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应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5&rec=26&run=13

位于泰安城灵山大街西段北侧,蒿里山以东,坐北朝南,为碧霞元君下庙,原名天仙祠,明万历年间敕建,赐额今名。清代和民国时期皆有重修。清初,曾将岱顶碧霞祠铜亭移此。咸丰年间又将天书观九莲菩萨和智上菩萨铜像移于宫内。一时庙貌辉煌,香火至盛。1916年,前殿毁于火灾。铜像多有熔化,尚余遗物移地保存。九莲、智上两菩萨铜像分别置于斗母宫与红门宫正殿,铜亭及钟楼内铜钟移置岱庙。
据史料记载:“灵应宫南北长153米,东西宽44米,总占地24000平方米,是元君三庙(上庙碧霞祠,中庙红门宫、下届灵应宫)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在泰城是仅次于岱庙的大型建筑群。根据明清文献记载,灵应宫前后共四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穿堂、金殿、前大殿、后大殿和宫后门。山门临灵山街,单檐卷棚歇山顶,拱形门。面阔5.25米,进深7米,通高6.90米。从山门穿堂为第一进院落。院内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钟楼为方形二层卷棚硬山顶,边长4.60米,四角砖柱,上下层东西各辟一门,木质楼板,一层有石阶。由穿堂至前大殿为第二进院落。前大殿是宫内主要建筑。殿前设月台。殿五件,五架八檀带前廊,五脊硬山顶,上覆灰瓦。面阔21.50米,进深12.75米,通高6.75米。殿东为北斗台,高2.90米,南北长9.60米,东西11.34米,面南辟一拱形洞门。台上有北斗殿。经北斗台下券洞可达第三进院落。由穿堂至大殿甬路的中段,崇台之上伫立着重檐歇山金殿。东西两侧回廊环绕,把二进院落合围成一个封闭性空间。宫内的主要祭祀活动便在这里举行。二进院落东侧为东御座,是皇帝驾临灵应宫的住所。其前面到大殿为第三进院。其后到宫后门为第四进院。由于缺少有关史料,三、四进院除大殿和宫后门外,其余建筑配置不祥。宫后门为灵应宫北门。”
2001年,对灵应宫修复了鼓楼、穿堂、回廊、东西庭廊、金殿、月老台、月老殿及第一、第二进院落围墙,次年一期工程完工,并于5月1日,对游人开放。修复后的建筑保留明清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