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泰山灿烂文化的丰富宝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5&rec=15&run=13

传承泰山灿烂文化的丰富宝库
李建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随着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市方志事业迎来“盛事修志”的大好局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泰安地区志》、《泰山志》、《泰安年鉴》、《泰安市情概览》等系列志书相继出版,成为了解泰安风情史实的百科全书,传承泰山灿烂文化的丰富宝库;市史志办、宁阳县史志办、东平县史志办被评为省首轮修志23年来的先进集体;市史志办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评为全国方志先进集体,东平县史志办姜广智被评为全国方志先进工作者;《泰安地区志》荣获全省新编地方志优秀作品二等奖;《泰山志》被评为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泰安市情概览》被山东省优秀年鉴评委会评为综合奖、框架设计奖、条目编写奖、印刷装帧奖4个二等奖;
经市政府批准,泰安市方志馆迁入120平方米的新馆,使之真正成为广大读者把握市情、了解外情、研究地情的平台;
我市方志事业的斐然成就,为领导机关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为宣传、研究和建设泰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泰安风情史实的百科全书
编修地方志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泰安境域内编修地方志,始于汉朝,盛于明清。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各地亦曾普遍编修,但终因仓促成书,未能正式出版。1982年2月,中共泰安地委、行署决定成立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编纂《泰安地区志》。《泰安地区志》历时15年,最终形成了130多万字的终审稿,于1996年付梓出版。《泰安地区志》横及境域、经济管理、农业、工业、交通基建、财贸、中共地方组织、党派群团、政权政务、军事、文化、泰山、人物等。《泰安地区志》既详记了全区人民在旧社会受压迫的苦难史以及浴血奋战求解放的斗争史,又总结了全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创业绘宏图的丰功伟绩和经验教训,客观翔实地反映了泰安境域内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与现状。
《山东省志·泰山志》的修编始于1982年,其间,编纂机构的归属关系几经变换,但修编工作一直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编纂《泰山志》,资料工作浩繁,先后征集文献420余种,有关考记、论文等650余篇,资料卡片、笔记千余万字,使《泰山志》有了翔实的资料基础。《泰山志》的编纂工作自1983年建立机构至1993年初定稿付梓,历时10年,经历了十易篇目,数易其稿,在研讨中编纂,在编纂中研讨的曲折过程,最终众手成志,江泽民同志亲自为书名题写书签。正如姜春云同志所说:“《泰山志》的编纂,是保存、整理、继承泰山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一项宏伟工程。它不仅为泰山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而且丰富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宝库。”
在编修好《泰安地区志》、《泰山志》的同时,市政府还主办了综合性、资料性、公报性年刊——《泰安年鉴》。自1991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15卷。据统计,15卷《泰安年鉴》共编发1021万字,刊载时政照片、彩页1250页,共计发行3.5万册,读者近百万人次。《泰安年鉴》全面、准确、客观地记载了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走过的历程,准确翔实地记录了全市政治、经济、社会及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部志书,万千风情史实。在志书的修编过程中,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高度重视,从各方面给予支持;泰安的老领导们或提供信息资料,或审阅志稿,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广大史志工作者踏遍大江南北,征集资料,实地考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可贵的是,在材料的征集、考证中,许多宝贵的史料被发现,如在曲师大图书馆找到了民国初年泰山学者王建屏的104卷《泰山丛书》,其中有珍贵的宋初三先生泰山书院的孙复与石介的遗作及诗文集《岱粹抄存》和《兵事日记》。所有这些,都是进一步研究泰安、泰山难得的历史资料。
开发方志资源为现实发展服务
修志,不仅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更在于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服务。在修志的过程中,我市方志工作者始终遵循这一原则,不断发掘方志资料的开发利用价值,为我市旅游、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
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仅列入各级志书的就有上千处,包括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的遗迹、遗址,重要历史人物出生地或活动遗迹、遗址等。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市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的重要基础。为使这些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去年我市组织史志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登记历史文化遗迹670余处,并对重点文化遗迹进行了实地调查,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挖掘、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迹资源的意见和建议,目前正着手编辑出版《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泰山志》的编纂经历了泰山世界遗产申报的整个过程,其间,我市方志工作者主笔编写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中国首批世界遗产目录《中国泰山》,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自然协会主席卢卡斯先生考察泰山时担任主讲,使卢卡斯先生确认:“泰山是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典范,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从而为泰山成为首例世界“双遗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的方志工作者就提出了建立方志馆的设想,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2002年10月,市编委批准成立了泰安市方志馆,2005年6月,经市政府批准迁入现址(普照寺路六号),独立对外办公,今年4月已正式开馆。场馆面积120平方米,馆藏方志、年鉴、地情资料、古籍等图书5000余册,期刊资料1000余册。方志馆馆藏图书以志书、年鉴、地情资料为主,藏有历代《泰安府志》、《泰安州志》、《泰安县志》及《泰安地区志》、《泰山志》、《泰安年鉴》、各县市区志等系列志书、年鉴1000余种,山东及其他省市地方志书2000余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翔实、权威的地情资料库,开启了一扇了解市情、省情、国情的窗口。现在,我市已启动了史志系统“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建设,全市六个县市区均建成方志馆(室),开通了地情网站,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信息库联网,并与市政府网站对接,向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市情、宣传市情的信息平台。编辑出版了《泰安市情概览》,全面介绍我市市情概况,成为了解泰安、宣传泰安的重要参考书,招商引资、研究市情的工具书。
精品意识贯穿第二轮修志
新一轮志书,记载的是一部改革开放志,如何把我市如火如荼的改革发展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客观翔实的资料,是广大方志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此,自2002年5月市志编修工作正式启动以来,两任市长先后亲自主持召开市史志编委会,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史志工作会议,要求客观真实地记载建市18年来的发展历程,确保市志质量。编纂人员广征博采,用心笔耕,精审严校,先后组织180个部门、单位对29编市志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核,以确保准确无误,使志稿经得起时间检验。截至目前,《泰安市志》稿已按计划基本完成总纂合成,总字数约计210万字,现已送省史志办及市有关领导初审。
在加快《泰安市志》编修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县市区志、基层志的编修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修志规划,我市新一轮修志重点编修志书28部,其中市志1部,县市区志6部,专业志5部,乡镇志16部。其中《泰山区志》、《新泰市志》、《肥城市志》已出版发行;《东平县志》、《宁阳县志》已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正在认真修改,预计今年上半年出版;《岱岳区志》的编纂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与此同时,乡镇志、村志、部门志、行业志、企事业单位志等基层志的编修工作也已全面铺开。市政府要求,力争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全市新编修200部基层志书,为客观、科学、全面记述区域地情,系统积累、保存地方史志文献,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自觉贡献。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史志工作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社会事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市方志事业的不断推进,方志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将更加突出,必将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 泰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