑自行车,甚至步
行到各公社(办事处)督促检查工作。40多岁的崔玉坤同志骑车数百里跑遍东片数个
公社,而从不言苦累。靠着这种筚路蓝缕的精神,早期的工作搞得扎实而富有成效,
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1985年5月改市划区后,大多数基层修志班子解体或停止工作。面对不利局面,
史志办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边搞组织协调;一边自己查阅资料编写志稿。由
于两区领导的重视,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连续召开三次泰山区、郊区史志工
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划区后史志工作的开展。1987年7月前,史志办完成了社会、
教育、卫生初稿。从当年下半年开始办公室纂稿工作亦加大了步伐。到1988年底,
教育、卫生、计生委、公检法、武装部、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粮食、
财政、税务、金融、工商、物价、物资、供销、文物、文化、广播等科局基本完成
了专业志或部门志的任务。大汶口、房村、粥店、山口、省庄、夏张、徂徕、峪、
范镇、泰城三个办事处,邱家店、下港、北集坡、满庄、道朗、良庄也按要求全部
完成或部分完成了编写和提供资料的任务。方方面面的工作为《泰安市志》的编修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2年6月史志办完成评审稿编纂,全稿约计80万字。具体编
写情况如下:
马铭初写人物志古代人物初稿,选定附录古代艺文,并审定除概述外的全部评
审稿。王金才写邮电、体育初稿。赵玉莲写大事记(在李继资料基础上整理)、粮
油、畜牧、方言(师专孔兆琪老师审定)、农业志农机章初稿,总纂林业、农业、民
政、党派群团、政权。高松泉写工业志供电初稿并分管地名工作。苗种培写人口、
综合经济管理、农业、林业、水利、工业、民政、司法、医药卫生及畜牧志部分初
稿。魏元平写凡例、概述、行政区域、自然环境、乡镇企业、文化艺术、泰山初稿
(上述编章除泰山和文化志有部分资料外,均由办公室收集资料,王金才、崔玉坤
协助搜集整理资料);总纂邮电、体育、教育、科技、人口、综合经济管理、工业、
水利、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劳动人事并人物志大部分近现代人物稿。
王明芳写商业、工商、物价、计量(工商、物价、计量后归入综合经济管理)初稿。
田真勇写科技初稿。人物志近现代部分由魏元平、苗种培、赵玉莲、王明芳、田真
勇、蒋衔瑞写初稿。崔玉坤、苗种培、马元贞、蒋衔瑞、王素贞、王鹏承担外出查
阅、抄录资料任务。
聘请人员严承飞写财税、金融、军事、风俗、宗教及人物志初稿,总纂司法、
民政、商业。李继写城乡建设、劳动人事、政权、党派群团、交通运输初稿,整
理大事记基础资料及商业志外贸部分资料。马振鲁写教育、军事初稿。张学周整理
人物志等资料。石经庠参与写人物志。丁本远、宋锡超参与写教育志初稿。
1992年6、7月之交,在泰城召开省、市及市内各县、市、区参加的《泰安市志》
评稿会。省志办副主任史学通、黄子良及县志指导处沈国良、王建国暨泰安市政府、
市史志办领导及各县、市、区史志办主任、主编与会。泰山区常务副区长李金明、
副区长高德成、郊区区长唐家品、副区长王兴富出席了会议,李金明、唐家品先后
讲了话。一向关心市志纂修的老领导李润生、赵玉也参加会议并予以指导。经过
数天认真研讨,与会人员对评审稿给予较高评价,也指出了问题和不足。会后,我
们对会议意见进行细致的研究梳理,将大编改为中编结构,重新调整篇目并制订修
改方案,经市批准后,向省志办史学通、黄子良、沈国良、王建国同志作了详尽汇
报。后根据省志办领导意见,对篇目作了修订,为突出泰安特点,将泰山编改为泰
山、文物两篇。下半年我们全力以赴投入修改,争取翌年春定稿,年底出书。到
1993年春节前,约计修改三分之二的编章,年逾八旬的马铭初主编不顾病体已审定
11编。当年4月份由于办公室领导班子变动,加之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拿出
部分精力编写泰山区年鉴纲目,修改工作停滞不前。
1993年7月,泰山区机构改革,史志办人员分流,地方志工作归政府办公室,
工作进展缓慢。此后,省史志办公室主任张守富,市编委副主任、副市长于连荣,
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史志办主任刘斌范,市史志办主任兴顺,副主任戴永和、孙瑞
琪,市老领导李润生、赵玉及市、区政协的老同志一直把《泰安市志》挂在心上,
并多次过问此事。
1995年下半年,泰山区政府决定重新启动修志工作,由政府办公室主任李殿勤、
副主任徐云具体组织实施。抽调原办部分人员和泰山区地名办刘玉朴组成临时班子,
王金才任主任。具体业务分工是魏元平担任总体设计,修改个人撰稿和大事记、人
物志,重写泰山、文物编,并审改定全部志稿;苗种培修改人口、综合经济管理、
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畜牧养殖、民政、司法、医药卫生、军事;刘玉朴修改
财税、金融、城乡建设、劳动人事、风俗、宗教、方言、人物;王明芳修改商业、
科技、粮油、政权、党派群团;王金才、崔玉坤组织协调并审稿。
泰山区委、区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度重视修志工作,不断加大工
作力度。1996年4月,副区长孙岱峰分管修志工作后,立即到史志办听取修志人员
汇报,对工作计划、后勤服务、组成编委会等做了认真研究和妥善安排,并把该项
工作时刻抓在手上,在整个修改过程中,始终给予关注指导并亲自组织协调。李殿
勤主任在百忙中经常过问修志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田萌副主任亲自参与人员、
车辆、经费、打印文稿、组织协调等工作,并多次率修志人员赴省汇报工作、联系
印刷事宜。此外政府办孙民、文印室徐太巨亦作出积极的贡献。泰山区委、区政府
主要负责人也对修志工作给予宝贵的支持和帮助。难能可贵的是市里的领导一直参
与了改稿出书的全过程,于连荣副市长、安顺林副秘书长,市史志办兴顺主任,
戴永和、孙瑞琪、于庆明副主任等亲自帮助协调解决经费、人员问题,并随时给予
具体指导。在改稿过程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领导重视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是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保证。
在修改过程中,编辑人员各自分工改稿,并反复交叉看稿,由魏元平定稿后,
呈泰山区、郊区区委书记及编委会和五大班子成员审阅并征求意见,同时呈市审稿
人。已退居二线的市史志办业务副主任戴永和一丝不苟地修改审定全稿。方言编由
师专何玉秀老师最后审定。泰山区、郊区审稿人也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为了对历
史负责,我们先后请原市人大副主任赵玉、许希亮和泰山管理研究专家翟所淦等
审阅全稿或部分志稿。赵玉同志仔细审阅了全稿,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我们在
消化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再修改定稿,每编志稿都改动过近十次或十多次。
根据审稿程序,将二审修定后的稿件呈省志办县志处和齐鲁书社。县志处马福震处
长、徐盛章副处长提出指导性意见;王建国同志审阅全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出版单
位齐鲁书社编辑部赵捷主任认真审阅修改全稿,并确定志书版式,对保证志书质量
起到重要作用。在志稿付梓前,于连荣同志审阅全稿并亲自主持召开一次有市审稿
人、两区分管区长和临时班子主要成员参加的座谈会,谈了她通览志稿、重点对大
事记的意见。我们又根据意见作了最后修改。
修改后的志稿增至120余万字(34编、171章、509节),补充核实了大量资料,
调整了部分篇章节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增补了大多数照片,重新修订了地
图和表格。改动较大的志稿有概述、大事记(增85条,删66条,改57条)、农业、林
业、水利、粮油、畜牧养殖、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文化艺术、宗教、风俗、
方言(汉语拼音改为国际音标)、人物、泰山、文物。全部无标题序言都作了不同程
度的修改。王金才、苗种培、刘玉朴协助魏元平审阅全稿,崔玉坤审阅大部分稿件,
王明芳审阅部分稿件。原史志办人员修春林也参加了校对。刘玉朴校图。丛树敏、
宋其忠、曲建春、李元辰、王德全、赵尊常、陈勇、王鹏摄影。封面摄影丛树敏。
除基层修志单位外,泰山区档案局、统计局,市档案局、图书馆,省图书馆、
档案馆提供了大量资料。社会各界人士吕朋菊、吕云芳、刘宪章、赵桂芝、陈建昌
也提供了宝贵资料。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骐骧教授曾亲笔
复函对泰安建置沿革发表了弥足珍贵的意见。值志书出版之际,谨志纪念之忱。
在出书过程中省志办出版处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志稿编竣后,曾担任泰安地、市委书记的现任河南省长马忠臣,
山东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宋法棠欣然为志书题词、作序,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
肯定,又是一种鞭策。我们谨向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
示衷心的谢忱和诚挚的祝福。
由于临时班子大都为借调人员,同时要兼顾本职工作,尽管我们克服诸多困难
并放弃了大多数节假日,全身心投入改稿,仍难免有疏漏和舛错,但我们问心无愧
地说:我们已尽了心力。谨为记。

编者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