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伊斯兰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4&rec=73&run=13

伊斯兰教随回民徙居繁衍而推广传播,其信徒称为穆斯林。徂徕山区穆斯林属格的目派,又称遵古派或者老教。主要集中在回族居民聚居区域,岱岳区为化马湾乡望饭岭及邻近县域的4个回民村,新泰市为天宝镇天宝村、河西村。境内穆斯林为明代由大都和山西洪洞等地回族迁入,其中最早天宝镇为谷姓人家,之后回族各姓氏陆续从外地迁来,于明崇祯年间到达天宝,主要分布在天宝村与河西村,共有回族居民近1600人,其中天宝村1200余人,河西村近300人。穆斯林主要从事种植业、牛羊养殖与屠宰、皮毛加工、运输、饮食服务等行业。
一、天宝村清真寺
清真寺为阿拉伯文中“叩拜之处”,亦称礼拜寺、真教寺,清朝以后统称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
天宝村清真寺位于新泰市天宝镇,始建于明末明崇祯年间,与穆斯林迁入同时创建。2012年有阿訇1人,海里凡1人,乡老会成员7人。
清代中期,由天宝村高、左二姓两位乡老倡议,发动穆斯林捐款修建清真寺前殿。清末,李姓穆斯林捐款修建后窑殿。1987年,乡老高光谟和穆斯林米凤禄、李永勤带领全村穆斯林捐款,修整大殿和讲堂,新建大门和配房,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2006年,天宝镇党委、政府发动各单位捐款,投资16万元在原址重建礼拜大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照阿拉伯风格进行装修,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2011年,新泰市民族宗教局和天宝镇政府共同筹集资金,并发动各界捐款,投资20多万元重建北讲堂。
二、望饭岭清真寺
位于岱岳区化马湾乡望饭岭(亦名忘饭岭)。建于明朝,清光绪年间重修。建筑特点是中国宫殿形式与阿拉伯建筑风格相结合。
望饭岭地理位置重要,清代修建九省驿道经过此处。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由此路过,对望饭岭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发生兴趣,曾进寺观瞻歇息。临行钦赐双龙镶边“万岁牌匾”一面,成为镇寺之宝(毁于“文化大革命”中)。并在寺门前右侧立下界碑,上书“西至城府(泰安)八十里,东至县城(新泰)八十五里。乾隆二十九年三月”。碑碣仍存。
清光绪年间,山东籍回族著名爱国将领左宝贵陪同光绪皇帝出巡,路过此寺时,亦曾下马驻足,进寺观瞻,更衣参拜。临别时钦赐“御旗”两面,由寺珍藏,毁于“文化大革命”中。
清末至民国年间,民变蜂起,土匪肆虐。附近回、汉族妇女逃进清真寺避难,被土匪围困。该寺阿訇李继安急中生智,率领众乡老列队守候在寺门,悬起“万岁匾”,树立“御旗杆”,镇威壮势,多次逃过大难。抗日战争暴发后,清真寺为日军所焚,穆斯林纷纷逃往他乡。新中国建立后,由望饭岭清真寺和跨县而居的四个回民村集资重建,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1999年11月17日,复又重建。有礼殿四间,南北讲经堂五间,淋浴室两间,大门楼一间,寺门前有古槐1棵,粗壮高大,三抱莫合,枝叶茂盛,绿荫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