铧山石刻造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606&run=13

铧山石刻造像,位于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一村北邻、铧山背面的朝阳洞内。铧山海拔287米,山峦逶迤似龙形,悬崖突兀,怪石嶙峋,东经116°16′,北纬36°08′。1996年12月,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铧山石刻造像所在的山洞口上部刻有“朝阳洞”3个楷书大字,其左右两侧又分别有一洞口,三个洞内部互相连通,皆属自然石洞。朝阳洞内有圆雕造像两尊,一为白衣大士观音像,一为护法韦驮像。观音像为坐式,面北,似坐于石椅上,右手抚膝,左手抚椅肘;头戴帻巾,身披斜领博衣,内着僧祗支;面部上宽下窄;像高1.2米,宽0.75米,在造型上与其他地方所见的观音像略有不同。韦驮像,面东,已无首,呈结跏趺坐式,右手抚于凸腹上,左手握一物置于左膝上,领下垂佛珠,像高0.8米,宽0.46米。经东平县文管所专业人员考证,此两尊造像应为明代人所雕塑,造像雕刻细腻逼真,栩栩如生。朝阳洞内还有明、清所立的碑刻3方,一为“开山碑记”;二为“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铧山朝阳洞白衣观音记”;三为“阿邑铧山佛洞碑记”。其他两个石洞内无造像和碑记。
铧山之阳还有碧霞元君洞一窟,亦系自然石洞稍加工而成,洞口砌有墙和门,洞室前部较大,向内渐次狭窄,其前部洞高3米,内深约20米。洞内置一神台,上供碧霞元君塑像,高1.7米,面目慈祥,端庄静雅。除此之外,还保存有碑刻4方,最早的为民国元年(1912)“善士题名碑”。铧山西麓有古“白云泉”一眼,泉侧有康熙年间题记,泉下万仞高崖,泉水涌出流下,溅沫迸珠,如丝丝细雨,生云化雾,堪称奇观。铧山的奇石也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景观,有“狮子峰”、“扇子崖”、“龙虎斗”、“天鹅卧”、“回马石”、“渡仙桥”、“瞻岱穴”和“一线天”等自然景观10余处。
铧山景观现虽未被正式开发,但如今游人却甚多。人们登上铧山极顶,南眺东平湖,碧波万顷,帆影如织,雄伟壮观;北望浪溪河,如玉似练;另见东西两面的群山相列,云雾缭绕,不失为东平湖北畔一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