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寺景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4&rec=49&run=13

大寺景区位于徂徕山西部,是徂徕山林场场部所在地。因团山下古寺四禅寺被当地居民称为“大寺”,故名大寺景区。总面积17.27平方千米,有山峰9座、山沟4条、岩石5处、岩洞3个、石桥1座、庙宇2座、水库1座、碑1通。景区内遗迹众多,清《泰安县志》等古籍皆有记载。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大寺举行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打响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第一枪,创建徂徕山抗日根据地。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是红色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一、山峰
望 山 位于徂徕山西园门南450米处。传古时一外乡人乞讨至泉头时,遇暴雨三天三夜,四周一片汪洋,无奈爬到此山上避难。在山顶向北、西望去各发现一个村庄,便称为北望村和西望村,此山便被称为望山。后来,北望、西望的村民不断往南、往东搬迁繁衍,又形成东南望村和西南望村。
寨 山 位于徂徕山西园门北梁子400米处。据传西汉王莽时,樊崇率赤眉军曾在此安营扎寨。王莽派大将廉丹前来围剿,赤眉军大胜,廉丹战死。今寨山顶西还保存南北向古城墙遗址,长200多米。
孤 山 山形突兀孤立,故名孤山。位于四禅寺南2千米处。远看此山形似一尊安详大佛。站在山顶西望汶河,宛如一条玉带南北延伸。山上奇石众多,尤以骆驼石最为出名,故又名骆驼山。因顶圆且平,远望像一个巨大的石磨,又名金磨山。相传古时山下涝坡村有一王姓老人,所养一头驴天天晚上都跑到孤山围着转三圈。一南方人到这里寻宝,再三嘱咐老头说不要管这头驴。这头驴转到第99天时,老头忍不住把驴杀了。南方人回来后,埋怨老头说:“再等一天,驴就能把山里面的金磨子拉出来。”老人后悔莫及。这座山周围村里的人都听到金磨子转动的声音,一直响了三天三夜,此后再没了动静。
葫芦山 又名牛心山、转山子,山峰呈圆锥形,因远看形似葫芦而得名。传说有仙人在葫芦庵种了一棵葫芦,葫芦秧子沿山上的一条白筋(石英带),越过徂徕村、双山口、旧寺十几里路到此山上,借龙湾水之灵气,开花结果,结出宝葫芦。宝葫芦被仙人取走后,这座山就变成葫芦模样。此山陡而不险,南面坡脚即为龙湾水库,主干公路从二者中间穿过,北面山凹处为青云寺。山上刺槐林遍布,春末夏初,绿树白花,蝶飞蜂舞,清香扑鼻,令人陶醉。
车辙山(麒麟奔跑) 车辙山为骆驼峰下一孤立石堆,中有一沟,形似古时独木轮车所碾。北面险峻,古今无人登攀。相传此为泰山奶奶与其哥哥黄飞虎争夺泰山神主,两路大军从徂徕山去泰山时所碾下的车辙,故名车辙山。南面山坡由多块形状大小各异的岩石组成,陡峭险奇,远看恰似奔跑的麒麟,而麒麟正是泰山奶奶的坐骑。
双 山 位于西团山以东,距林场主干路以北60米,由两个距离很近的山峰组成,故名双山。形似泰山南天门以西的望月台,又恰好与望月台遥遥相对。从山北面遥看,山体形似姐妹二人,故当地人也称姐妹山。
透明峰 原名锥子山,与玲珑山遥遥相望。该山独立挺拔,四周悬崖峭壁犹如民间纳鞋底的锥子一般。因山顶两块巨石并列形成一缝隙,远看似中间透明,故名透明峰。传说,碧霞元君荡秋千去泰山时由此缝隙穿过。
长 岭 位于窑场工队东南1.5千米。从黄姑墩向东至恶石山,全长1.5千米。因坡缓岭长而取名长岭。长岭原是明末清初远近闻名的大集。主要经营牛羊、车把、碾柱格子、山筐等货物。南边山阳、茅茨、黄石崖、西柱等处村民都来赶集。随着时代变迁,原来几百户的山庄只剩下七八户人家。
秋千架 又名秋千峰、角山。秋千架在中军帐西南3千米处。其形状独特,是徂徕山标志性景点。密林深处两峰对峙,酷似两根石柱,高30多米,相距数十米,险峻陡峭,直插云霄。清《泰安县志》记载:“两峰并峙,三石悬立,曰‘秋千峰’”。由于东北向断裂的强烈切割,形成构造节理密集带,岩石被切割成许多薄板状,经过长期风化剥蚀、水流冲蚀,以及重力崩塌作用,垮落下来的岩块被流水搬走或流落到山坡上,最后形成状若秋千的两个奇异小山峰,故名秋千架。
相传碧霞元君为老百姓救苦救难,自幼在徂徕山上采药,在山顶遇到一位老婆婆,对她说:“你是仙女下凡,这(徂徕)山都被你压下去了三尺,你看这顶都平了(主峰太平顶),这里不是你的地方。你赶快向西北走四十里,泰山才是你的家。姜子牙正在那里封神,你去晚了就当不上泰山之主了”。碧霞元君心领神会,便从这里一个秋千荡到泰山,先埋下一只绣鞋,作为标志,将泰山变成所辖地盘。在秋千架西北方向的透明石,中间有一条石缝,是碧霞元君飞身穿过的地方。碧霞元君占泰山后,便将徂徕山当成了行宫。
骆驼峰 车辙山西有一岩石,酷似一仰望天空的骆驼头。该峰与西山相连组成骆驼峰,形态惟妙惟肖。
二、沟壑
沧浪沟 团山沟、春阳坡沟、东山沟汇成的水流,流经大寺前折向西流。因沟窄且多巨石,水在石上激出飞浪涡流,故名沧浪沟。沧浪沟建有3座小型水库用以灌溉。沧浪沟中原有一巨石,名“晒缨台”,屹立沟中,高约6米,石顶平阔,面积近80平方米。传说西汉王莽摄政时,赤眉军移镇徂徕山。王莽派出大将王匡、廉丹前来征剿,赤眉军大获全胜,凯旋回归徂徕山营地,在沧浪沟擦洗刀枪上血迹,在此石上晾晒缨枪,故称此石“晒缨台”。1976年,泉头村民取石砌坝,蓄沧浪沟之水,晒缨台被毁三分之二,所余部分南北长约7米,东西约4米。
狼猫沟 位于大寺检查站北400米处,上端连接团山,沟深树密,石洞颇多。由于水源丰富,草木茂盛,遮天蔽日,即使夏天也难见天日,阴森怕人。原来徂徕山中野狼、野猫很多,某年大旱,水源断绝,唯独此沟有水,野狼、野猫都到此饮水,成为野狼、野猫的栖息地,人不敢进,故人称狼猫沟
秋千峪(春阳坡沟、活石头沟) 位于春阳坡东,沟自秋千架开始。全长约1.7千米。传说泰山碧霞元君荡秋千时,两根石柱之上另有一根是横的石柱。有一天,徂徕山神的女儿也想学泰山奶奶通过秋千落到泰山上去。这时,有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婆婆劝她缘分不到,不要荡秋千,山神女儿不信,结果刚上去,横着的石柱断成许多石块从山顶滚落。山神的女儿回头再看那婆婆早已不见,原来她就是泰山奶奶。滚下的石头滚出一条大沟,堆满落石,人们便取名活石头沟。由于地质构造特殊,此沟经常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主要景点
仙人棚、仙人桥 位于东寨山峰下,也称仙人洞,洞深4米,宽5米,高2米。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此洞修炼。洞北不远处有一个长约2米的小石桥,一头连着石头,一头靠山崖上,即为仙人桥。传说只有心诚的人才能过去,若是心术不正之人就会跌落桥下,粉身碎骨。
天棚石屋 位于大寺景区张兰工队东约1千米处,安山峪沟底部,也称天马石屋。石屋从一边看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临沟而立,其下有一大洞,洞深6米,宽5.5米,高2米。传说碧霞元君所骑天马曾在这里居住,渴了就顺沟去大泉喝水。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泰安县委曾在此石屋内隐蔽办公,犹存石桌和石凳。
老虎窝 传说洞中原有一只猛虎,常到太平顶马场捕食马匹。一天晚上,老虎去偷马时被天马截住,虎马展开一场大战,斗了几天几夜,老虎不敌天马,退回老虎窝。天马守在外面,老虎无法出来,双方僵持数日。天马有草有水,老虎却无法觅食饮水,最后饿死在洞里。
尤徕门 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园门,建于1992年。高9米,宽15米,由三根支柱托起门楣。门楣上方北侧为径高2米,宽2.5米的中国林学会会徽,代表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环境,南侧为“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园名。因徂徕山也被称为“尤徕山”,故称“尤徕门”。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大寺举行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创建徂徕山抗日根据地。198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投资60万元建立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198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此隆重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并举行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碑高23米,用石573块,取武装起来参加抗日之意。碑前有台阶5段,代表抗日战争的五个阶段:开始、防御、对持、反攻、胜利;台阶50级,代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徐向前元帅题写碑名,参加起义的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碑文。
槐花岭 位于龙湾水库经太平顶至光华寺景区旅游主干公路两侧。每年“五一”前后,山岭、山坡上万亩刺槐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花香袭人。由于山上山下温差较大,槐花花期长达一月之久,形成“玉树琼花春来雪,蝶飞蜂舞山飘香”的壮美景观。养蜂者纷纷前来放蜂采蜜,所酿“徂徕槐花蜜”品质纯,营养价值高。
春阳坡 位于东团山正南林场主干路下的一个自然村落,原名春马窝。此处冬暖夏凉,冬天草依然茂盛,果树众多,是当地人的重要收入来源。古时有马场,据传山后姬家庄一个姓黄的在马场放马,三九天山里冰雪封山后,便来到这里放马,丰茂的水草把马养得又肥又壮,故名春马窝。又由于该坡阳光充足,又名春阳坡。
铜盆镜子、梳妆台 位于秋千架东南方东杏峪西北坡上。铜盆镜子是一块光滑细腻的大石板,光滑细致,黄白色,像一面大铜镜,敲击能发出铜铁之声。梳妆台在铜盆镜子西北200米,是一块高3米、宽2米直立的石台,石面光滑洁白,像镶边的梳妆台。传说碧霞元君在徂徕山时先在此处洗脸、梳头、对镜妆扮,然后就坐在秋千架上荡秋千。
棋盘石 位于双山大拐弯林场主干路下东南60米处,为一长约5米、宽3米的平滑巨石。因石面横道、竖道纵横好像棋盘而得名。传说山后邓家庄有张姓人,乐善好施、一心向道,遇见两位仙人在此石上下棋,饮了仙人所赠之金丹茶而入睡。等醒后发现担子和绳子都没有了,两个老汉也不见了。回家以后,连孩子都去世多年了,才发现自己已得道成仙。
汶河玉带 汶水自东、北、西三边围绕徂徕山。站在秋千架下,西望汶河像一条玉带镶嵌在徂徕山腰间,蜿蜒曲折,流向天际,北望泰山似海市蜃楼。
四禅寺 当地居民俗称大寺,传说初建时有四个和尚而得名,也有人将“四禅”解释为佛法的一种境界。创建于北齐河清二年(563),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因大雨而毁。寺内原有大殿3间,殿内塑有十八罗汉。殿前有东西配房,前有正门。此处是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旧址。1942年日寇抢占寺院,房室被废。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四禅寺为1996年由徂徕山林场重建。
青云寺 修建年代不详。位于转山子以北山凹。该寺四面环山,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溪水潺潺,景色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