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泉古泉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7&rec=31&run=13

上泉古泉群
倪清华 胡树勇 宿 峰
  近日,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在泰山南部地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时,发现一处大型泉群。该泉群形成于第四纪早期,距今300万年左右,为上升泉,现日出水量30000立方米。汩汩泉水汇成大汶河支流槽河,其水清澈,其景迷人,可与济南名泉相媲美。
  该泉群位于泰山、汶水之间的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上泉村及其周边村庄,距泰安市区仅15公里。走进村子,几方记载上泉历史的清代石碑分立于泉群源头。其中写道“此屯名泉清澈,澄河潺流,突石奇秀,苍柏茂盛,一胜地也。”
  据查,上泉古泉群现主要有五大主泉组成,大致呈五角星状分布,当地群众根据传说分别称它们为“驴带泉”、“灵应泉”、“刘家井泉”、“荆枣泉”、“纸坊泉”,其他小泉星罗棋布,随处可见。几大泉水相汇成河,奔流西去,成为槽河上游。
  关于泉群的成因,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研究员(教授级)、副院长周绍智和高级工程师李守昌等科研人员经实地勘察研究后确认,上泉古泉群北依泰山,东邻泰山支脉云亭山,西靠大汶口盆地,是一个独立的地下水单元。其上游云亭山为小流域分水岭,山上出露的花岗岩与泰山一脉相承,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大气降水渗入云亭山——胜利水库一带强风化花岗岩后,沿岩层裂隙顺地势而下,通过南留断层接触带进入方圆20平方公里左右的石灰岩含水层。由于石灰岩含水层地下水头比较高,具有承压性,在上泉遇到大汶口盆地第三系不含水泥岩阻隔,受地下水压力作用,沿F6断层破碎带冲出地表,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上升泉。此处古泉的形成特征与济南趵突泉相似,但泉水的物质来源比趵突泉丰富,微量元素种类更多,有利于形成地方特产。
  上述专家还对上泉古泉群的形成时间和出水量进行了科学勘测,均认定其形成于第四纪早期300万年左右,现日出水量30000立方米左右,丰水季节水量更大,昼夜不息,四季常涌,从未间断,为泰山南麓第一大泉群。
  古泉喷涌而出、飞翠流玉、清澈见底、甘洌爽口。当地传说清代乾隆皇帝南下巡游时,曾在此处过路休息,见泉水晶莹可爱,取来便用,随口脱出御言:“上乘之泉也!”上泉村因此而得名。谈及上泉古泉群的水质,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经取样检测得出的结果是:上泉泉群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总硬度为345.31mg/L,矿化度为493mg/L,pH值为7.11,水质良好。尤其泉水上游流经泰山岩群花岗岩及片麻岩,岩石中的锗、锶、硒、锌、铜、钼、铬、钒、钴等微量元素蕴涵丰富,多种有益矿物成份通过雨水淋滤及化学溶解作用,以离子或胶体形式进入地下水,使上泉古泉水具有了天然矿泉水的品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优质的上泉水不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大汶口人,也培育了许多地方名产,其中“上泉鸭蛋”因微量元素在生物链中的富积作用而营养丰富、醇香浓郁,早在清朝就被封为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