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综合经济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3&rec=78&run=13

建国前,泰安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县,绝大多数人口务农,城乡手工作坊生产铁
木制农具、生活用具、食品及朝山进香用品。较大规模的商品交易形式为山会、庙
会。行纪代政府管理市场,津浦铁路通车后,商业渐趋活跃,泰城、大汶口两地逐
渐发展为粮油集散地。境内盛产花生、大麻,20~30年代,榨油、酿酒业在全省名
列前茅,抗日战争末,境内解放区始出现国营企业。
建国后,经济发展较快。三大改造完成后,国营经济逐渐占有主导地位,集体
经济次之,个体经济份量很小并一度被取缔。政府以指令性计划指导经济建设,以
统计部门的数据作为各项经济指标的依据,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市场和物价。“大
跃进”中经济严重滑坡。“文化大革命”中小而全的地方工业有较大发展,但追求
产值忽视效益已成为普遍倾向;粮食产量虽有大幅度提高,直到70年代末农民的温
饱问题未能解决;由于割资本主义尾巴,正常的市场交易被取缔,物资匮乏,蔬菜
副食品严重短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
农民的温饱问题,由于放宽政策,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
济形式并举,社会商品丰富,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1984
年与1949年相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增长数倍乃至数十倍,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一个
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