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山革命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614&run=13

徂徕山革命遗址,位于徂徕山西南麓。由徂徕山起义遗址大寺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纪念碑”组成抗日战争革命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西南麓的大寺(四禅寺)前举行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誓师大会,宣布举行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打响了山东省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起义队伍以徂徕山为根据地,转战于鲁中南地区,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为创建鲁中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这就是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这支起义队伍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功勋卓著,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
徂徕山位于山东腹地,北距泰山29.7公里,与泰山相称姊妹山,也称南泰山;南临曲阜30公里,西靠大汶口文化遗址20公里。徂徕山交通十分便利,东有国防○九公路穿山而过,北有京沪高速公路临山而建,西有泰安至良庄镇的一级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徂徕山内有穿越东西的干线公路30公里。地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位于徂徕山起义旧址大寺西南500米的马头山上。北纬36°2′25″,东经117°13′42″。海拔156米。1987年10月,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由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1988年1月落成。纪念碑下有5段50级石阶直通碑前;其寓意为:50级台阶,代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至建碑时50周年;5段台阶,代表抗日战争的5个阶段。碑高23米,其中碑身高18米,底座高5米,碑体呈四面方形,坐北向南。碑身用573块泰山花岗岩石精砌而成,取武装起来参加抗日之意。纪念碑阳面镌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12个镏金大字,字径80厘米。碑阴面刻当年参加徂徕山武装起义的老战士、时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六中队队长、全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撰隶书铭文,字径15厘米,计807字。
纪念碑建立以来,前来瞻仰凭吊者络绎不绝,每年达上万人次,已成为各社会团体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大寺遗址 (详见《大寺遗址》条目)。
徂徕山革命遗址,1957年7月4日,泰安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应保护文物古迹。1977年12月23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安市及郊区人民政府在大寺山门前面建立了重点文物保护标志碑。

【附录】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铭文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者疯狂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深重危难,亿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央“到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迅速率领机关干部和济南市一部分党员,分批先后由济南迁至泰安,和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省民先队、平津流亡学生组成一支抗日救亡队伍。在泰安地下党的全力配合下,分赴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地,深入农村城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控诉日寇侵略暴行,激发并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抗日救亡斗争。同年十一月,省委在泰安篦子店召开省委紧急扩大会议,充分研究了当时的形势和条件,毅然决定武装起义,并对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省委率领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及爱国志士约二百人,集聚徂徕山大寺,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任命洪涛为支队长、黎玉为政委。不数日,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地抗日武装在我党的领导下,纷纷携带长矛、大刀、火枪、土炮,会师于徂徕山光华寺,汇集成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装,举起了山东敌后武装抗日的义旗。四支队成立伊始,即重视党的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宣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苦练杀敌本领,发动人民群众机智地捕捉战机。初战寺岭,大振军威;再伏四槐树,痛击日寇,继又进占莱芜,攻入博山。连续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广大人民抗日杀敌的决心,扩大了抗日武装,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并在仁至义尽后,被迫反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四支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了锻炼、发展和壮大。至四月份莱芜整编时,已成为拥有三个团四千余人全省抗日劲旅。徂徕山起义,是我党在民族存亡危急之时,领导和组织的山东人民英勇抗战的壮举,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同时还在战斗中壮大了党的力量,培养了大批干部,创建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徂徕山起义军民抗击侵略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垂范后来!爰立此碑,以铭永志。武中奇书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八八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