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编纂 保证质量 又好又快——编纂《泰安市志》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8&rec=20&run=13

精心编纂 保证质量 又好又快
——编纂《泰安市志》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对质量要求很高。为确保编修出一部资料翔实、质量上乘、群众称道的高质量的志书,我们在编修《泰安市志(1985~2002)》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精心设计篇目,突出时代特色
篇目是编纂志书的蓝图,是搜集资料的向导,是编纂工作的纲领,是修志之“首要”。篇目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志书的成败优劣。要编修出一部好的志书,必须首先设计好篇目。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市志篇目的设计指导思想进行了反复讨论,认为,新修《泰安市志》的断限范围,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泰安建市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这部志书应全面准确地记载这段辉煌历史,客观反映18年间乃至更长时间我市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之成为一部改革开放志、经济发展志。经反复讨论研究,我们逐步确立、完善了新修《泰安市志》的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全市改革发展的实践,全面准确地记述和反映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各级党委、政府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的重大措施和各条战线、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为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泰安做出积极贡献。在篇目设计过程中,着力做到三点:一是突出经济建设中心,重点记述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记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重大史实,努力勾勒出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建立到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轨迹。在志书篇目中设置了综述、农业、工业、商业贸易、旅游业、经济开发、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经济管理等经济方面的内容14编,占志书全部内容的45%左右。二是突出时代特点,重点记述全市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变化。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记述方法,在概述、大事记、市委主要决策、市政府施政述略中比较集中地反映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同时在相关编设专章记载各项事业的改革历程。如在“农业编”中设专章记述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在“工业编”中设专章记述国有企业改革,在“商贸编”中设专章分别记述物资、流通以及商业、供销、医药、盐业体制改革,在“金融编”中设专章记述金融体制改革,在“财政税务编”中设专章分别记述财税体制改革,在“社会生活编”中设专章记述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发展,以此充分体现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三是突出地方特色,重点记述本地独有的事物。经过反复研讨,对泰山、旅游、城乡建设等内容设立了专编。泰安因境内泰山而得名,泰山以“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称誉古今。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例、世界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名录;2003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首;2006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可以说泰山是我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最突出的地情特点。为此在《泰安市志》篇目设计上,按照“单独立志法”专设“泰山编”,用较大的篇幅重点记述了泰山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针对我市旅游经济迅猛发展的实际,采用升格法将旅游业升格设编,记载了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等基本状况,以充分展现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我市城镇建设特别是泰城城区建设,从规划到建筑风格,都印有深深的泰山文化烙印,体现了泰安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这也是泰安市的一大亮点。因此,我们按照“排列优先法”把城乡建设放在第三编靠前位置予以重点记述,突出记载“山城一体、城不压山、城不上山、城中见山”的城市特色,反映了我市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的发展足迹,体现了泰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二、精心收集材料,打牢编纂基础
资料是编纂志书的基础,方志没有丰富翔实的资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志书编纂工作开始起,我们就把资料的收集、整理与选用作为志书编纂最关键环节来抓,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撰稿人员树立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严谨细致、扎扎实实的作风,精心做好材料的收集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政区划的变动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一些部门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有的已经撤销,有的合并,人员分流分散,造成很多修志资料难以收集。针对这一状况,为确保志书资料全面、系统、完整、准确、真实,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发动各部门、各单位撰稿人仔细查。分工编辑帮助各承撰部门、单位制定了资料征集提纲及收集资料的顺序,明确资料收集的基本途径和选用资料方法,引导他们到各级档案室、本单位资料室及老同志手中仔仔细细地查找,并做到上报资料与撰稿有机结合。二是组织分工编辑和撰稿人重点找。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市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建材、煤炭、一轻、二轻、乡镇企业等八大工业局和商业、物资等部门曾经辉煌一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单位相继撤消,档案资料有的移交市档案馆,有的已经遗失,修志资料很难搜集。但这些行业当时的工作在志书中又必须予以充分反映,如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志书的资料性和系统性。为抢救记载好这些资料,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多次到市行业办公室、市档案局及有关部门、单位搜集、查找当时的资料文献。对确实难以找到的资料,采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原单位的老领导、老同志、当事人参加,回忆当时的史实和资料的流失去向,并记录归类,然后进行考证,鉴别资料真伪、正误。对年老多病或去外地的知情者,分工编辑同撰稿人不辞辛苦、登门拜访。他们有时为找一位知情人,骑自行车围泰城转二三天;有时费尽周折从旧仓库扒出一捆能用的资料,编辑人员高兴得手舞足蹈。三是委托中介组织或知情人撰稿。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市商贸服务业、旅游业发展较快,但长期以来这些新兴的服务业无主管组织、无供稿单位,有些内容在志稿中仍是空白。去年七月中指组在上海举办全国第二轮新方志编修理论与实务研修班后,我们意识到,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存真求实、科学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要予以充分记述。为此,我们与市民政局、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多次协商,发动各协会、商会提供有关服务业的资料线索,并结合历年统计资料、市档案馆档案材料及查阅的书籍报刊等资料,广泛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对这些资料反复核实确认后,由分工编辑自己撰稿。现在形成的市志送审稿,在“商业贸易编”中把“服务业”作为专章,集中记述了全市服务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对典当、拍卖、保安、担保、计算机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最大限度地予以记述,不仅丰富了志书的内容,而且彰显了泰安旅游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四是加强督促检查。为确保各部门、各单位按时完成供稿任务,2003年3月,市政府督查室对供稿任务完成较慢的2个县市、21个市直部门、单位和部分省以上驻泰单位修志供稿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以市政府“督查专报”的形式对供稿好的单位及差的单位进行了通报。当年12月市政府又专门召开编修《泰安市志》进展情况通报会,总结全市修志进展情况,对完成或部分完成资料长编和初稿的60个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对进度较慢的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督查和通报会,引起了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促使各单位的供稿进度进一步加快,供稿质量显著提高。
三、精心编纂志稿,做到又好又快
编纂综合志书是一项十分浩大的文化工程,涉及内容广,工作量大,参与人员多,质量要求高,难度确实很大。在编纂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既要严谨细致,确保质量;又要加快进度,防止久拖不决。为此从去年初开始,我们确立了“精心编纂,保证质量,加快进度,又好又快”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好”放在工作的首位。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四点:一是严格编纂程序。全面实行了“三步四稿”制,即承撰单位完成资料长编或初稿撰写为第一步,市史志办编纂人员完成送审稿为第二步,市委、市政府、市史志编委会领导、省史志办审定志稿为第三步。志书的编纂由初稿、编辑稿、审编稿、总纂送审稿渐进而成。二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审定的篇目,以篇为单位落实到编辑和分工副主编;按季度制定任务目标和形象进度计划安排表,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计划的,予以通报批评;对重点问题具体研究,共同攻关,把问题解决在编稿之中,不等总纂时“算总账”。三是典型示范,样稿引路。为统一供稿标准和要求,先后在泰安军分区、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召开初稿评审会,分批吸收各单位撰稿人员参加,共同研讨志稿初稿,找出经验和不足,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组织开展市志编纂“突击月”活动。为确保按时完成编纂任务,在资料基本征集齐全的基础上,去年四、五月份连续组织了两次“突击月”活动。市志编纂人员牺牲节假日,下午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加快编纂进度,保证了志稿编纂工作进度计划的完成。
四、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志稿质量
“志乃信史”,真实准确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在。2002年9月,时任市长、市史志编委会主任耿文清同志在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上对市志编纂工作提出了“全、实、准、雅”四个字的要求,即资料全面、真实、准确、文笔优美。在市志编纂过程中,为切实把好志稿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真正做到观点正确、事实准确、数字精确,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我们坚持进度无条件服务质量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领导、专家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一是请各部门、各单位对志稿初稿进行审核。《泰安市志》初稿形成后,市编委会印发了《关于审核〈泰安市志〉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并先后三次召开《泰安市志》编修工作会议,组织撰稿部门、单位对市志初稿进行审核。各部门、各单位对志稿审核后,填写审阅意见表,主要负责人、审稿人、主要撰稿人分别签字以示负责。二是反复征求省市领导、市史志编委会成员及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今年2月形成送审稿后,我们分别呈送省史志办、市史志编委会成员及市里部分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对志稿进行审阅,对市里一些年龄较大的老领导采取登门送稿的方式,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三是召开研讨会反复讨论。四月下旬,召开了由省史志办市县志指导处领导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小型研讨会,对志稿编纂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加工修改的方向。四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为使志稿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在《泰安日报》、泰安电视台、泰安广播电台发布启事,诚恳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市志编辑室看稿,提出修改意见。截至目前,到市志编辑室看稿的各界人士100余人次,提出意见和建议60余条,有的还主动为编辑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参考资料。五是实行编辑交叉看稿。市志总纂合成后,利用两个月的时间,组织编辑交叉看稿,互指问题,逐字逐句推敲核实,有效解决了分工编辑对自己负责的志稿、表格容易出现“眼下误”的问题。
在《泰安市志》编纂过程中,我们还坚持科学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的观点,注重做到了四个贯穿始终,即把精心设计完善篇目贯穿编纂工作的始终、把精心收集资料贯穿编纂工作的始终、把精心加工修改志稿贯穿编纂工作的始终、把广泛听取意见贯穿编纂工作的始终。这样做,对不断提高志稿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