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前水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70&run=13

黄前水库,位于石汶河上游,岱岳区黄前镇黄前村北,距泰安城市政中心东北方向16公里。东经117°12′49″~117°15′7″、北纬36°17′56″~36°19′50″。海拔185米。泰安市区工业和生活用水主要水源之一。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水力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泰安市重点水库。
水库总库容8248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5913万立方米,死库容440万立方米。水库养鱼区320公顷。是泰安市境内最大的水库,被山东省水利厅定为大型水库管理。
黄前水库所拦截的石汶河上游流域呈扇形,为泰山山区。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92平方公里。本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5℃,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多年平均降雨78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年降雨量的75%左右。
黄前水库于1958年5月动工兴建,1960年汛期蓄水。之后停建。1966年复工续建,1967年11月基本建成,完成大坝和溢洪道(闸)工程。1976年加高拓宽大坝,增加两孔溢洪闸和非常洪水溢洪道,次年全部竣工。从1958年至1976年,三次建设共投资896.92万元、用工860万个、完成土石方350.1万立方米。2003年4月,黄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经三年施工,完成大坝、溢洪道(闸)、放水洞、管理单位建设等工程,使防洪标准在原来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输水洞、溢洪道(闸)等组成。大坝为粘土心墙沙壳坝,总长1530米、高33.3米,心墙插入岩基0.5米以上。有输水洞两个,右洞为主洞,钢筋混凝土管,设计输水流量15立方米/秒。溢洪道建闸7孔,每孔净宽10米,最大泄洪量4050立方米/秒。黄前水库工程等别为三等,主要建筑物为Ⅲ级,次要建筑物为Ⅳ级。在总干渠上建有二、三号水利发电站。
黄前水库启用后,对下游防洪起了重要作用。溢洪闸下游310米处是济临公路桥。大坝以下保护农田2万公顷,人口30万。设计灌溉面积77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70公顷。灌区效益显著,建库前粮食平均亩产175公斤,建库后粮食平均亩产450公斤,最高的721.5公斤。
黄前水库敷设西干渠一条,全长50余公里。穿过泰安市城区把水库水调引到岱岳区满庄镇的响水河水库,渠道除石砌明渠外,东起岱道庵、西至御碑楼穿越泰安市城区部分和对臼岭开凿部分为石拱暗渠,长度为9.5公里。
1958年以来,对黄前水库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先后建成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4座、塘坝24座,总库容1337.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45万立方米,分别占黄前水库相应库容的15%、17.6%,总控制流域面积134.7平方公里。另外还整治工业及生活废物污染,进行环境保护综合治理。
黄前水库水质优良。1992年12月,开始向泰安市城区供水,日供水5万吨,2002年二期供水工程完成,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占泰城总供水量的43.5%,是泰城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为加强水库管理,1961年建立泰安县黄前水库管理局,1984年5月,改称水库管理处,现又复建为岱岳区黄前水库管理局,工作人员50人。水库建成运行40多年来,对促进泰安市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