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4&rec=2&run=13

徂徕山又名尤徕山、驮来山,与泰山并称“姊妹山”。位于山东省中部、鲁中山地丘陵区的中心位置,属泰沂山脉,孤立于泰莱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其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8米,相对高度800多米,是山东省第二大国有林场。地理坐标为北纬36°02′~36°07′,东经117°16′~117°20′,东邻莲花山,南临历史文化名城曲阜30千米,西距大汶口文化发祥地20千米,北倚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泰山,主峰太平顶与泰山玉皇顶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横跨新泰市的天宝镇,岱岳区的化马湾乡、房村镇、良庄镇、徂徕镇5个乡镇,东西长21千米,南北宽12千米,总面积173平方千米。1992年9月,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年11月,泰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徂徕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横跨新泰市和泰安市郊区,占地面积90.5平方千米。1999年3月,徂徕山林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划为生态公益型林场。2006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为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徂徕山园区。10月,泰安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山东省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涉及新泰市天宝镇,泰安市岱岳区的化马湾乡、良庄镇、房村镇、徂徕镇5个乡镇的部分村庄,占地面积109.1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面积37.77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5.58平方千米、实验区面积35.8平方千米,保护区内核心区、缓冲区无居民居住,实验区内有自然村7个。
周武王十二年(前1046),周灭商,在泰山南北分别建立齐、鲁两国,泰山以北为齐国(国都今临淄),泰山以南为鲁国(国都今曲阜),徂徕山为鲁地。战国时期至公元前350年,徂徕山为齐地,周边有阳关邑、博邑、梁父邑。秦代,先属齐郡,后属济北郡。汉朝设泰山郡,隶属兖州刺史部。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统一中国,将全国划为36郡,徂徕山属济北郡,郡治博阳(今泰山区邱家店镇旧县村)。三国时期归魏,属兖州泰山郡。隋开皇初,东平郡废,设博平、梁父县,隶鲁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博平改为汶阳,后又改为博城。唐武德五年(622),博城设东泰州。贞观元年(627),唐太宗李世民嗣位后,将徂徕山周边的梁父、嬴、肥城、岱4县并入博城县,隶属于兖州。乾封元年(666),博城县更名乾封县。总章元年(668)复称博城县。神龙元年(705),又改称乾封县,隶河南道兖州。五代十国时期,先后属梁、唐、晋、汉、周等朝管辖。北宋开宝五年(972),乾封县治所移岱岳镇(今泰安城)。大中祥符元年(1008),乾封县改称奉符县。金天会十四年(1136),奉符县设泰安军,治所奉符。大定二十二年(1182),泰安军改为泰安州,属山东西路泰安州。元朝初隶东平路泰安州,后属中书省泰安州。明代时属济南府泰安州。清朝初,沿明朝旧制。雍正十三年(1735),始设泰安县,归泰安县管辖。民国初期,归属未变。1941年1月,设立泰安县天宝区。1945年8月,徂徕山以南的天宝、徂阳、大汶口等区划归泰宁县。
1949年10月,新泰县人民政府成立,隶泰山专署。1952年9月,泰宁县改名为徂阳县。1953年12月,山东省林业厅成立徂徕山育林委员会,徂阳县林业科建立光华寺苗圃和礤石峪林场。1956年3月,徂阳县撤销,楼德镇和西柳、柴城、天宝3个区划归新泰县,设天宝区;临汶、西遥、西住、良庄4个区划归泰安县。是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营泰安专署徂徕山林场,下设礤石峪、光华寺、王庄、徂徕、山阳、西旺造林站6个。1958年3月,徂徕山林场新建南旺造林站(大寺),并将7个造林站改为林业工作站。1961年3月,徂徕山林场场部由礤石峪迁至大寺前。1962年5月,徂徕山林场收归山东省林业厅领导,改为山东省国营徂徕山林场。1964年4月,徂徕山林场由山东省林业局划归泰安县人民委员会管理,场名改为泰安县徂徕山林场。1970年10月,徂徕山林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第十四团一营、二营管理,7个林区由7个连管理。1974年11月,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徂徕山林场移交泰安地区,改为泰安地区徂徕山林场。1983年10月,新泰县、新汶市合并,成立新泰市,直属山东省人民政府,由泰安地区专署代管。
198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泰安地区,泰安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安市(县级)分为泰山区、郊区。是年8月,泰安地区徂徕山林场改为泰安市徂徕山林场。1986年12月,良庄办事处改为良庄镇。1993年11月,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成立,与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具体管理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1995年1月,房村乡改为房村镇。2000年4月,泰安市郊区更名为泰安市岱岳区。2011年,徂徕山林场设置大寺林区、徂徕林区、王庄林区、锦罗林区、光华寺林区、礤石峪林区、庙子林区、黄石崖林区、王家院林区和太平顶景区。是年12月,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加挂山东泰安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牌子。至2012年建置未变。
徂徕山的形成,历经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今日的徂徕山不是太古代的古老隆起,而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掀斜断块凸起,燕山运动奠定了山体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运动造就了山体的基本轮廓,莲花山断裂活动塑造了徂徕山的自然景观面貌。徂徕山地层,除北部山体边缘分布有部分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的沉积地层外,主要是早前寒武纪晚太古代形成的变质表壳岩系泰山岩群。它的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其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经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变质岩。因后期被众多的早前寒武纪花岗质侵入岩大量侵吞和重重包围,变得极其支离破碎,多呈透镜状、扁豆状、层带状等孤立的残余包体产出。主要分布在徂徕山西南部的黄石崖、二圣宫、大寺、龙湾等地。
徂徕山的构造,既有早前寒武纪形成的基底,又有中新生代发育的构造,彼此迭加相互改造,形成相当复杂的构造面貌。早前寒武纪的构造,褶皱和断裂都有。中生代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断裂,常以断层带的形式出现,断裂的多期活动性明显,内部结构和力学性质比较复杂。徂徕山山脉的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南陡北缓的特点。地貌分为侵蚀构造中山、侵蚀构造低山、侵蚀丘陵三种主要地貌类型,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徂徕山的垂直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地势差异显著,地形起伏大,地貌分界明显,造成主峰太平顶拔地而起的雄伟山姿,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侵蚀地貌和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由于流水垂直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使境内群峰突起,沟谷纵横,山势陡峭,沟深谷幽,地形起伏大,地势差异明显。特别是主峰周围,侵蚀切割作用最为强烈,地形险峻、奇峰林立、深沟峡谷、尖顶山头、锯齿状山脊、悬崖峭壁举目可见;重力滑坡和崩塌作用强烈而普遍,生成许多奇石、怪洞、石河和石海;受地貌格局的影响,发育了近东西向为主平状水系,主支河流构成格状水系,河谷纵横,梯级明显,多叠水瀑布;受降水影响,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明显,地下水多为裂隙性潜水,由于花岗岩、变质岩的地理发育多形成裂隙性泉水。
徂徕山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秋短暂,冬夏较长,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夏季日照时间长,冬季日照时间短。年平均气温13.9℃,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771.5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2%。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接,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涝泉分布广,涧水清澈见底。
徂徕山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92.4%,森林覆盖率87.8%。据调查,徂徕山植被以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灌草丛、草甸6种植被型,有高等植物1110种及亚种、变种、变型,隶属于186科、624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127科、383属、608种,国家I、II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高等动物13纲、57目、229科、1090种,其中国家I、II级保护野生动物19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植物3属、3种,动物23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的植物4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保护鸟类67种,占该协定种数(227种)的29.52%;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的保护鸟类14种,占该协定种数(81种)的17.28%;列入《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的植物20种,其中渐危种11种、稀有种9种;列入山东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9种,其中节肢动物1种、两栖类2种、鸟类20种、兽类6种。古树名木1000余株,其中主要古树名木有600株,有1700余年的高大古松,千年的银杏树,500年以上的柏树,还有受国家保护的黄檗、水杉、红松、樟子松、刺楸、核桃楸、山槐等稀有名贵树种。
徂徕山自然景观宜人。徂徕山被汶水自东、北、西三面围绕,林木茂密,山峦峻拔嵯峨,高低错落,沟谷纵横幽深,溪流遍布沟壑,松竹相映,山水交融,自然风光绮丽秀美,比较著名的有望山、寨山、孤山、骆驼山、秋千架、独秀峰、贵人峰、龟兔峰等奇峰景观,有千年古松、古柏、古银杏、古紫藤等森林景观,有招军石、金鱼石、情侣石、天问石、剑劈石、瞭儿石、牛郎织女石、徂徕大佛等地貌景观,有竹溪佳境、礤石飞瀑、饮马泉、卧龙泉、虹湾、濯龙湾大峡谷、长寿泉等泉溪瀑布,有上池、中军帐、二圣宫、礤石峪等沟谷,常年溪水不断,水质清澈,久旱不断流。有徂徕夕照、徂徕雾凇、雨后彩虹、太平云海、峡谷奇观、汶河玉带等天象景观,其中徂徕夕照属“泰安八大景”之一。
徂徕山人文景观类型多样,名胜古迹众多。众多景点命名来自传说、神话或民间故事,为山峰、深谷、流泉增添了引人入胜的神奇色彩。主要有四禅寺、光化寺、二圣宫、吕祖阁、大悲庵、隐仙观等30余处祠庵庙宇遗迹遗址,有中军帐、竹溪六逸堂、徂徕书院等十几处名胜古迹,有“大般波罗密经”“炼丹炉”“贫乐岩”“卧龙”等数不胜数的隶、草、篆名人石刻,还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遗址等。众多著名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构成了徂徕山山水壮丽诱人的风景线,烘托营造了徂徕山浓厚的文化氛围。
徂徕山是历史上人民反压迫、反暴政、反侵略的根据地之一。山上有西汉赤眉军起义的根据地天平寨,徂徕山抗金、清朝盐贩徂徕山起事、徂徕山西峰聚众起义等都曾转战徂徕山及其周边地区。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的大寺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这支抗日劲旅奋战于鲁中地区,转战于胶东各地,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东良庄保卫战、徂徕山战斗、袭击茅茨据点、中军帐战斗、徂徕山突围战等革命斗争,更是如火如荼,处处留有英雄的足迹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徂徕山为历代文化名人所景仰,或揽胜掠景,或隐居读书,或办学讲经,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和丰富多彩的诗文墨宝。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鲁国史官作《鲁颂》,诗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徂徕之松,新甫之柏”之辞,为最早吟颂徂徕的诗句。《水经注》记“山多松柏”,《邹山记》载“徂徕山在梁甫、奉高、博三县界,犹有美松,亦曰尤崃之山也。”唐朝诗人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抒发寄情山水、闲逸自在的超然心境,为徂徕山增添了神秘浪漫的文化色彩。宋庆历元年(1041年),奉符儒者石介建书院于长春岭(今徂徕山土岭附近)下,世称徂徕书院,并称石介为徂徕先生。欧阳修《读〈徂徕集〉》、苏轼《遥祭守道先生》、张耒《读守道诗》、同恕《竹溪六逸图》、丁养浩《徂徕夕照》、乾隆《望徂徕》、赵国麟《游徂徕山记》、燕平《徂徕山漫步》、赵和琪《虎跃徂徕山》、吴昌硕《徂徕之松图》、钱松喦《徂徕山图》、刘海粟《云海徂徕图》、张彦青《徂徕胜境图》等名篇佳作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徂徕山山岳壮观,悬崖峭壁险峻,奇峰异石雄姿,草木葱蓊,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自然山水画卷;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自然美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将成为森林风景欣赏、旅游观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科学文化研究的国家森林生态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