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明代石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4&rec=67&run=13

本节收录明代石刻12处(含佚刻2处)。主要有许应元金鱼石题刻、徂徕先生神道碑等。
聂贞题名※ “永乐十五年仲冬,徂阴聂贞览。”《岱览》:“右真书,勒诗刻旁。”聂贞(一作聂祯),明泰安州人。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进士(《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历官工部员外郎。刻石已佚。
广公塔铭 明成化九年(1473)立。系光化寺僧广公之墓塔。原立光化寺南墓塔林,后残毁,移存寺院之松下。
刻文:广公和尚之塔
徂徕山前光化禅寺有□下院,普净寺住持圆寂广公和尚觉灵,□见造塔,功诚胜事。
徒弟定满、定原、定恕、定余、定住、定顺。
法姪定昇、定会、定安。
法孙福庆、福宝、福全、福名、福□、福宗。
本州石作□笔魏□。
大明成化九年岁次癸巳三月西辰初十日庚子。
重修旧寺观音堂碑 在青云寺山门之右。明弘治十六年(1503)立。碑高166厘米,宽83厘米,厚18厘米。额题“(上残)旧寺(上残)堂记”。碑体残缺,碑阳文字清晰,碑阴文字漫漶。《岱览》云:“西五里为北顶,亦有仁祠,明弘治间僧文原重建,州人徐鉴记之。”所记即此碑。碑末题名中有“成鉴号无瑕”,其人见于肥城陶山明正德十年《幽栖寺重修大殿碑》中,款称“泰安州僧无瑕撰”(《岱览》卷三十二)。
碑文:重修旧寺观音堂记
泰安州治之东南四十五□(下残)水,众派之源,根盘百里,作镇一方,望之□□□□古刹旧寺观音堂一座。四面山环水遶,如幈障列之,其间苍松桧柏,绿树澄潭,诚为神仙可居之处。迨若□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也。其堂经历年久,梁柱朽烂,堂宇倒塌,惟余基址尚存。适丁弘治庚申岁,本寺长老成宽素有戒行,历练老成,发心修盖,遍告本州。南望等庄善信檀越乡老滕昭等各捐己财,或施梁、柱、砖等料,起工于弘治十四年二月三日,落成于弘治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殿堂三间,妆塑佛像,观音、元觉、菩萨具备,金碧错落,彩色绚耀,焕然一新。自是往来,士庶登临观之者,无不起其畏敬之诚而举手加额焉。自是以来率领缁黄朝参暮礼,讽诵灵文,焚修香火。上以祝延圣寿于□亿斯年,下以普福臣民于悠久而无穷也。姑为之记。
开山重修第一代长老文原号车堂,文顺号遗风。
徒弟:
成玘,徒弟佛月号东明,徒弟法会、法敏。
成宽号大量,徒弟佛准、佛继、佛天。
成山,徒弟佛能、佛贵。
成鉴号无瑕,徒弟佛敬、佛汞。
成表、成通,徒弟佛云无碍、佛赞、佛来,法环、法达。
顺徒弟:成玉,佛昇、佛曾、佛堂。
(上残)□□十月二十八日同郡致仕官竹溪隐翁徐鉴撰书并篆额。
镌字匠陈安。
重修法云寺碑 在岱岳区房村镇小寺。明弘治十七年(1504)立。额题“重修法云禅寺”。碑阴为题名。小寺古称法云寺,金大定十一年(1171)僧福灯建,金廷赐额“法云禅寺”。
碑文:重修法云禅寺之□
泰安州治东南五十里许,□□□□□隐法云寺□□□。山西接汶泮,东依大寨,北靠大山,南至□山,西至孤山,□□□□,如列□□。□□□□,□环水绕,杂树茂盛,障蔽寺门。有涧溪之水□□□石□□奇□□□思者也。诚为幽隐之处,宜乎释家之所居也。在昔佛殿□□□□□□子□古□□□□远。幸有本寺长老悟景成化四年重修□□□□□□□□□□□□□□□□□□□□□□□于□□弟舟宁,其人素有戒行,儒释道典糜不同,□受本寺□□□□□□□□□□古殿,□告多方善信,檀越羊关庞樵、南望滕昭等各□□□□□□□□□弘□十七年九月,起盖佛殿伽蓝堂廊坊□□装塑佛罗汉,焕然一新,□□方之人□□无虞,乐昇平之世,自兹率领本寺□□,上祝延□□□亿斯年,下以□福黎庶于悠久无疆也。特将岁月同施主姓名列之于石□,□□而弗忘也。是为记。
徐鉴撰书。
柔公塔铭 在作书坊附近。明正德七年(1512)立。仅可辨“正德七年三月初七吉日赐万寿戒坛法卷,圆寂本师柔公之塔”等字,以下小字不清。
攒石崮题记 在攒石崮南壁。刻于明正德八年(1513)。楷书。此石历代志乘均未著录。其地又有刻石二方,一题“独秀峰”,一题“天下一峰”,观其字体刻工(独字系简体),似近人为之。
刻文:正德八年三月初一日
谷山寺僧成章
石匠李庭先夏成
许应元金鱼石题刻 “金如石。虎林山人许应元至。”行书,刻金鱼石上。此石由立卧两石组成。立石中部嵌有黑砂石,状类鱼,其旁题勒“金鱼石”3字,未署名。卧石中部镌有鱼形凹痕。又《岱览》载一“真书,勒金鱼石上”,文云:“金鱼石。泰山封尚章、张虎有徂徕之游,至中军帐,忽雷雨大作,东□□峭崖□□欹卧□□两石,鱼痕如一,赤黄莹然,意者石□化龙去,题曰‘金鱼石’,聊以纪异云尔。时嘉靖十二年六月三日也。□□许应元□□。”未见。清《泰山志》:“金鱼石三题字并记(封尚章正书,在徂徕中军帐)。嘉靖十三年六月。”
许应元题名 在作书坊石壁,楷书。许应元(1506—1565),字子春,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知泰安,廉白自持,累官至广西布政使。有《陭堂摘藁》。
题刻:登徂徕,许应元嘉靖十三年二月到。
重修三清摩崖 在隐仙观附近。镌刻于明万历二年(1574)。额刻“重修三清”。凡6行,可辨33字,不可辨4字,“山东兖州府宁阳县东庄集刘宽、张氏、徐斐然,道人于蚖虚、□□道士□□。万历二年三月仝立。”清《泰山志》:“于蚖虚,汶上道士也。万历间,辟室礤石峪之隐仙观,栖神玄默,寿至八旬。”
徂徕先生神道碑※ 碑高320厘米。楷书。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立。原在徂徕桥沟村石家林,西南向。“文革”平坟时佚失。宋焘(1572—1614),字岱倪,号绎田,又号青岩,明泰安人。万历进士,任御史,因直谏贬平定州判官。有《泰山纪事》等。为泰山五贤之一。吴希孔,明泰安生员。
碑文:宋太子中允徂徕石先生神道
上款:赐进士出身山西太原府平定州判官前翰林院庶吉士浙江道监察御史泰山后学宋焘。
下款:明万历己酉阳复月吉旦,郡后学吴希孔书。
重修玉虚宫碑 在徂徕镇东北三里无盐山玉虚宫。碑残高80厘米,宽66厘米。额题“重修碑记”。碑体完整,文字清晰。《岱览》卷二二:“又北为无盐山,汶水迳其西北,俗呼无影山。”碑末题“岁在丙寅孟春吉旦”,年号已残,其下题名有“崔家庄礼部儒官王楠兰芝”名,考王楠为明末宁夏巡抚王楫之兄(见《王檟墓志》),则其碑之“丙寅”,当为明天启六年(1626)。碑阴刻题名。又宫墟之北有石洞,摩题行书“紫龙洞”,摩刻年代不详。
碑文:(上残)修玉虚宫记
(上残)□闻□山古秀岩也,祖起泰岳,脉延徂徕,□□之玄戒真气天(下残)(上残)□心印明秀之竒,据为安乐之窝,服□揖神,飬就擎天架海手段(下残)(上残)降服一十八国;恐喝宇内,传响三千余禩。更有四圣,曰子孙,曰□□(下残)(上残)同气,共坐一堂,显圣著灵,挥竒标异,始春秋而历汉唐,由大宋而迄□(下残)(上残)会,士女纷纷穰穰,不一万人,真此方之福□也。世代迁延,威明徹电(下残)(上残)□荒迭见,人乱于下,寇盗丛生,道众逃散矣,香火歇灭矣。墙垣渐□倾(下残)(上残)无光,闻者恻然,见者嗟然,亦付之无柰何也。有道人高复峪,苦志(下残)(上残)□精神感召,捐金施财者云合而来,效力助工者接踵而至,不二(下残)(上残)重新山门、道房,赫然再振。簷牙高揭,昭竹苞松茂之美,金碧□(下残)(上残)子告虔之功也。福近乡村,咸赖其福庥,八方善信,谁不快□□(下残)(上残)为文,予不辞老朽,敢吐拙谬,织字以扬其美云。
(上残)岁□丙寅孟春吉旦,岱下庠生吴忠岳沐手谨撰,商河县高守(下残)。
(上残)崔家庒礼部儒官王楠兰芝、(下残)、南宁吴兴、陆怀宝、高(下残)。
(上残)道众高复峪,江(下残)。
(以下碑阴题名,从略)
重修下庵寺碑 在王庄林区。明崇祯四年(1631)立。碑高69厘米,宽63厘米。碑体完整,文字漫漶,立石时间“崇祯肆年贰月十九日立”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