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儒左丘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7&rec=38&run=13

先儒左丘明
石晓萌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世代为左史官,史称其为左丘明。约生于公元前540年,卒于公元前452年。春秋时期鲁国都君庄人(今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著名史学家,儒学奠基人之一。
  左丘明为齐侯支孙,商末以功封营丘(今山东淄博),以地为姓,为丘氏。春秋时,其祖父倚相为楚国左史。其祖父知识渊博,刚正不阿,直言善谏,被楚国誉为良史国宝。左丘明在祖父的熏陶教诲下,养成广求博学,长于思索,谨言慎行,襟怀坦白的品行。
  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周率诸侯伐楚。楚军大败,昭王出逃。倚相为保护典籍,囊所籍,携子孙,举家离楚,辗转入鲁,定居于肥邑都君庄(即今石横镇衡鱼村)。
  不久,倚相为新藏典籍得到妥善保存,流传后世,遂将《楚史记》等转交鲁国。其子丘成也因通晓史事,出任鲁国史官。后丘明袭父职。
  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侯器重。鲁侯想让孔子当司徒,征求他的意见。左丘明极力推荐,使孔子得以任职。
  左丘明在任时,尽职尽责,且性情厚重,言语耿直,德才兼备,为时人崇拜。孔子亦视其为君子,谓之于其共好恶。《论语·公冶长》载:“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还与左丘明一起入周观史修《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又《孔子家语·观周》载:“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入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为表里。”
  左丘明作传以释经,著成《春秋左氏传》,保存了孔子所著《春秋》之本意,不致其诸多弟子各按其意以致歪曲,使其流传后世。《左传》宣扬了“尊礼”、“敬德”、“保民”、“慎罚”等思想,发扬了儒家思想的经义,从而奠定了后世儒学的理论根基,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是我国历史经典之一,为历代史学家所推崇。
  同时,左丘明还根据史料,口述子孙,汇集成卷,著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别史——《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载:“孔子因鲁史记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纂异同为《国语》。”
  《国语》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述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约前967~前453)周、鲁、齐、晋、邓、楚、吴、越八国之事,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文献。《山东通史·先秦卷·〈左传〉》载:《国语》一书主要记录了自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邓、楚、吴、越八国部分君臣谋议得失的对话。《国语》和《左传》以不同形式记录了大体同时期的史事。相互之间有详略同异,二者有不少可以互相参证的地方。所以后来的学者有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
  约公元前452年,左丘明因病逝世。根据左丘明生前嘱托,遗体安葬于其所植银杏树“一箭之地”的都君庄东高地上。《汉书人表考》载:左丘明“葬泰安肥城县西南五十里肥河乡都君庄”。清康熙十一年《肥城县志》载:“左丘明墓在城西南五十里肥河乡都君庄正觉寺之西。”
  左丘明的品行和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左丘明逝世后不久,人们即将他著述过的地方称作“左传精舍”,予以保护,并代有修葺。汉初,肥城置县伊始,即在县城兴建了“左传精舍”,并立重修碑以志。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肥城因此而得名君子之邑。汉元始时(公元1~5年),《左传》初立学官。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左传》复立。《后汉书·郑兴、范升、陈元、贾逵、张霸列传》载:陛下知丘明至贤,亲守孔子,而公羊传谷梁传闻于后世,故诏立《左氏》。
  唐贞观二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颁《左丘明等二十一人配享孔子庙诏》,封左丘明为“经师”,从祀文庙。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赵恒,追封左丘明为瑕丘伯,授其四十七代孙丘芳衣巾,以主祀事。翌年,平阴县令王讽重修“左传精舍”并立碑详述追封之事。宋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赵佶封左丘明为中都伯。
  元集贤大学士致仕李谦,翰林承旨张起岩,均曾为左丘明赋诗作赞,或曰其“文章史学之治”,或称其“盲於目而不盲目于心者。”
  明洪武四年(1371年),肥城知县丘明后裔丘思齐重修“左传精舍”。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朱厚璁追封左丘明为“先儒”,敕建墓门坊。并亲书“先儒之墓”。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毅宗朱由检敕封左丘明为“先贤”。肥城知县王惟精与左丘明第六十四代孙丘云特辑订《左传精舍志》。清雍正三年(1725年),为避孔丘讳,凡丘均加“邑”部为“邱”,丘明及其后裔的丘字均改写为“邱”。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礼部重新确认丘明之嫡孙为世袭奉祀生,并赐祭田18亩。
  2000年9月2日至4日在左丘明故里--山东省肥城市隆重召开左丘明文化研讨会。研讨会对左丘明的著述及其学术思想、左丘明里籍、祠墓、姓氏等进行了深入严谨的研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成立了左丘明文化研究会,把左丘明文化研究与开发引向深入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