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八大地质遗迹园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7&rec=8&run=13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地处华北平原的东侧。泰山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上,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它拥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保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全球首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
  泰山以其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复杂的地质构造,典型的地质遗迹而出名,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是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是建立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框架的标准地区。张夏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代表性强,含丰富的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是我国区域地层对比和国际寒武系对比的主要依据,在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新构造运动则对泰山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对泰山的雄、险、奇、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
  泰山形体高大、基础宽广,给人以拔地通天、厚重安稳之感;苍松、古柏、巨石的烘托,更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庄严形象;泰山精神崇高,文化灿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价值更高、内容更丰富、自然与文化相互渗透、浑然一体的独特的泰山景观。
  公园由八个地质遗迹景区组成,分别为红门地质遗迹景区、中天门地质遗迹景区、南天门地质遗迹景区、后石坞地质遗迹景区、桃花峪地质遗迹景区、徂徕山地质遗迹景区、莲花山地质遗迹景区和陶山地质遗迹景区,总面积约158.63km2。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内容极为深广,特别是在早前寒武纪地质方面,以及寒武系标准剖面、新构造运动与地貌等方面,都具有全国和世界意义的巨大地学价值,是一个天然的地学博物馆。

红门地质遗迹园区
  红门地质遗迹园区位于以红门宫为中心的区域,总面积15.51km2。该地质遗迹园区集中了众多珍贵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众多典型的地质遗迹中,除了三叠瀑布,双层谷地貌以及柱状节理形成的万笏朝天、王母池的裂隙泉之外,在红门醉心石处的辉绿玢岩脉中有国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有经石峪的石英闪长岩与长英质脉交切关系。还可见中天门岩体的望府山黑云斜长片麻岩残余包体,以及中天门岩体侵入傲徕山岩体的现象。在虎山公园可以观察到虎山中粗粒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露头,而在蒿里山则可观察到晚寒武纪的标准化石之一--蒿里山三叶虫化石。人文景观极为丰富,主要有岱庙、孔子登临处、红门宫、斗母宫、壶天阁以及经石峪、醉心石等地质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经典之作。地质遗迹园区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于一体,使地质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泰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天门地质遗迹园区
  中天门地质遗迹园区位于泰山传统登封御道的中部,也是与西溪游览路交汇的地点,地质遗迹园区面积为30.02km2。
  本园区以壶天阁、中天门、云步桥等众多的历史文化景观和中天门断裂、云步桥断裂、黑龙潭瀑布、大众桥岩体和普照寺岩体的穿插关系等独特的地质遗迹为特色。园区内的中天门断裂和云步桥断裂与泰前断裂并称为泰山的三大断裂,与泰山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代表着三次重要的抬升作用,而与之相伴的是中天门园区内壮观的龙潭飞瀑和云桥飞瀑。中天门期侵入岩发育球形风化,普照寺岩体侵入到了大众桥岩体之中,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地质遗迹景观在景区内与自然文化景观和谐相融。在云步桥,历史悠久的石刻依附在壮丽的瀑布之中,显得更为古朴。地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构成了蕴藏历史气息的中天门地质遗迹园区。

南天门地质遗迹园区
  南天门地质遗迹园区集中了众多珍贵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总面积3.06km2。南天门是历代帝王将相登封泰山的终极点,也是整个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所在。在众多典型的地质遗迹中,除了享负盛名的仙人桥、瞻鲁台、极顶石、唐摩崖和十八盘外,还有诸多的牌坊、庙宇、道观等人文景观。如天街、升仙坊、碧霞祠、对松山等。在天街中部可观察到望府山岩体条带,在瞻鲁台附近可以看到岩脉的穿插现象,在仙人桥和唐摩崖附近可以看到跟断层相伴生的破碎带。地质遗迹园区内主要有唐摩崖、爱身崖等地质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经典之作。景区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于一体,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成为泰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石坞地质遗迹园区
  后石坞地质遗迹园区称为泰山奥区,是以岱阴后石坞为中心的游览区域,园区总面积47.90km2。后石坞自古即被称作岱阴第一洞天。主要景点有北天门、天烛峰、石河、石海、元君庙等。
  该地质遗迹园区是以石河、石海、天烛峰等地质景观与古松为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的地质遗迹园区。这里奇峰耸秀,怪石嶙峋,峰险谷深,旷远清幽。岱阴步行道独足盘环绕其间,为明万历年间所辟。沿独足盘攀登,行愈远,路愈险,山愈奇,景愈胜。后石坞地质遗迹园区内古松遍布,有的侧身绝壁,有的深居谷壑,有的直刺云天,有的凌空欲飞,千奇百怪,妙趣横生,微风吹来,松涛阵阵。

桃花峪地质遗迹园区
  桃花峪位于岱顶西北山谷,上段名桃花源,下段为桃花峪。此峪奇峰垒列,万壑汇川,千潭叠瀑,竹木葱翠。桃花峪地貌景观与泰山之“雄”相映成趣,其特色是颇具南国之“秀”。山体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较小,红树层层,清水涟涟,景色宜人。
  桃花峪是一条近北西向的谷地,是由于龙角山——大众桥及与其相垂直的一条断裂作用所致,此断裂走向为NW350°~320°,长达十多千米。该断裂是在中生代近东西向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利用了原来基底的北西向断裂而形成的,兼有新老构造的特征,继承性明显,多期活动明显,表现为张、压、扭的复杂的力学性质,并见其错切南北向的辉绿玢岩,断裂带形成后,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的桃花峪谷地,其岩性为泰山杂岩。

徂徕山地质遗迹园区
  徂徕山园区内发育了北东、北西、北东东向共三组构造断裂,是典型的中新生代形成的单斜断块山。区域内岩体以前寒武纪变质表壳岩系及侵入杂岩为主,各岩体侵入、包含关系特殊,区内流水切割作用强烈,重力崩塌现象明显,形成了较多的叠瀑、幽潭、奇峰、异石等地质景观,是泰山地质遗迹景观的重要补充。另外,徂徕山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茂密、秀水萦绕,文物古迹众多,具有较高的生态观光价值和文化游览价值。规划将徂徕山地质遗迹园区建成以休闲度假为主,兼具生态观光、科学考察等多功能的复合型旅游区,在旅游发展中要与泰山及其周边的旅游景区形成功能互补、产品差异、形象叠加、市场分工的格局,突出徂徕山景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陶山地质遗迹园区
  陶山园区位于肥城市西部的湖屯镇,面积约9 km2。属泰山山脉,主峰海拔520m。
  陶山园区属陶山——牛山断块凸起的西南缘,肥城煤田断陷盆地北侧,处于栖幽寺背斜、陶山向斜、吕仙村背斜的“两背夹一向”构造范围内。
  区内地质遗迹丰富、典型,主要地质景观有石灰岩溶洞、中下寒武统地层剖面、结晶基底与沉积盖层接触关系、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崮形山地貌和峡谷地貌等。地层序列完整,其下中寒武统地层剖面可与泰山北侧长清县张夏镇馒头山标准剖面相对比,对研究华北地台地质演化历史,以及古生代早期沉积环境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溶洞发育规模不一,形态各异,数量众多,与泰山景观有很强的互补性。
  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十分优良,相传中华商祖范蠡与西施晚年曾在此幽栖隐居。陶山园区集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科学考察、观光旅游、度假休息的好地方,也是泰山园区的有益补充,与泰山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莲花山地质遗迹园区
  莲花山园区位于新泰市莲花峰及其以南的通天河峡谷两侧,面积约8km2。
  莲花山晚太古代形成的变质表壳岩系——泰山岩群,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形成的各种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侵入岩,以及中新生代形成的断裂构造等重要地质遗迹保存完好。园区内新构造活动明显,侵蚀切割作用强烈,地形起伏较大。断层、构造节理和侵入岩的风化、侵蚀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多样;像形奇石耸立,以观音石、风动石最著。此外,多期侵入岩体的接触关系、泰山岩群的残余包体以及伟晶岩脉的穿插关系也十分清晰。莲花山园区集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成为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山管委宣传办公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