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屯洼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83&run=13

稻屯洼,位于东平县城西8公里,东经116°19′~116°27′,北纬35°53′~35°59′。其范围在东平镇的稻屯、石楼村北,豆山村以南,为境内北部山区中小河道及坡水的积水洼。东平旧八景之一的“稻蒲荷香”即是此地。1954年国家将稻屯洼确定为大清河特大洪水滞洪区,同时修建了围堤,开挖了排水沟渠。稻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成一个封闭盆地,总面积66.1平方公里。该区域内有自然村63个,可耕地7.3万亩,设计蓄洪库容1.59亿立方米,临时爆破泄洪口(东平镇马口)设计宽为42米,进水流量为1000立方米/秒,王台泄洪流量为50立方米/秒。
稻屯洼担负着东平镇、老湖镇两乡镇部分涝洼区的排涝任务,其控制排涝面积为5.62万亩,受益面积7万亩,总汇水面积272平方公里。常年水面2万亩,外围浅滩地1.7万亩。
稻屯洼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大陆季风影响,冬春季多风少雨,夏秋季炎热多雨,构成了东平县春旱夏涝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3.3°C,年际差0.9°C。风向主要为两种: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年无霜期平均201天(最多232天,最少177天)。夏秋两季,经常出现暴雨成灾的现象。据1956~1999年的降水资料显示:全县常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其中1956~1989年降水平均624.4毫米,最大降水量1161毫米(1964),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4.4%,而春季(3~5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4%。
稻屯洼因系大清河、汇河的冲积物而形成,故其土壤结构为黑色淤泥质粘土,一些地方为砂土、亚砂土;又因属滞洪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深埋在2.0米左右。易涝底部为前震旦系变质岩等。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稻屯洼不仅具有大清河泄洪、东平镇和老湖镇涝洼区的排涝功能,而且还具备天然景观旅游区的条件和特色。2005年5月20日,建设部将其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稻屯洼景区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观赏侯鸟的乐园:到稻屯洼旅游,可以与过往的众多侯鸟近距离接触,通过喂食等途径,增加与动物的交流、互动,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及鸟类的意识;二是游稻屯水乡:游人可以划船、骑自行车、步行等形式,尽览稻屯水乡蒲苇吐翠、鱼跃鸟鸣、瓜果飘香的江南式风光;三是感知水洼百草:到稻屯洼游览,可融入自然生态之中,与百鸟为伍,和百草为伴,看百草舞动,闻绿草清香;四是享渔家之乐:到稻屯洼旅游可以登上渔家船小憩,吃渔家饭,与水中鱼儿一同嬉戏,尽享渔家之乐。
管理与开发 东平县对稻屯洼实施了两大重点工程,即建设两大基地:一是实施围堤外1.7万亩涝洼地及围堤内5000亩浅滩地治理开发工程,以形成台田和鱼池,采取鱼粮、鱼桑、鱼果、鱼鸭等多种模式,旨在建设万亩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实施湖内围堤换水工程,将1.5万亩常年积水区切割成方,将污水滞留在5000亩的区域内,再通过围堤换水,反复过滤、渗透,以形成万亩可利用水面,建成万亩莲藕基地。

【附录】

咏 蒲
宋·刘敞
青青水中蒲,根叶自勾带。
今我不如彼,望君万里外。
青青水中蒲,秀色宜三春。
常苦秋气旱,飘飘悲路人。
青青水中蒲,谁能移之陆?
妇人系所徇,憔悴甘独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