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9&run=13

徂徕山位于泰山东南,横跨泰安市岱岳区房村、良庄、徂徕、化马湾及新泰市天宝等乡镇,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东经117°10′~117°29′,北纬35°53′~36°7′,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徂徕山是典型的中新生代形成的单斜断块山。区域内岩体以前寒武纪变质表壳岩系及侵入杂岩为主。各岩体侵入、包含关系特殊,区内流水切割作用强烈,重力崩塌现象明显。徂徕山有森林植物797种(木本234种、草本563种)、鸟类134种、兽类7种、昆虫700余种。森林覆盖率80.2%,植被覆盖率92.4%,有山峰99座,是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观光休闲风景旅游区。其主峰太平顶,与泰山玉皇顶的直线距离为30公里。
徂徕山又称尤徕山。山上多松,《诗经·鲁颂》称“徂徕之松”;《水经注》记“山多松柏”;《邹山记》载“犹有美松”。其山背依泰岱,东接新甫,自东而西,汇于西南大汶口。徂徕山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今存寺庙3座,碑碣54块,摩崖刻石113处,古树名木千余株。1992年被林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达到一级标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1993年8月正式开园接纳游客。1999年被省政府划定为生态公益性林场。2000年,修复礤石峪隐仙观、六逸堂、三清殿、吕祖庙等,新塑李白像,整修竹溪佳境。2006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徂徕山地质遗迹园区作为泰山八大遗迹园区之一入选。风景资源质量达到一级标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太平顶 位于徂徕山中部,为徂徕山最高峰。其巅双峰颉〓,老松偃覆其上。西峰较平,上有感应侯祠遗址,因金代章宗皇帝于明昌元年(1190)封山神为“护国感应侯”而建,后圮。故址有巨石屹立,上有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文人补刻唐代隐士国子博士王希夷的《王野人诗》:“徂徕山下是吾家,吸露嘘风卧紫霞。几百年来无个事,朝朝座对老松花。”
西岩有天然石洞,每当天晴气朗、夕阳西下,洞内即攒红散紫,金光烁烁,故名紫霞洞。王希夷曾在此修真。下为李源寨,有自来泉飞流。
顶南为万松岭,自古多“美松”。公元前六世纪,鲁国僖公修寝庙,下令伐徂徕山之松、新甫之柏。今松柏遍布,岭下有石屋,中有冽甘泉,甚旺。
顶东南为贵人峰。峰巅奇石突兀,孤秀刺天,遥望如人立。古人称:“泰山有丈人,徂徕有贵人。”
光化寺 光化寺位于徂徕山东南麓(见《光化寺》条目)。
寺北门路东有巨石,名“将军石”,高1.9米,宽2.4米,厚1.2米,上刻北齐武平元年(570)梁父县令王子椿隶书《大般若经》,计89字,字径13厘米。
寺东南路西有墓塔林遗址,今存塔石数十块,为元明遗物。
墓塔林东是映佛岩,耸峙陡险。其巅有巨石,南壁刻王子椿隶书《般若波罗蜜经》,共131字,存85字。其字古拙苍润,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宋代赵明诚《金石录》、清代冯云鹏《金石索》载其文。
映佛岩东为黑山,又东为松山,上有松岩洞;东南为周蒙山,山上有周蒙洞,两洞可通。
礤石峪 位于徂徕山南麓。此处群峰簇列,一水曲环,松柏掩映,云霭满谷,清道光年间《泰安县志》称其为“徂徕第一奥区”。谷内有古道观遗址,原为巢父庙,后称隐仙观(见《隐仙观》条目)。
隐仙观东侧岭上有巨石,传五代时后唐隐士陈抟曾憩眠石上。其北为于氏炼丹处,有炼丹石屋、天然石洞、石门、石床、石枕、石鼎、石灶等,赵国麟题“炼丹灶”。其北为贵人峰,峰西有于氏葬衣冠冢。
峪南为清风岭,因高可避暑而名。岭下为卧石山,奇石络绎如群羊。西为天平前寨,即赤眉军山寨,垒石为台,基址犹存。
清人徐德谦有《礤石峪诗》:“苍黄变丛枝,殿阁山峥嵘。仰面孤峰插,回头嶂叠更。马登岩径险,人到石梁平。山犬当关起,唁唁吠履声。”
竹溪 位于徂徕山西南麓乳山下(见《六逸竹溪》条目)。
竹溪东南为三岭崮。其巅三峰突兀鼎峙,又名三台山。北岩为独秀峰,下有李白书刻“独秀峰”。上原有九龙宫、玉皇庙、山神祠,今已无存。峰阴有金大定年间石震题:“徂徕居士石震过独秀峰,览太白遗刻有感,题识于后。婿党怀英偕行。”
独秀峰后峪有著名景观“徂徕夕照”,旧时为泰安八景之一。每当夏、秋雨后黄昏,山青树翠,夕阳穿云拨雾,余辉洒向崇山峻岭,经交叉折射,苍松翠柏、叠嶂层峦、碧水奇石、牧童樵夫等,若明若暗,变幻莫测。夕阳裸露时,数里之外景物若在眼前,薄云蔽日瞬间,风光物态扑朔迷离,顿生海市蜃楼之感。清人林杭学咏诗:“独秀峰前落照红,千岩飒飒晚来风。竹溪云径层岚掩,桑海霞楼倒影空。石涧苍松明灭外,金支翠羽有无中。”
乳山西北有毛姑庵遗址,元初毛仙姑在此修持达30年余,后兖州节度使时宥为嘉其行,在此修墓,更其地名为毛媪谷,俗称毛老谷。谷东北两山渐峻,溪谷愈狭,山腰有巨石,上有时宥题刻。周围有“玩峰亭”“重修上清之观”“密真堂”诸刻。
徂徕山西南团山下有大寺,古称四禅寺,北齐河清二年(563)创建,历代重修,清乾隆年间被暴雨冲毁。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此组织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创建徂徕山抗日根据地。今为徂徕山林场驻地。院内有“徂徕山起义遗址”标志碑,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日,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中共山东省委在大寺遗址前马头山建纪念碑,徐向前题“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隶书碑文。碑体雄伟,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中军帐 位于太平顶西北(见《中军帐遗址》)。
中军帐之东有金鱼石。旧传岩石中藏神鱼,一夕风雨交加,巨石自裂,神鱼化龙飞去。今壁上有鱼状痕迹,与仆地仰卧之石上的鱼痕大小相符,赤黄莹然,金鳞闪烁,自然天成。上有明嘉靖十二年(1533)泰安知州许应元题“金如石”、举人封尚章题“金鱼石”。其旁又有巨石高耸,上立石剑,仅露剑口,古人附会当年仙人持剑劈石取金鱼,留其剑柄为记。
石东为长春岭,岭下有徂徕书院遗址。宋初学者石介在此筑室讲学,称讲书堂,俗称徂徕书院。其旁有读易堂,石介门人姜潜,在此随师学《春秋左传》《易经》。石介在蜀时曾寄姜潜诗句:“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卷书。”北为天平后寨,即樊崇聚兵之地,赤眉军演武场、柱窝等遗迹尚存。
秋千架 又名秋千峰、角山,位于主干公路路南。密林处两峰对峙,相距数十米,险峻陡峭,直插云霄。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二《舆地志山水》记载:“角山两峰并峙,三石悬立,曰‘秋千峰’。”是传说中泰山奶奶荡秋千的地方。
中军帐之北为玲珑山,因秀拔玲珑而名,又称空空山。其上有野人洞,又称走神洞。唐开元年间王希夷隐此。唐玄宗封泰山时,王氏已90余岁。玄宗“与语甚悦,拜国子博士,听还山”。其洞上依峭壁,下临绝壑,周围山石嶙峋。洞口南向,顶为巨石挤压而成,极险峻。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泰安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曾居住于此。
竹溪庵 位于中军帐西北(见《作书房遗址》)。
石介墓 位于徂徕山西北麓桥沟村南、北望庄北(见《石介墓》条目)。
十八连潭 位于徂徕山北麓,原名龙湾西峪、龙湾大沟,上池西坡各山谷之水汇集中军帐山溪流入此峪,常年流水不断,形成十八连潭景象。整沟长约3公里,上段地势平缓开阔,流域面积大,水源充足;中段地势陡峭,树藤缠绕,枝繁叶茂;下部谷宽底平,奇石遍布。两侧山峰挺拔峻峭,植被茂盛,峭壁、流水、潭瀑相连,一步一景,让人流连忘返。
龙湾 位于十八连潭谷口,沟中之水酷似玉龙跌入岩壁之下,一潭碧水清澈如镜,其深莫测。潭瀑相连,空谷回响,连绵不断,在群山异峰间形成了绝妙的山水画面。
濯龙湾大峡谷 位于徂徕山北麓,有二十一曲十四潭之称。此处连潭飞瀑,迸珠溅玉,奇石遍布,还有众多传说故事。峡谷全长4000米,沿谷上行,逶迤曲折,移步换景,最终可达太平顶。两侧山峰悬崖垂直高度可达130余米,谷内流水清澈,四季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