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山水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73&run=13

彩山水库,位于汶河支流淘河上游,泰安市城区东南,徂徕山北麓,北临京沪高速公路300米、泰新公路1000米,东靠枣徐公路2000米。东经117°22′25″~117°23′14″、北纬36°04′30″~36°05′15″。海拔174米。是集防汛抗洪、抗旱防灾、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和生产经营性中型水库。
彩山水库总库容为165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60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347公顷,实际灌溉面积667公顷。控制流域面积37.5平方公里。水库大坝为土心沙壳坝,长1350米,最大坝高24.5米,坝顶宽6米,坝顶海拔184.5米。坝坡迎水面坡度1:1.5,背水面坡度1:2~1:2.5,坝脚排水体长500米,高2.5米。水库溢洪道在坝右端,宽70米,设计底海拔179.4米,最大泄洪量1392立方米/秒,达到防御山东可能最大降雨标准。大坝两端各建1个放水洞,均为钢筋混凝土管,内径1米,进口底海拔168.5米,设计流量2立方米/秒,平面钢闸门。
该水库原为小(一)型水库。1977年10月15日,中共泰安县委组织开工扩建,由当时泰安县崅峪、徂徕、范镇、邱家店4个公社的2万多民工施工。工程共动用土石方214.5万方,工日473.1万个,投资868.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5.69万元)。于1978年8月竣工。经省检查验收被评为质量最好的工程,受到山东省水利厅通报表扬。1981年续建大坝迎水面石护坡5700平方米,整修4000平方米。1982年安设大坝沉陷位移观测点。1983~1984年,建坝背水坡排水沟。
1978年水库建成后,每年蓄水量一般在800万立方米左右,蓄水最多的年份1978年达1100万立方米。每年农业灌溉供水共1300万立方米。库区养鱼水面51公顷,年产鲜鱼1万~3.5万公斤。
彩山水库整个来水区域和流域面积,属于徂徕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水库环境十分优美,水质良好,1994年即被泰安市列为泰安市城区供水后备水源地。区域内名胜古迹及现代遗存甚多。著名抗日革命烈士洪涛就是在库区劝礼村的一次战斗中旧伤复发而牺牲的。水库大坝脚下的城前村有汉代“燕语城”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水库上游有农民起义军遗址马场、中军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自然景观龙湾地质公园,有古建筑三圣观,有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等。1993年,国家对彩山水库坝址保护区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墓进行了整修。另外还对流域内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进行了维修复建,大大改善了景观环境,成为旅游胜地。
1978年成立泰安县彩山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3人。1984年工作人员增至13人。目前为彩山水库管理局,属岱岳区水务局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有编制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