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总体要求 明确工作重点 推进全市经济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5&rec=3&run=13

一、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用战略的思维和抓工业化、城镇化的思路,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优势特色产品。全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万亩、绿色食品基地19万亩、有机食品基地3万亩,奶牛存栏达到15万头。每个县市区要新发展8—10家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加强以治水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让农民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三是多渠道提高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技能、绿色证书、科技创业等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能力,全市新增劳务输出7.5万人以上。四是认真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补农、支农、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五是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搞好乡村规划建设,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努力改善环境条件。
二、高度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植壮大产业集群
要高度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植壮大产业集群。一是大力培植壮大工业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按照“培植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一批知名品牌”的思路,加大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力度,促进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新汶矿业集团、肥城矿业集团、石横特钢、泰山玻纤、泰开电器等骨干企业和产业群体。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纺织服装、煤炭、特钢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全年技改投资达到235亿元,增长35%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繁荣服务业。紧紧抓住我国服务业逐步开放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运营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集聚力强的名牌骨干企业,带动和促进整个服务业上档次、上水平。三是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将个体工商户营业税起征点由1000元提高到5000元。加快推进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创新,着力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00家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和实缴税金均增长30%以上。
三、高度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高度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更加注重发挥企业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紧紧盯住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走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二是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和服务机构,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和酵母作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进力度。重视发挥驻泰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知名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争取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省重点实验室落户泰安。三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加强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等队伍建设。
四、高度重视发挥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市化是一个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标志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要求,探索能够反映时代特点、独具泰安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一是着力提升城市经济素质和完善城市功能。重点抓好泰山博物馆、会展中心、财源大街改造、灵山大街开通、七里河治理、垃圾处理场、小街小巷整治、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建设。二是努力提高城市资源产业化水平。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经营成本,提高运行质量,形成政府主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市资源产业化和城市运营市场化的新格局。三是加强县市驻地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城乡统筹,让更多的城乡居民切实享受到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实惠。四是进一步加强高新区和各类园区建设。努力使高新区和各类园区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桥头堡”。
五、高度重视增加建设投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要高度重视增加建设投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动力”配套联动,合力推进,突出发挥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一是加快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增加建设投入,以增量带存量,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向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力量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泰安抽水蓄能电站二期、新源热电一期、石横电厂三期扩建、泰山盐化工、赛克电动自行车、华阳集团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生产线等350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建设。强化财政对重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责任,增强政府财政对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统筹调控能力。
六、高度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重点和关键领域的改革力度
要高度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重点和关键领域的改革力度。一是深化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已改制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大粮食、供销、商贸流通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进一步激发企业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打破行政性、行业性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壮大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规范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运行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三是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用人、分配等制度改革。四是加大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科技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财政制度。
七、高度重视融入国际、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市外就是外”,积极融入国际、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坚定不移地扩大招商引资。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承接转移,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把引进外资同提升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搞好节会招商、蹲点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和以诚招商、以环境留商。二是努力扩大区域合作与交流,积极融入济南都市圈,参与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分工与合作,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淮海经济协作区等经济技术的联系融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市外或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劳务合作。三是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大力培植出口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
八、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文明泰安建设
要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文明泰安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积极推进多元化办学,促进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计划地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以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保健为目标,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突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助、紧急救援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积极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形成市、县(市区)、乡镇、村社会文化网络,繁荣活跃文化产业。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民族政策,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双拥共建等工作。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九、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抓好肥城市、新汶矿业集团等循环经济示范工作,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生产示范企业,加快构筑企业、行业、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二是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合理开采地下水,科学利用污废水,充分利用客水,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规范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搞好土地开发整理,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依法规范管理矿业市场,促进矿产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和保护生态。突出抓好大汶河、东平湖等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源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十、高度重视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高度重视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培训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重点帮扶困难群体和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两个确保、一个低保”,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保障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全面推进平安泰安建设。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健全完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工作预案。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高度重视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农民进城务工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本文为2月7日贾学英同志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