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枯木复活 ——记李升友和他的的根雕艺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7&rec=45&run=13

让枯木复活
——记李升友和他的的根雕艺术
刘洪升
  有人曾说,一须树根,经过艺术家的鬼斧神工,成为一件神奇的艺术品,在这其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是艺术本身的工艺,而是艺术家的浪漫博大情怀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空间。根艺是天人共创、天趣艺趣的结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根艺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门特殊造型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根雕的原状都普通至极,根雕艺术家只是将其换了一个视角,用艺术的眼光加以修饰,这根就“活”了起来。

  逛过岱庙的人会发现在岱庙的东北角天天都有一个埋头进行根雕创作的老人,很多人都会驻足观看,尤其是外国人特别感兴趣。在老人的手中,那些很不起眼的枯木、树根,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如果仔细看会发现这位老人只有九根手指,右手缺了食指,而那些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就出于他的手中。
金奖得主
  这位60多岁的老人名叫李升友,家在旧镇,邻居们一提到他,都会想到根雕。近日,笔者来到李老先生家,一进门就被满屋子的根雕作品所吸引。大多数雕刻的是动物,有展翅老鹰,有犀牛,有仙鹤,也有正准备跳龙门的鲤鱼,甚至还有刚刚出壳的小鸡。“我的作品经常被拿去展出,还获过好几次奖呢。”李老先生高兴地向笔者展示了几件作品。在这些根雕作品中,李老先生最得意的就是那个根雕“寿”字。雕刻这个“寿”字,花了他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全省根雕作品大赛中获得金奖。当时,有很多人慕名来买这个“寿”,肥城有一个人竟然出价8.5万元,李升友却断然拒绝没有卖。还有许多的商家找上门来,要求高价买下他的作品,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李老先生说:“我不只是喜欢根雕艺术,还喜欢收藏根雕艺术品,尤其是自己的作品。我的根雕作品已经有70多件了,每一件都是我的宝贝疙瘩,即使给再多的钱我都不会卖的。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让我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我们能从李老先生的话语中感受到那份对根雕作品的珍爱之情。
痴迷创作
  就是这么一个根雕艺术工作者,谁都不会想到他以前从事的是中医职业,李老先生以前在医院工作,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对根雕有什么兴趣。李升友老人兴致勃勃的说:“平时我喜欢爬山锻炼身体,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形态特别的树根。我突然想,把这些树根都收集起来,搞些根雕创作。渐渐地,我就成了根雕迷了。刚开始的时候,关于根雕创作我一点都不懂。自从结识了从事根雕创作多年的老王,在他的熏陶下,我才真正开始学习根雕创作。我把这些年的心血拿出来展览,想让身边所有的老年朋友们知道,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肯学就有收获。”刚开始李升友的老伴也不理解,但看着他如痴如醉的劲,老伴也改变了看法。在老伴的支持下,从来没有搞过根雕,也没有一点儿美术基础的李升友老人,硬是凭着一股子琢磨劲开始了他的根雕生涯,从此以后,李升友的根雕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还买回了专用根雕制作的工具,就这样他一搞就是18年。现在李老先生在街头根雕已经有9个年头了,熟悉他的人还会找他来看病,李老先生也都是免费服务。很多人都与这位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泰城的张先生还给他送来一挂锦旗。(下转第41页)
(上接第42页)提起这事,李升友老人却说:“给别人看看病,举手之劳,不值得提了。”
只为艺术
  退休以后,李升友就在街头现场进行根雕,开始的时候家里人都反对。李老先生有两儿一女,大儿子自己开店,二儿子是单位干部,家庭经济状况不错。家里子女很孝顺,都不忍心父亲在那里风吹日晒,而李升友却乐此不疲。家里人看他这样痴迷,就不再反对了。李升友乐滋滋地说:“进行根雕创作,不仅可以变废为宝,使扔掉的树根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还可以锻炼身体,活动筋骨,陶冶情操。我退休后不仅没有感到空闲寂寞,而且感觉每天生活得都挺充实,心情也特别舒畅。”李老先生说,根雕的关键就是原料,为了找到合适的树根,他花费了不少的工夫,除了自己亲自爬山寻找,还号召朋友亲戚帮忙找。他告诉笔者,做根雕的原料全部是废弃的树根,不会对树木造成伤害,使其变废为宝,能作为一种长久的艺术品流传下来。就这样几年来,一个个被遗弃的老根朽木经他的巧手拨皮、刀刻、打磨、修整和上腊,变成了一件件充满灵性和神奇的根雕艺术品,他也从中体味到了无穷的乐趣。李升友老人现在已经成为市根雕协会的成员了,还经常参加根雕作品展览各种活动。李升友的根雕摊位上每天会有很多人观看、购买。有一次,一位外地的游客看上了一件根雕作品想买回家送给父母,可是身上没有足够的钱。李升友就把那件作品免费送给了那位年轻人。李升友语重心长地说:“孝心足能够打动人,我也有父母可就是没有机会孝顺了……”
乐在其中
  当笔者问到老人对根雕创作的体会时,老人洋溢着知足的微笑说:“每一次想到一个好的创意,我都会高兴得睡不着觉,那是一种心灵的满足……”。在创作过程中几乎每次对一个树根的审视,都是一次与自己灵魂的对视。那时,也是李升友老人最兴奋的时候,当然,也可能是最折磨他的时候。为一根弃之不用的树根而“朝思暮想”几天甚至几个月之久,是常有的事。李升友老人说:“根雕,其实就是与木头说话。让枯木复活,我很满足这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