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子孙落孔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8&rec=46&run=13

孔圣子孙落孔庄
单光启
孔庄位于肥城市王庄镇西北6公里,肥梁公路以南,金线河东岸。据《孔子世家谱》记载:孔子五十代孙孔诚任肥城县教谕,爱其邑土沃民淳,曾于西南洛庄村购田置业,欲卜居焉,乃有志未遂,任满回籍。子公良承先人遗意,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往肥城西南洛庄教读数载,陶成多士后卒葬于此。子孙遂落居焉,后改村名曰孔庄。自六十代以后,因人口增多,分为大孔庄、小孔庄,又按族系居住方位,分为西孔(大孔庄)、东孔(小孔庄)。据《肥城县地名志》记载:孔庄1891年(光绪十七年)属肥城县栾(鸾)翔乡固留社,1912年属肥城县四区义和乡,1952年属肥城区四区孔庄乡,1957年属肥城县演马乡,1959年属肥城县王庄公社演马管区。
孔庄分为两个村已有三百多年,至今流传着“大孔庄不大,小孔庄不小”的说法。具体情况是:西孔(大孔庄)244户,1178人,耕地面积1568亩。东孔(小孔庄)576户,2580人,耕地面积3503亩。孔庄地处平原,农业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厂矿企业,无三废污染,土地肥沃,水浇条件较好,适合粮棉作物、大白菜、马铃薯和芦笋等绿色蔬菜的生长。这里生产的无公害大白菜叶球硕大,帮薄皮细,柔嫩味美,凉拌如玉翠,炖吃无呛味,口感特好,营养丰富。近几年大白菜的种植已超过3000亩,年产大白菜可突破1500万公斤。
孔庄的传统加工业是加工生产纯绿豆粉皮。纯绿豆粉皮由“孔氏祖先”创制。东孔村的纯绿豆粉皮的制作最早,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自创制以来,成为历代朝廷贡品,它以优质绿豆为原料,采用传统秘方(巧用历时300多年的小浆)配料,手工制作,天然晾干而成,属纯绿色食品。绿豆粉皮具有绿豆的天然性:清热解毒、降压利尿、防暑佳品、延年益寿、和色透明、清爽可口。它含有豆类蛋白质25.5%,脂肪2.4%,碳水化合物53.6%,纤维素及钙、磷、铁质等8.26%,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B1、B2。因此,它具有营养丰富、保存期长等特点。本品的妙用在于既能凉拌、热炒,单独做菜,还可荤素混炖,混调;既可撕片切丝,也可切块与鸡肉混炖,还可作为涮火锅的上乘辅料。它是传统的地方名吃,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更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东孔是加工纯绿豆粉皮的专业村,有不少的粉皮大户有自己注册的商标。目前西孔、西刘庄等村也有批量加工。以东孔为龙头的粉皮加工户已达800多户,年加工粉皮近千吨。东孔纯绿豆粉皮自始至终倍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省内外,出口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孔庄不仅有勤劳致富的习惯,而且还有良好的文化传统。孔氏家庭讲究知书达礼,重视文化学习,至今还流传着“三辈子不读书,不如一窝猪”的格言。据《孔子世家谱》二集十九卷记载:“孔诚精音律,龙善鼓琴”,其子公良在孔庄“教读数载陶成多士”,自明朝迁居此地到民国26年,有功名者100多人,其中秀才以上的生员(庠生、武生、增生、廪生、监生、贡生、太学生)八十五人,大成书院奉祀生、尼山学禄、庙员等十八人,地方官员十多人,五品官二人,军官八人。
解放前这个庄的成员因文化素质高而担任区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二十多人,从事文教工作的二十五人,其中孔凡美曾在济南育英中学当过校长。解放后这个庄有大学教授、高级讲师四人,作家三人,小学高级教师十四人,中学高级教师十人,中小学校一、二级教师三十六人,特级教师二人,本科生四十人,研究生八人,医学专家四人。因文化水平好,学历高而任职国家行政干部、企业管理人才的有五十多人。在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感召下,孔庄的新农村建设成效卓著,东孔村遥遥领先。新村建设整齐划一,高级套房展示新姿,街道硬化质量高,下水道美观耐用。十字路口仿古楼别具一格,开发区商业楼竞相比美。蔬菜收购点、农化商店、日用百货店、电气焊维修、铝合金门窗、熟肴店、饭店、小吃部应有尽有。现在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成了最普通的交通工具。商业大户都有了自己的货车和轿车。电话、电器户户有,有线电视家家看。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孔庄村民的精神文明也达到了空前的境界,2006年东孔村街道硬化村民捐款突破四十万元,村民的环保意识,审美观念又上新水平。特别是通过续修家谱活动,更加团结。孔庄形成了“重病伤残搞募捐,孤寡老人送温暖,贫困家庭都资助,共同致富肩并肩”的良好氛围,从而使肥城市孔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