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传说故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4&rec=110&run=13

徂徕山的来历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碧霞元君走遍天下,选定泰山定居以后,争强好胜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苦思冥想,想出了一条与碧霞元君争高低的妙计。他倒骑着毛驴绕道东海东边,悄悄编织了一幅很大很大的箩筐,使了法术驮起万丈高山,只朝泰山这边走来。毛驴知道张果老的用意,一路精神抖擞,步履如飞,只用了三天两夜便来到了看到泰山的地方。张果老怕碧霞元君看到他们,便令毛驴停下休息,待天黑以后在碧霞元君完全不注意的情况下,再全速前进,争取一夜间到达预定地点。天很快黑下来了,张果老为谨慎起见,改倒骑毛驴为正骑毛驴,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鞭笞毛驴急速飞奔。谁知碧霞元君有每晚站在泰山极顶眺望大好河山、以壮自己胸怀的习惯,张果老的法术瞒不过她的神眼。当她发现一座万丈高山正朝西方神速飞来,并且发现骑毛驴的正是张果老时,她颤栗了一下,急忙从头上拔下金簪,朝毛驴背上驮着万丈高山的驮筐掷去。张果老平时骑毛驴都是倒着骑,谁知这次为谨慎起见正着骑,反倒出了事。他来到预定地点,从驮筐上卸下万丈高山,心满意足地在山顶上酣然入睡。第四天早晨,旭日东升,晴空万里,张果老一觉醒来,发现他的万丈高山怎么看也不如泰山高,他非常纳闷,在山顶来回踱步,把山顶都踏平了。他仔细看了看来路,方才大梦初醒,原来他的万丈高山都在一夜间漏在了路途中,形成了一道山脉,后来人们称其为徂徕山脉。这座与泰山比高低的山就叫作驮来山,后改为徂徕山。
(整理者:刘宝海)
(选自《泰安市志(1912~1984)》.泰安市泰山区、郊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齐鲁书社1996年版.)

泰山奶奶游徂徕山

泰山奶奶选地方的时候,曾到过徂徕山一次,她发现太平顶周围有一片大荒地,长满各种各样的药材,还有各种花草,共三百多种。泰山奶奶很喜欢这个地方和这些花,就给这个地方取名叫“花坡”。她在泰山长久居住以后,每年五月都要到徂徕山赏花。
她来的时候,让人用小车推着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车辙印,这就是“车辙山”的来历。
她认为这些花虽好,但也需好好管理,她就从泰山上领来一个和尚,让他在花坡为她养花养药,所以花坡旁还有个山,样子很像一个和尚的头顶,叫“和尚头”。
和尚就常年在这里为泰山奶奶浇花。第二年,泰山奶奶又来了,和尚就向她提了几个问题,让她老人家想办法:第一,这里水不充足;第二,这里经常有牛来吃花。泰山奶奶根据和尚的要求,在花坡附近点了两个池,一个叫“上池”,一个叫“下池”,两池水供浇花用;在人们进山经常走过的路上,她袍袖一抖,出来了两块石头,叫“夹牛石”,如果牛到这里,就会被夹住。
第三年她又来了,坐在一个地方歇了一会儿,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条和荆条缠一缠还继续穿。泰山奶奶觉得很可怜,觉得应该给老百姓办点实事,于是她把头上的簪子拔下一个说:“你变作一个锥子,为老百姓锥鞋。”
这簪子就变了个闪闪发光的锥山。她又让葛条和荆条围着锥山转了一圈,让老百姓补鞋用。
泰山奶奶到了山上,见到了和尚,跟他说:“你的花养得不错,可还没达到我的要求。”
和尚说:“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不了,得想个办法既要浇了花,又不能让它涝了。”
泰山奶奶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来个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涝,它总是一点一滴地往下淌水浇花。它就是现在的“滴嗒泉子”。
泰山奶奶后来又觉得每年都这样来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对和尚说:“你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让我每年来了能舒舒服服住几天?”
和尚说:“你让底下那些人给你修个观音楼吧!”
泰山奶奶就派和尚化装成一个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里叫老百姓给泰山奶奶盖个观音楼。老百姓就献石献料,在花坡上盖了个观音楼。
泰山奶奶觉得老百姓出了力,也应该酬谢酬谢,于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了个大缝,缝里有两个瓮,一个叫“米瓮”,一个叫“面瓮”,在这两个瓮里种庄稼,年年都大丰收。老百姓上山来拾柴,吃完了煎饼,用包煎饼的包袱从瓮里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
后来,泰山奶奶邀了她身边的男女随从一起来看花。这样呢,上厕所就很不方便,于是泰山奶奶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现了三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叫“三人不见面”。
泰山奶奶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带着回去,可是没法拿。她的一个女随从就对她说:
“你不是带着脸盆、镜子和梳头匣吗?咱把花装在梳头匣里不行吗?”
泰山奶奶说可以。打开梳头匣,里面有把梳子和一个簪子,泰山奶奶把梳子带走了,觉得簪子没什么用,就随手丢下山去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块很象簪子的石头。
(选自《山东省志·泰山志》.中华书局1993年版.)

平顶徂徕山

泰山东南的徂徕山,原来比泰山还高一头,为什么现在又矮又平了呢?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泰山奶奶来到泰山,成了泰山上地位最高的女神。因为她心地善良,老百姓都很敬重她。
不久,张果老也骑着毛驴来到泰山。他一看山上山下,山清水秀,田园村庄,叶绿花红,便想将泰山据为己有。泰山奶奶哪里肯依。张果老胡搅蛮缠,一连几天,在山前山后大吵大闹,声称:如若泰山奶奶不让出泰山,就将泰山推进东海。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天将王灵官那里。王灵官从天上来到泰山,正碰上张果老大耍无赖,他的驴像发了疯—样,乱踢乱啃松柏花草。王灵官气愤不过,用鞭杆在驴腿上轻轻一敲,驴腿立时瘸了。他又大喝一声:“张果老,滚下山去!”那声音好像晴天霹雳,直震得山石到处乱滚。张果老见事不妙,便牵着瘸腿驴子下了山。泰山奶奶也就把王灵官留在身边,成了自己的护驾。
张果老占不了泰山,又受了一顿窝囊气,便骑上他的瘸腿驴上了西天。他把西天边上一座很陡很陡的山搬上驴背,驮到了泰山对面。因为这山是用驴驮来的,那时叫驮来山,就是现在的徂徕山。徂徕山和泰山遥遥相对,比泰山还高出一头,张果老想以此压过泰山。
徂徕山的山洞里,原来就有两大魔王和许许多多的小妖怪。张果老用驴驮山时,连这些妖怪也一块驮来啦。大魔王叫驴头妖,二魔王叫丑八怪,他们天天烧杀掠夺,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张果老心想:让两大魔王和几千小喽啰把你这位泰山奶奶闹个鸡犬不宁,看你走不走!
泰山前怀有个叫柳家河的小山庄,住着一户姓柳的人家,老两口生了两个闺女,大闺女叫柳青,二闺女叫柳红。姊妹俩年长十七八岁,生得大眼浓眉,细皮薄肉,甭提有多漂亮!老两口疼爱闺女,闺女孝敬老人,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的。有一天,驴头妖和丑八怪带领小妖怪闯入柳家,两魔王贼眼一转,小妖怪便一拥而上,把柳家姊妹抢走了。柳老夫妇哭着赶到庄外,追到十几里外的荒坡,哭到深夜,却无法夺回被抢走的女儿。
柳青、柳红被抢走后,柳家夫妇茶不思,饭不想,白黑惦挂着女儿,天天象钢刀搅心。泰山奶奶听说后,立刻让身边的两位童女,打扮得和柳家姊妹一样,驾着云船,直落徂徕山顶。深夜,两仙女趁众妖熟睡,来到柳家姊妹房中,说明来意,四人便驾起云船飞回了泰山。
姊妹两个一见到父母,一头扑在二老的怀里,悲痛地哭诉着。这时,王灵官赶来,问清大小妖怪的动静。柳家姊妹说这伙妖魔,天天夜里花天酒地,这时还不会起床。王灵官火气冲天,怒视徂徕,只见他提起九节连环鞭,晃了三晃,连环鞭一下子变得又粗又长,向空中一甩,立时狂风尖叫,赶云如飞,只听“轰隆隆”一阵沉雷,一鞭拦腰斩断了徂徕山,扫净了大小妖怪。
从此,徂徕山变成了平顶山,再也不长了。而泰山却越长越高,压过了徂徕山,成了雄峙天东的名山。
(王润身 搜集整理)
(选自《泰山传说》.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饮 马 珠

到过徂徕山的人,谁都晓得马场这个地方,这里至今流传着一个“饮马珠”的故事。
传说,一个苦命的孩子,8岁上父母双亡,被迫给一个外号叫坏公的寨主当了马倌。他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把成群结队的马儿赶到绿如海水的马场,让它们吃肥嫩的鲜草;中午,他又把马儿赶到马场东南的小泉边,让它们喝清冽甘甜的泉水。尽管泉子很小,但从没有枯竭过,而且冬不结冰,夏无孑孓,马儿特别愿喝。
在小马倌的精心照管下,几年工夫,马儿就兴旺起来了,一匹匹活蹦乱跳,膘肥体壮,在这辽阔的大马场上奔驰。
有一天,小马倌见许多马都挤在一起喝水,时常把水弄脏,便拿来铁镢,想把泉子挖大。他挖着挖着,不禁倒吸了口凉气,惊讶地大叫:“不好!怎么越挖反倒越干了呢?”小马倌连忙放下铁镢,皱着双眉细察其中的奥妙。只见坑里的土干巴巴的,没有一丝水气。突然,一股细流从草丛中涌出。小马倌纳闷,忙用手去扒,三扒两扒,扒出一个鸡蛋似的白软球,他急忙捧在手里,只见那软球在手心里轻轻地抖动,随着抖动,清凌凌的水顺着指缝流下来。此时,小马倌失望了,这点小东西,怎能供得上几千匹马喝水?可又觉得它好玩,舍不得扔掉,便随手放在瓦罐里。不一会,瓦罐里便满了水,小马倌又把它转放到一个大石臼里。不久,石臼也满了,而且不溢不流。小马倌觉得奇怪,这实在是个好东西。他怕被别人偷去,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把它藏了起来。
第二天,小马倌从山寨弄来个大木盆,把它放在木盆里,顿时木盆里又溢满了清水。好几匹马一齐跑来喝水,小马倌欢心地看着、笑着,不禁叹道:“这下可帮了我的大忙了。”
可是,这事不知怎么让坏公知道了。他早就听说马场附近有个宝贝,许多人都没有找到,心想,这回一定是它了。坏公为了把宝贝捞到手,换笔巨款,便把小马倌叫到上房,询问那宝贝的来历。小马倌是个正直的人,从来不会说谎,就把实情都告诉了坏公。刚才坏公还嬉皮笑脸的,听了小马倌之言,马上翻脸说道:“这东西本来是我有意埋在那里的,你挖出来,破了我家的风水,我要拿你问罪!还不赶快把它还给我?!”
这是自己从几十里外的野地里挖来的,怎么会是他的?小马倌不服气,义正辞严地和坏公辩理,他决心就是拼一死命,也不能把这宝贝交给坏公。
坏公捞宝心切,哪有工夫同小马倌辩理,就唤人七手八脚地把他捆了起来,抢走了宝贝。为了灭口,心狠手毒的坏公,还准备在夜里对小马倌下毒手。
没等坏公他们动手,小马倌就磨断了绳子,破门而出,拔腿往马场跑去。坏公一看坏了大事,忙吆喝家丁赶快追赶。这时,小马倌那匹最心爱的枣红马飞身来到他身边,他翻身上马,一溜烟直奔马场。家丁们赶到马场,不但没有找着小马倌,而且连马群也跑得无影无踪了。
坏公贪恋那笔巨款,也不管家丁们抓到抓不到小马倌,自己就一个人进了泰城,来到一家当铺。他把宝贝倒在一个雪亮的盘子里,让铺里的大伙计察视。大伙计一看便知,这正是失传已久的无价之宝——饮马珠,不禁脱口而出:“啊!好东西,无价宝,无价宝啊!”那伙计告诉坏公,愿收下饮马珠,至于价钱,要等明天掌柜的从济南回来商定。坏公一听是无价宝,便得意洋洋地又把它收起来,在店里住下了。
这天夜里,那饮马珠害得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又把饮马珠倒在桌上,恣悠悠地逗着它玩。他用手一戳一戳的,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无价宝!无价宝!明天我就要成百万富翁了。”就这样,坏公戳来戳去,一不小心,把那宝贝戳破,窜出一股清水,那饮马珠变成了一团薄薄的白皮儿,贴在桌面上不动了。
坏公作了大事,这回更睡不着了,他躺在床上像针扎一样难受。恍惚中,像有谁来找他算账,把个坏公吓得缩作一团,挤在墙角里不敢动了。
随着几声说笑,有人前来敲门,原来是大伙计领着掌柜见他来了。寒暄之后,掌柜的便催坏公拿出宝贝看看。坏公哆哆嗦嗦地端出盘子,哪里还有什么饮马珠,只不过是一层白皮罢了。
掌柜的见后,焦急地质问坏公:“你这个贱种,饮马珠是怎么死的?这是无价之宝啊!”掌柜的把坏公骂了个狗血喷头,把他赶出了店门。
好一个“聪明”的坏公,宝贝丢了,小马倌跑了,自己的马群也不见了,弄了个人财两空,真是罪有应得。
(张传华 搜集整理)
(选自《泰山传说》.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走神洞和玲珑山

在徂徕山的中部,独秀峰之东南,竹溪巷上方,有个山洞叫“走神洞”,山洞顶着的小山头叫“玲珑山”。
相传,唐朝人王希夷,一心修道熬神,三番五次到泰山进香许愿,碧霞元君见他心实志坚,答应了他,领他到徂徕山的空空洞里去熬神。
王希夷随同元君来到此洞一看,不高兴地问:“在这洞里熬哪家子的神?”元君哈哈一笑,说:“你在洞里熬烦了,就出来雕剔洞顶上这座小山头,等把这座小山头雕剔成一座玲珑状山头时,差不多神仙也就熬成了!”说完,她一甩袍袖闪出一把明晃晃的剔刀,顺手递给了王希夷,转身走了。
王希夷追出空空洞,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背面的泰山喊道:“在此熬神,我这不成了山野之人了吗?”从此,他自给自立号,野人。后来干脆用手中的剔刀在洞口门石上雕刻上了三个字:“野人洞”。
从那开始,王野人就在洞中苦苦熬神,烦了就出洞挥刀雕剔石块,一年三百六十天,出出进进,风霜雨雪,百年三万六千天,进进出出,山青山黄,洞内忍受着饥寒交迫,洞外饱尝着蚊虫啃食,终于那座小山头让他雕剔成一座小巧玲珑的观赏精品了。白天,上山打柴的农夫,人人为这座玲珑山陶醉;夜晚,狼虫虎豹,只只看得如痴似呆。王野人看到这般情景,乐得喜一阵,哭一阵,哭一阵,喜一阵,发了疯一般。
这一年,碧霞元君又来游徂徕山,住在她的行宫“观音楼”里。王野人进宫拜见,并请她去欣赏玲珑山,想让她点化成仙。元君心领神会,应邀而去,一看心旷神怡,万分惊喜。其山玲珑不玲珑,她无法用言语去形容,只见山顶上,一群接一群的飞禽在盘旋,山身外,一群接一群的蜂蝶在起舞,山下边,一群接一群的昆虫在歌唱……
碧霞元君没想到王野人会这样专心修炼,这样不辞劳苦,深深为之感动,决心让他升仙化神。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还需深思熟虑一番。
碧霞元君回到行宫,往“炕沿石”上一躺,想着王野人修炼这么多年,天复一天,日复一日,除了动刀就是动刀,谁知他升仙化神之后,对天下人灵是恶是善,还得好好地考验他一番才行。于是,她忙起身向着独独山西南面的石家豆腐店和玲珑山上各吹了一口仙气。即刻,王野人顿觉心胸烦闷,神乱如麻,一种想四处游走、散散心神的欲望袭上心头,就手持剔刀为护身武器,沿着徂徕山游走起来。
当他走到石老沟的石家豆腐店门口时,听见店内男女掌柜又吵又闹打起架来,急忙进家相劝。原来石家的豆腐在这一带早有盛名,鲜嫩可口,刀落即开,然而今天做的这个豆腐却坚如盘石,切坏了两把豆腐刀,砍破了一把切菜刀,也没有把豆腐切开。石老埋怨石婆下多了石膏,石婆说下得和往常一样多,二人互不相让,哪能不吵起来!王野人听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觉得好笑,便拔出剔刀相助,谁知刀落“当当”作响,火星四射。王野人生性志坚心决,今儿不认这个“硬”,举刀再砍,只把那个豆腐砍成扁扁的也没砍开,深感内疚,忙拱手赔礼道:“兄弟无能,帮忙不成,待我去另请高明,一定相助到底。”
王野人在石家丢面现丑,哪肯罢休,一路紧行快跑去求元君,哪知行宫空无她影,玉女们说她去玲珑山找王野人去了。
王野人回到玲珑山,钻进野人洞,见元君果真在此等候着自己,满心欢喜地请安问好之后,将不幸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清楚。元君听了抿嘴笑道:“闲事莫管,只管升你的仙,化你的神罢了。”王野人一听,忙摆手如摇鼓似地说:“升仙化神咱先不忙,我已许愿给人家,如办不到,岂不是自食其言吗?还是求您老人家帮忙相助,解救凡间之苦去吧!”
“哈哈哈哈”,碧霞元君大笑道:“王野人,你已修得正果,马上升仙化神。”王野人仍惦念着石家那块扁扁豆腐。元君说:“那块扁扁豆腐,已让金童付钱买下,你就放心地走你的神去吧!”于是,王野人从野人洞里升仙化神而去。来到太平顶感应侯祠,见其石壁高大宽阔,为作纪念留“野人诗”两首:
“徂徕山下是吾家,吸露嘘风卧紫霞。几百年来无个事,朝朝坐对老松花。”
“翠满竹溪云满山,晨钟暮鼓叠烟鬟。天光一线开丹嶂,独对松篁杳霭间。”
从此,野人洞又更名“走神洞”了。
(讲述者:张传昌 整理者:张传华)
(选自《民间故事集》.泰安市郊区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1989年版.)

石 门 洞

徂徕山里有一条深沟,叫石门沟,这沟的东面有一绝壁,约有两丈多高,一丈来宽,中间有一道直上直下的缝,这就是传说中的石门,这山里的山峰和石头都是黑色的,唯有这石门是绿色的,格外好看,这石门究竟开不开呢,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传说很早以前,徂徕山前有一孤儿叫张成,7岁死了爹,8岁死了娘。张成无依无靠,住着一间破草屋,靠讨饭过日子,饱一顿饥一顿,饿得他又黑又瘦,个子又矮,因此无人叫他的名字,都叫他张黑子或张矮子。到了16岁,张成就不再讨饭了,上山打柴卖柴度日。
这一天,张成又来到徂徕山里打柴,刚刚到石门的对岸,只听“哗啦”一声,他吃了一惊,抬头一看,只见石门大开,从里面走出一对老夫妻和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这老夫妻有60来岁的年纪,长得可结实了,走起路来“咯噔咯噔”的,好像两个小伙子。三人出了门,头也不回,直奔山上走去。张成觉得很奇怪,也没有吱声,隔着山沟悄悄地跟在后面。
他三人来到山顶,老汉说:“秀姑,你不可去了,我和你娘去。”秀姑说:“不,爹,我出来一趟不容易,我也去,一来看看风景,二来看看元君奶奶。”老婆婆说:“秀姑,听你爹的话,别去了。你去了,元君奶奶如果看着你好,留在身边,当上侍女,你就永远没机会见我们了。听话吧。”秀姑点点头不吱声了,站在那里等着。
原来这老汉正是石门洞主,他接到御旨,说今天早上碧霞元君下凡选择佳境居住,要各路神仙前去迎接。石门洞主一看时辰将到,就急忙带着老婆上山迎接。
且说碧霞元君带着十多名金童玉女,前呼后拥来到徂徕山里。看到徂徕山景色迷人,山清水秀,山多高水多高,就想在这里居住。来到山下顺着盘路向上走,一直来到徂徕山的顶峰——太平顶。至今太平顶下面这段路还叫盘路,传说碧霞元君亲自走过。
元君到了太平顶,各路神仙早已到齐,都来祝贺。有仙童捧过宝椅,元君向下一坐,这一坐不要紧,整个徂徕山矮下去三尺。元君一看此处不行,就转过太平顶,来到一座山峰前,在这里洗洗脸,梳梳头,打扮完毕,见旁边有一秋千,就坐在秋千上,一下子悠到泰山上。至今徂徕山里还有“梳妆台”、“秋千架”的古迹。
就在碧霞元君这一坐的当儿,秀姑可遭了殃。她站在山顶上,好奇心太强,一心想看看元君什么样。众人一挡,她看不见,就登上一块大蘑菇石,这石头高有一丈多,好似一间屋那么大,她站在上面还是有点看不见,就翘起脚看,没料想元君一坐,整个山下沉三尺,这一下沉,她站立不稳,骨碌碌顺着山沟向下滚去。
再说张成看着这姑娘翘着脚向太平顶上看,他也想上去看个究竟,还没动脚,忽然觉得身子晃了两晃,张成还没闹清是怎么回事,只听“哎呀”一声,秀姑从山上滚了下来。她这一滚带动了一些小石头,小石头碰大石头,连人带石头一齐向山沟里滚来。张成一看,“不好!”拔腿奔向山沟救人。
张成跑上前,发现秀姑头碰破了,腿也受伤了,夹在两块大石头缝里,连摔带吓已经昏过去了。张成把她扶起来,脱下自己的褂子帮她擦头上的血。过了一会儿,秀姑慢慢醒过来了。张成一看待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反正知道她是从石门洞里出来的,就背起她向石门洞走去。
再说众神仙见元君一去,不欢而散,各自回家。石门洞主来到女儿站的山头上,不见了秀姑,心中着忙,向下一看,见一个小伙子背着秀姑疾走,老两口子连忙追去。
追着追着来到洞口,正好张成也来到洞口,一步门里,一步门外,老两口见秀姑成了血人,又是心疼又是对张成感激,忙请到洞里。张成把秀姑放在床上,洞主连忙拿出自己的宝葫芦,倒出一粒仙丹交给老婆婆,叫她给秀姑调治。
洞主把张成请到待客厅。张成的褂子上都是血,也不能穿了,就光着膀子,他的身上也有好几处血迹。洞主请他坐在椅子上,张成看看自己的身上,又看看铮明瓦亮的椅子,怕弄脏了就没有坐。洞主看透了他的心思,说:“你先到后面去洗洗澡吧!”
张成跟着洞主来到后院,见有一石池,石壁上写着“仙人塘”三个字。这池塘只有一个人那么长,从山上来的水,从塘子的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水清见底。张成连忙脱了衣服跳进塘子里,这水不凉不热,很是舒服。他洗完澡向岸上一站,嗬!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了:个子又高又大,浑身筋长力足,又借着清水照了照脸,又白又胖。他高兴极了,连忙穿衣服,谁知这裤子好似裤衩子,又小又瘦,根本穿不上,可把他急坏了。这时,只见一个仙童托着一身新衣服走来,笑嘻嘻地说:“恩人,老爷叫你换上这身衣服。”张成连忙接过来穿上,毛蓝裤,六色子褂,不大不小正合身,好似是特意给他准备的。穿戴整齐,重新回到待客厅,分宾主而坐。秀姑也红着脸走过来向张成致谢。老婆婆连忙置酒款待。酒席之间,洞主问起了张成的家里情况,他就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说了一遍。老两口和秀姑都非常同情。
吃罢饭,张成要回家,洞主拿出很多金子银子叫张成拿着,他却什么也不要。洞主全家感到不理解,追问他想要什么。快到洞门了,只见有一盘磨,磨上有很多豆子,张成说:“我家还有一厘多林地,给我把豆子作豆种吧!”洞主一听,忙从屋里扛出一大布袋豆子,足足有一百来斤。张成赶紧说道:“可不要那么多,两把就够了。”打开布袋,他抓了两把就走了。洞主夫妻二人扛着布袋回去了。秀姑送到门口,恋恋不舍,心里有意口难开。张成呢,可没那个心,他是一个穷小子,怎敢想那样的好事呢!两人来到了洞门外,张成说:“你回去吧,我走了。”秀姑说:“你等等,我还有话说。”张成站住脚。秀姑说:“你如果愿意来的时候就来。”“你家的门那么厚,我怎么叫得应?”“不要紧,钥匙就在洞门外。”她指着门外的一棵寨圪针说:“那上面有倒拉钩的那个刺就是钥匙。”说着,她关上石门,把那根寨圪针掰下来,这圪针随风就长,长有一拃多长,她把它伸进石门的一个小洞里,推三推,拉三拉,石门“哗”地一声开了。开了门后又把那圪针放在枝子上重新长住了。秀姑又道:“这是洞门的一棵宝,六百年才长成这把钥匙,因此,俺也就600年才出来一次。”她从头上拔下一只金簪递给张成说:“给你这个作标志,你若想我的时候你就来。”说完红着脸跑进洞里,洞门“哗”地一声关上了。
张成回到家里,把金簪拿出来看了又看,喜得合不拢嘴,心想:看来她真有心嫁我,我得好好种种那点地,攒下点钱,好娶她过门。又从口袋里掏出豆子一看,这豆子都成了金光闪闪的金豆子。他高兴极了!就想重新修修自己的房子,再买上半亩地,马上把秀姑接来,好好过日子。
就在他修房屋的时候,他舅李老大来了,见了张成,吃了一惊,差点认不出,只见张成长得又高大又魁梧,脸蛋也着实好看,连忙来到屋里问他怎么变得这么快。张成是个直性人,就把上山打柴遇到石门开和救人的一节,一五一十地说了,就是没提金簪的事,因为他怕羞。最后还拿出两把金豆子叫李老大看,并说了石门的开法,李老大一一记在心里。回到家,把这些事同他老婆说了。他老婆一听,说:“既然石门能开,咱何不去扛它几布袋金豆子?”李老大道:“说的是。”就叫着他儿子一起去。原来李老大的儿子叫小辫子,和张成同岁,二人的个子也差不多,脸蛋也差不多,就是心眼不一样。一听说里面有大闺女,高兴极了,大步奔向石门洞。到了洞口,摘下那个有倒拉钩的圪针,插到石门的小洞里,推了三推,拉了三拉,石门“哗啦”就开了,他一步抢在前面。
再说秀姑,天天在石门洞口磨金豆子,自张成走后无一时不想不盼,时刻听着外面的动静。忽听得“哗啦”一声,石门大开,她以为是张成来了,忙站起来笑脸相迎。小辫子看到秀姑长得如花似玉,早就麻了手脚。一把拽住秀姑说:“娘子,快跟我走!”秀姑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推到洞口。小辫子转回身来,一看那拉磨的骡子也很好,还有满磨台、满磨顶的金豆子,说不定拿什么好,抓了两把金豆子就来牵骡子,把骡子也牵出来了。秀姑站在洞门口向外一看,只见小辫子他爹妈慌里慌张边跑边喊:“把骡子拴住,快进去拿金豆子。”秀姑一看不是个来头,转身跑回洞里。这骡子一看主人跑回洞里,也转头向洞里跑,小辫子死拽住缰绳不放。他老两口也赶到了,三人拽着缰绳头,使劲往外拉,这样一来一往,把石门拉了碗口大的窟窿,那骡子终于回到了洞里。秀姑“乒”的一声把石门关上了。三人把缰绳拉断了,诓了个趔趄,差点没摔到山沟里。
三人又爬起来,使劲地推石门,砸石门,石门一动也不动,气得那女人一把将那寨圪针拔下来,扔在地上就走了。小辫子和他爹也悔恨不及,摸了摸口袋里的金豆,掉得一个也没剩,气得拿起寨圪针就回家了。
小辫子拿着这棵寨圪针直接来到张成家,进门把它往张成跟前一扔,说:“给你的钥匙!”扔下就走了。
张成拾起来一看,正是那棵600年才长成的寨圪针,现在却被拔了,急得他三步并作两步向山上跑去。来到石门洞的跟前,见石门紧闭,上面还有个窟窿。他叫也叫不应,打也打不开。从窟窿眼向里一望:磨子也倒了,骡子也卧下了,金豆子撒了一地,秀姑掩着脸在哭。他连忙说:“秀姑,秀姑,是我来了,快开门。”秀姑呢,以为又是坏人来了,理也不理只是哭。张成一急,拿出了她的金簪说:“我是给你送金簪来了。”说着把金簪从窟窿里递了进去。秀姑从里面接着金簪,一看真是他来了,连忙开了洞门,让他进去,随手又把石门关上。
再说小辫子看着张成向石门跑去,他也跟在后面想看个究竟。见石门一开张成进去了。他也来到石门跟前“表哥表嫂”地乱叫,可是怎么也叫不应。从那个窟窿向里一望,只见秀姑和张成欢天喜地说话呢!他看着看着,突然从那个窟窿里流出钱来。小辫子见钱眼开,转忧为喜,连忙脱下褂子,铺在地上拾钱。拾了约莫有三百来钱,他怕拿不动了,就想回家拿个布袋来装,又怕流出来的钱叫别人拾去了,见身边有一棵万年蒿,随手拔下来,团了团就塞住了。他拿着这三百来钱急急忙忙回家去了。
再说张成回到洞里,秀姑领着他见了老洞主,细说了外面的情况,老洞主很同情他。秀姑又把小辫子无理的话说了一遍,老洞主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老洞主见他二人情投意合,就决定招张成为姑爷。
那小辫子回到家里,拿了条大布袋,又跑到这里来了,他爹他娘拿着床单、草褥子片,扛着篓子在后面猛追。小辫子来到石门跟前,怎么也找不着原来的那个窟窿。听了听里面,又敲锣,又打鼓,还吹喇叭,这是老洞主正给张成和秀姑办喜事呢!好大一会儿,锣鼓一停,听着老洞主说:“秀姑,那石门修好了吗?”“修好了。”“花多少钱?”“花了三百。”“谁修的?”“谁弄坏的谁修的。”“他心眼不好,修得不结实。”“这回他又算错账了,修得可结实了,是用万年蒿修的,一万年以后才坏呢!”小辫子和他父母听了目瞪口呆。
至今那两扇门的中间还有碗口大的一圈,传说这就是小辫子向外拉骡子时缰绳磨的。
(张纯岭 搜集整理)
(选自《徂徕山民间故事》.山东省出版总社泰安分社1990年版.)

徂徕山四大怪

1.中军帐的蛤蟆干鼓肚 传说乾隆皇帝同刘罗锅南巡经过中军帐。中午,乾隆在龙凤松下休息,西边水池里的蛤蟆叫得烦人。刘罗锅便说:“皇上在此休息,蛤蟆怎敢乱叫?”从此,这里的蛤蟆再也不敢叫唤了,只是气得肚子滚圆。因此,人们就出了歇后语:“中军帐的蛤蟆干鼓肚”(实际上这是受小气候气压的影响造成的)。
2.中军帐的圪针——没有钩 乾隆皇帝来到中军帐,他穿得龙袍被酸枣棵子上的圪针挂住了,他顺手撸了一把,从此那圪针的钩就直了。看来皇上是真龙天子,不仅是金口玉言,也是金臂玉手。
3.光化寺的和尚——多一个 清朝中叶,光化寺达到鼎盛,香火不断,僧侣多达99个。传说旧时有一寺规,敲梆子是喂狗的信号,敲钟是僧侣吃饭的信号。本来光化寺有99个和尚,可是每到吃饭时就会有100个和尚,所有的和尚都很纳闷。有一天,住持和几个和尚想了个办法,调换寺规信号来查个所以然,殊不知是佛祖到这儿吃饭。第二天,当佛祖听到敲钟时以为开饭了,就到寺里吃饭,可是去了一看,寺里的和尚正在喂狗。原来住持把敲钟改为喂狗的信号,并通知了寺里的其他和尚。佛祖一气之下走了,走时在寺庙西南扔下一棵小树,并说待到这棵松树树冠能遮一亩地时再回来。佛祖朝东南方向走了,三步就到了海边,一步、两步踩出了两座山,就有了一步山和两步山的名称,并且每一个山顶都有一个大脚印。
4.周猛洞只见人进不见人出 周猛洞在光化寺东南4千米处,海拔314米。洞口朝西南,洞口周围巨石林立,后因洞口巨石断裂,现洞口半阴半阳,洞深数据不详,据传与松山洞和康王殿相连。因此洞由庄庄村村民周猛长期居住,故曰周猛洞。
这里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明朝时在徂徕山下的庄庄村,有一对夫妇老年得子,此子生来哭声震耳,体魄健壮,眼大眉黑,故取名周猛。在他未满周岁时,老父因病无钱医治而暴病身亡,其后与老母相依为命,过着艰苦的日子。周猛随着年龄、体格的增长,饭量猛增,常无米下锅,只能靠庄里庄乡接济维持生活。到了周猛十八岁那年,一天周猛上山打猎,追一只兔子到一巨石下,野兔不见了,他仔细寻找,忽然眼前一亮,一个巨大洞口呈现在周猛面前。周猛顺着洞内一丝光线,一直向前走,走了很长时间,最后竟从山后的化马湾走了出来。周猛大喜,以后此洞便成为他遮风避雨的地方。这一年时逢大旱,周围乡村颗粒无收,百姓背井离乡,四处乞讨。一天,周猛在庄庄村附近官道上看到一队官兵推着独轮车,满载盖着官印的物品,浩浩荡荡前行。他走近一看,原来是朝廷运送税银的车队。周猛大喝一声,吓得官兵四处逃散。他把银子劫持下来,分给老百姓解了燃眉之急。皇帝知道后,非常气愤,命官府抓捕周猛。周猛便到洞内避难。官兵在周猛洞下方的大滩地驻扎了三年,天天围剿未果。相传只见周猛进洞,不见周猛出来。官兵们怎么也想不到此洞一直能到达山北面的化马湾。围困期间,有人在化马湾大集上常见周猛,因而周猛衣食无忧。后来官兵了解到周猛是个孝子,便把他母亲抓来,扬言周猛再不出来,便杀其母。周猛见其母被抓,只好走出山洞自首。官兵驻扎的大滩地,相传马粪足足有三尺厚。后来此庄村民谁能分到这块地儿女都不愁嫁娶。至今无人敢进此洞。

金 鱼 石

金鱼石,位于中军帐东南二里处,两巨石对称分开,中间分别有一鱼形痕迹,《泰安县志》记载:“自中军帐北(应为东南)二里为金鱼石,中有鱼形若隐若显,相传一夕风雨,石劈化龙去,半踣于地,两石鱼迹宛在。”这里是说巨石是下雨打雷劈开的,而石中的鱼是变成龙飞走的。
关于“金鱼”的去向有几种传说,其中有一种传说还与泰山奶奶有关:碧霞从秋千架荡到泰山以后,正好看到黄飞虎将自己的木鱼子埋到山顶上有三尺深的坑中。待黄飞虎走后她灵机一动,将黄飞虎的木鱼子扒出来,又往下挖了三尺,先将自己的一只绣花鞋埋上,然后再将黄飞虎的木鱼子照原样埋上。到姜子牙封神的时候,众神仙都争当泰山神主,最后以谁来得早为准。黄飞虎说他来得早,以挖出自己的木鱼子为证。碧霞说她来得更早,不信你再往下挖,结果挖出了碧霞的绣花鞋。黄飞虎一看目瞪口呆,知道自己上了当,只好把泰山神主的位置让给了碧霞,从此也就有了碧霞元君——泰山奶奶。黄飞虎未争得泰山神主,只好到岱庙去受香火,一气之下就病倒了。玉皇大帝知道以后,就让碧霞元君想办法给黄飞虎治病。碧霞元君知道他的老家徂徕山有一条金鱼藏在石匣之中,吃了能治百病。于是她来到这里,拔下头上的金簪将石头一划为二,取出了金鱼。当金鱼知道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下场以后,便哭着求碧霞元君饶自己不死。泪水掉到徂徕山溪水之中,便化成了黑赤鳞鱼;当来到了泰山之后,金鱼的泪水已变成了血水,血泪掉到泰山的溪水中就变成了红赤鳞鱼。黄飞虎知道此事以后,见碧霞元君心诚,又可怜金鱼,自己也消了气,病也好了,就把金鱼放到黄河里去了。因此就有了著名的黄河金鲤鱼,而且成为贡品。
金鱼石的另一个传说是被南方人盗走的。传说有一南方人寻宝来到徂徕山,发现了这块石头里藏有一条金鱼,但他手里无开石之宝没法打开。后来,他在山坡上一个瓜田里,发现了一个烧瓜是开石之宝,但要等到一百天成熟以后才行。因此,他就给了种瓜人一百两银子,给他看守。由于这一棵烧瓜熟得晚,看瓜人沉不住气,提前三天就给摘了。南方人拿到这个瓜后,朝石上用力一劈,结果因宝瓜不到天数不但没劈开,还把里边的金鱼给震惊了。等再一劈时,石头虽然开了,金鱼却化为一道金光,腾空而去,只留下这两道鱼痕。这一痕迹也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躺不满”,意思是看着很短,但人躺进去不如它长(178厘米)。朋友们到徂徕山旅游时,若有兴趣不妨试一下,躺一躺,保一生大福大贵。

龙湾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龙湾峡谷有三个寺庙,即上庵寺、中庵寺、下庵寺。一天上庵寺住持到下庵寺议事,上、中两寺小和尚趁机溜出寺门来到龙湾,与此时正在游耍的“龙王爷”女儿相遇、结交,共同为当地老百姓祈福。某年,正值龙湾周边大旱,小和尚就托龙女祈求龙王。龙王听信,呼风唤雨,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旱情得到缓解。后人为感谢龙王,在龙湾旁建龙王庙一座,每逢农历三月,人们前往焚纸进香,祈求平安。当地老百姓遂称此地为龙湾。当年康王隐居化马湾,来到龙湾,见此处河水清澈,景色秀美,空气宜人,故放弃奔走而隐居于此。为重返中原,驱逐金兵,开始致力于发展当地经济,与老百姓共同种植樱桃。在樱桃种植过程中,康王驯养了一群大蜂,以各种形式加以训练,一击鼓暗示蜂群为樱桃授粉,一敲锣属出战保护当地百姓等等,于是此地获得长期安宁,樱桃也遍布山间。某日,王母娘娘赴蟠桃会时,途径此处,只见满目樱花,绚丽多姿,实乃人间仙境,随手将一蟠桃掷于此处,以作标记(即后来的蟠桃石),随后派福禄寿三星到此查看实情。三位神仙来到这里一看,好大一片果林,但樱桃尚未成熟;再一品这山泉水,好清凉润甜,三仙各自在三个清凉凉的水湾沐浴了一番,好不惬意!待到满枝红艳艳的樱桃成熟了,三仙忍俊不禁,偷偷摘了一颗吃,顿觉甜美爽口,实是人间难得的珍品,于是携带樱桃奔天庭而去。王母品尝之后,直言“天下第一果乃樱桃也”。认为康王有功,把他召到天上做神仙,而此地樱桃也因之得名“康王御”樱桃。福寿禄三星来的这个地方就是龙湾景区,此地樱桃一年比一年旺盛,逐步发展成万亩樱桃园。
第六节 歌谣 歌曲
徂徕山歌
佚 名
徂徕巍峨拔崒,
“秫秫岭”子帚云丘。
泰山元君为之游。
“笼扇子”与“簸箕掌”,
观之“山神庙”山峻,
“大小箩圈”“石剑”有。
“老君堂”里丹香透。
“石盆子窝”备洗尘,
移山调水“大工程”,
吃“长寿面”玉女侑。
“车辙山”上芳轮骤然,
“空空洞”与“中军帐”,
“大脚丫子石”处花,
“双山”“花坡”“双树柳”。
“轿夫岭”上轿悠悠。
“僧官帽”子“和尚头”,
“马队山”马不停蹄,
“上池”“下池”清水流。
“石鼓”“石锣”有节奏。
“万株花”园十五里,
“石咣咣”响乐连天,
“大石头”顽“二石头”。
青山绿雾“观音楼”。
“滴嗒泉子”“花根石”,
“神茶桌”上筵元君,
“花叶”“花芯”芬芬稠。
“鲜果盘”里果子露。
“花朵山”花特鲜艳,
“炕沿石”凉元君愁,
元君拔簪诗句留。
“搁镜架子”照俊秀。
“金鱼石”与“钓鱼台”,
“石合子”丽称瑰奁,
“塔山”“三瞪眼”峻遒。
“梳头匣子”神梳头。
“夹牛石”头防踏花,
“铜盆”镜子样样好,
“揉拳柱子”练拳揉。
统为元君惠设优。
“三人不见面”捉迷,
元君赏察至“马场”,
“锥山”绱鞋剔花绣。
“龙湾”玉龙戏珠豆。
“骨头山”上夕云立,
“米翁”“面翁”“窟厂”炭,
“徂徕夕照”堆金鎏。
“大猪”“小猪”“菜家沟”。
三月二十八日视巡,
“淌钱石”淌鑫线串,
元君徂徕东庆寿。
何须“石老”“石婆”求。
夕阳弄山乱凤飞,
“石孩”笑指“浆水沟”,
夕云幻景小放牛,
“前盆子窝”和“石臼”。
山迎霞运幅幅画,
“发面石”与“东锅沿”,
今朝人民徂徕游。

徂徕山事变

乌云满天遮太阳,
徂徕山上真凄凉,
山前山后是敌人,
整个鲁中遭了殃。

敌人下令修碉堡,
各庄伕子出个光,
庄公所好比阎王殿,
庄长好比活阎王。

雄鸡未叫锣先响,
天明百姓更惊慌,
擦眼抹泪向前走,
好比去那杀人场。
天又热来日又长,
一心盼着落太阳,
日落西山回家转,
父母妻子泪汪汪。

抗日队员之歌

抗日队员真勇敢,
撇家离乡走得远,
过河湿了两只脚,
爬山越岭过天险。
凑点干粮实在难,
穷苦百姓不能担,
一日两餐肚难饱,
吃的煎饼喝稀饭。
住的房子更可怜,
破屋烂庙露着天,
铺的乱七八拉草,
少窗无门难挡寒。
一件破袄身上穿,
天冷天热无衣换,
我们的队伍不怕难,
半年才发一元钱,
一切零花都没有,
只能买它四两烟。
我们的队伍真勇敢,
坚决抗战齐向前,
消灭日本侵略者,
铲除一切大汉奸。

攻打茅茨据点

天气已到四月二十,
茅茨的老百姓着了急,
夜里逼着去站岗,
白天出夫修防地。
八路军,第一旅,
大批人马发这里,
为民除害拔据点,
鬼子个个成肉泥。

旧县桥战斗

南风吹来山河暖,
汶河修桥工程完,
各路鬼子来架桥,
庆祝大会在旧县。

旧县紧靠徂徕山,
山上驻着警卫连,
鬼子怕得不得了,
周围放哨十里远。

警卫员得信下山岗,
便衣短枪来武装,
早想找个好机会,
专叫鬼子遭个殃。

一路找到羊楼庄,
良好时机正遇上,
两个鬼子住村里,
喝酒捞肉闹嚷嚷。

警卫连,真勇敢,
一个箭步冲上前,
鬼子一看害了怕,
两手抱头床底钻。

喊声鬼子哪里逃,
叭!叭!两枪完蛋了,
缴获洋车和手表,
枪支子弹和背包。

任务完成回老营,
鬼子来了扑个空,
警卫连,立了功,
人人称赞是英雄。

东良庄保卫战

难忘的腊月二十七,
过年的东西置办齐,
东洋鬼子却来攻占我家西,
老百姓个个真着急。

东良庄人民本来不好欺,
男女老少组织起,
关帝庙前大集合,
镢锨锄镰当武器。
全庄青年一声喊,
西寨门外打反击,
大刀长矛都带上,
家家都去护寨去。

寨墙上站得满满的,
老百姓就是有威力,
土枪土炮齐射击,
打得鬼子倒在地。

东洋鬼子不讲理,
机枪大炮齐轰击,
七十多人遭惨死,
庄里的房子烧成白地。
良庄人民快快组织起,
组织起来打鬼子,
青年都要参军去,
参军报仇雪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