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2&rec=7&run=13

泰安地区在五万年前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六千至四千年前,汶河两岸的氏族部
落创造了繁盛的“大汶口文化”。夏商时期属青州、徐州之地。周代分属齐、鲁等
国。秦属济北郡、东郡辖域。
约公元前206年(西汉初)设泰山郡,隶属兖州剌史部,郡治始置博县(今泰安市
旧县村),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移至奉高县(今泰安市故县村),北魏时又移至
钜平县(今泰安市大汶口附近)。北齐改为东平郡,郡治博县城。
隋初废东平郡,分属济北郡、鲁郡、琅琊郡。唐属兖州、沂州。宋属兖州袭庆
府,隶京东西路。
1136年(金·天会十四年),设泰安军,泰安之名由此始。1182年(大定二十二
年)设泰安州,治所岱岳镇(今泰安城),隶山东西路。元朝初隶东平路,后隶中书
省。明代隶属济南府。1724年(清·雍正二年)改为泰安直隶州。1735年(雍正十三
年)改设泰安府,隶山东布政使司。
1913年(民国二年),北洋军阀政府废州府行道制,泰安地区分属济南、济宁、
东临3道。1925年10月,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将山东改设11道,在泰安设泰安道,
1928年撤销。1936年山东省政府在省内设行政督察区,成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至
1938年,全省设17个督察专员公署。泰安地区东部泰安、莱芜、新泰等县属第十二
行政督察专署(机关先驻历城后驻今新泰宫里附近陵查),1946年由陵查迁驻济南市;
肥城、平阴属第六行政督察专署;东平、汶上属第二行政督察专署;宁阳属第一行
政督察专署;泗水属第十五行政督察专署。1947年,泰安、莱芜、新泰、宁阳、肥
城等县划属第十五行政督察专署,专署机关驻泰安城;东平、汶上属第二行政督察
专署;平阴属第六行政督察专署;泗水属第一行政督察专署。
1939年,先后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同年11月~次年3月,泰西行政督察专
员公署、泰山行政专员公署相继诞生。1941年9月成立泰南行政联合办事处,1943
年6月~1945年10月为泰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泰山专员公署 1939年9月,成立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
博(山)、新(泰)7县行政联合办事处,为临时政权机构。1940年3月31日,以7县行
政联合办事处为基础在莱芜县西沟崖村成立泰山区行政专员公署。1942年5月鲁中
区行政办事处成立后,改称泰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5年改名为鲁中区第一行
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7月成立鲁中南行署后,称鲁中南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翌年9月,改名为鲁中南泰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机关驻莱芜县城。
泰西专员公署 1939年10月泰西行政委员会成立,并建立泰西区行政督察专员
公署。1940年4月,鲁西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后,泰西行政委员会撤销,泰西专员公署
称鲁西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1年7月,鲁西区与冀鲁豫区合并,鲁西区第一专
署改为冀鲁豫第一专署,9月改名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六专署。1942年12月,第十
九专署(运东区)并入该区。1944年6月,冀南区并入冀鲁豫区,第十六专署改称冀
鲁豫第一专署。抗日战争胜利后冀南与冀鲁豫两区分置。1946年11月第一专署分为
泰西、运东两个专署,泰西仍称冀鲁豫第一专署,运东为第六专署。1948年7月,
冀鲁豫第一专署复归山东,为山东省鲁中南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7月改
为鲁中南泰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机关驻肥城县城。
泰南专员公署 1941年9月建立泰南区行政联合办事处,1943年6月改建为泰南
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鲁中区行政办事处,又称鲁中第三专署,1945年10月撤
销。
泰安专署、行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5月17日,泰山、泰西两区
合并为泰安专区,成立山东省泰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机关驻泰安城。同年12月,
改称泰安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名为山东省泰安专员公署。1958年10月撤销泰安
专署,辖县分属济南市和聊城专署。1961年7月1日,复置泰安专员公署。“文化大
革命”中,1967年1月26日,“泰安地区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指挥部”夺了泰安
地委、专署的权,于同年3月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泰安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
年7月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山东省泰安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3月,撤销泰安地区,
建立地级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