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今更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5&rec=35&run=13

千年古城今更娇
袁恒常
在雄伟的泰山脚下,美丽的东平湖畔,有一座璀璨的千年古城——州城。她始建于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当时黄河决口,水淹郓州城(今东平湖埠子坡),知州姚铉奉旨在“汶阳之高原”移建新城。由于这里地处古济水、汶水和运河交流区,是历史上南北水路的咽喉,是山东南北驿道的枢纽,北通燕赵、南控江淮,所以建城以后,市井繁华,商贾云集,成为齐鲁一大都会和军事重镇。宋、金先后为郓州、东平府城及须城县城,元为东平路城,明、清为东平州城,民国至1982年为东平县城。1982年后,成为州城镇党委、政府机关驻地。建城以来,州城历尽沧桑,几多繁荣。特别是元代,是州城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元朝大都出发,顺运河南下,至州城,眼前的景象使他惊讶不已:“这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城市,商品与制造品十分丰盛……大河上千帆竟发,舟楫如织,数目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其间大诗人元好问曾数游东平,写有《出东平》诗,其中“高城回首一长嗟”、“市声浩浩如欲沸”,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州城的壮观和繁盛景象。
州城初建时城墙为土筑。南北各一门,东西各二门,形状似一巨龟静卧,元朝末年毁于兵火。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知州李湘将旧城重加修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因秋伏积水,城堤、城门多倾斜坍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将西部城墙基地缩进2里余,并由土墙改为砖墙。改建后城墙周长13里余,高2丈。城门5座:大东门谓之“龙虎”,小东门谓之“瞻岱”,南门谓之“望鲁”,西门谓之“秩成”,北门谓之“拱极”。城门外沿皆建石闸,5门之上均建有城楼。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发起东平战役,经过四天激战,一举攻克日伪盘踞七年之久的东平县城——州城,从而使这座千年古城又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在东平战役中,由于敌我攻守激烈,城墙及城内建筑物破坏严重。之后,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州城城墙屡次遭受破坏。至2005年,仅存城南10米长、1米高的一段旧城墙及部分护城河遗址。
城内古迹众多。有宋父子状元坊、“龙门连跃”坊等72架;有清真寺、关帝庙、火神庙、文庙、马公祠等古建筑20余处,可惜大部分已荡然无存,只有清真寺基本保存完好。明代出土的汉张迁碑被故宫博物馆推选为历代书法八件精品之一,曾移至州城立于州学内,1956年移至县政府院内,1965年移至泰安岱庙。
州城人杰地灵。这里曾孕育过“建安七子”之一刘祯,父子状元梁灏、梁固,戏曲家高文秀等一代名士;萃集过司马光、辛弃疾、文天祥、元好问、王士祯等杰士英才。州城是老革命根据地,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就出生在州城西卷棚街,并组织和领导了东平人民的革命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州城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工商业迅速崛起,使州城面积不断扩大,她的城廓向东延伸至海子村,向西延伸至小西门村,向南延伸至南关村。正在修筑的城东新区至南关4.5公里的外环路,又将使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1992年镇政府建起办公大楼,1997年农业银行建起营业大楼,2000年东平县医院建起病房大楼和职工宿舍楼,2001年县酒厂建起宿舍楼。2003年,新建的商住楼226座,总面积199780平方米,其中个体户建成的2层以上楼房169座,建筑面积62150平方米。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土房、危房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的房子,有的屋顶还“平改坡”,搞民族化的仿古建筑。州商公路城区段,百兴大街中心段,牌坊街到龟(桂)井子一段,更是楼房林立。
解放前街道最宽的不超过5.5米,且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县官出行还得“清道”,行车困难,人称“肠梗阻”。建国后,街道陆续拓宽,并铺设了沥青路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州城的街道变化更大。通天街(南关-北门)路宽8~10米,红线宽度12米;署前街路宽12米,红线宽度18米;州商路路宽7~9米,红线宽度20米;百兴大街路宽14米,红线宽度34米。有的街道还垒了路肩石,行人道铺上了彩砖。古城的交通状况大大改善。在主要街道上栽植了冬青、国槐,金丝柳等;各居民户在宅旁院内、坑边荒片上植有梧桐、白杨,与城内坑塘中的蒲、苇、荷、萍等相映生辉,形成了“荷花万朵柳千株”的壮美景观。
城区供水,排水设施逐步完善,供水管道10公里,排水沟12条,总长23.2公里。1978年后,镇驻地先后打井2眼,井深分别为40米和62米。另在县医院、县酒厂、县一中等单位打深井7眼,建水塔6座,设压力罐1个。1997年镇自来水公司成立,给城区的所有单位及村居都按上了自来水,广大群众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结束了吃咸水的历史。
2005年,城区有固定电话4100部,移动电话1300部,街头安装磁片(IC)电话亭22座,公用电话营业户123个。城区(不含西关、南关)村居中,有线电视1200台,总干线、分支线共2.6万米。客运汽车17辆,其中大客车(17座)8部,小型出租车(5座)9部。许多工商业户,还购买了家庭轿车,给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现代化气息。
为挖掘州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培植和发展旅游产业,东平县人民政府已制定出台了“千年古城——州城整修规划”,随着规划的一步步实施,千年古城——州城将重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的秀丽奇观。
(作者单位 东平县地方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