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石窟造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603&run=13

龙山石窟造像,位于东平县东平镇牌子村北的龙山之阳,与龙山书院毗邻。东经116°31′,北纬35°54′;龙山海拔236.6米,山势峻丽,南临大清河。龙山石窟造像2006年12月31日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光绪《东平州志》载:“水经注汶水又西经危山南世谓之龙山也,旧志州东四十里两山环向如蟠龙状,梵宇蘬峩,前有圣井,井水甘冽似惠泉,上有石洞刻西域梵像,与危山诸峰虚岚若接,郦道元指此为峗山。”龙山石窟造像居于悬崖之上,石窟为人工雕凿,窟外修建一石砌石室,门上镶嵌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题额刻石,文曰“饭王太子殿”。窟内正壁高浮雕一佛像,高3.6米,为站立像。造像面相为高肉髻,宽圆脸庞,眼部呈凸起状,未刻眼线,厚唇,颈饰蚕节纹;胸部略鼓,左手下垂五指伸开贴于体侧,右手屈肘上举,掌中托一圆珠;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刻线较粗。整尊造像虽有未雕刻完成之嫌,但体态设计比较丰满健硕,具有唐代造像的风格和特点,应为唐代时期的佛造像。像窟石屋门题额下刻有一首诗赞曰:“无始以来不记年,万代第一是龙山。诸君弃舍皇宫院,却奔深山作茅庵。好景致□有井泉,佛殿山门在中间。太子看了心中喜,松柏长得伴春天。”落款是“云峰道人题,嘉靖二十二年岁次癸卯”。造像的右侧有两处呈碑状的题记,惜因风化严重不能识读。附近山崖还有“水流山峙”大型摩崖刻石,隶书,字径50厘米,清嘉庆丁丑(1817)由李廷琦题写。
龙山石窟造像以下为龙山大云寺故址,创建于宋代,历代都有重修,建筑面积很大,惜建筑早已损毁,仅留有建筑基址。现还保存有“重修大云寺碑记”等仆地碑刻10余块,以及如题刻有“弘治五年捐款人”的石立柱20余根。
根据古代佛家造像的有关资料,手中托圆珠者,一般为地藏菩萨或药师琉璃光佛,因此可以判定龙山石窟所刻造像,应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药师琉璃光佛。
立足于龙山石窟造像地处,可南眺汶上城高耸的佛塔,俯瞰脚下汶水西流,再伴以身边誉为“东平古八景”之一的龙山胜景,确实给人一种心旷神怡、雅然超俗之感,不失为一处人文与自然交融的旅游去处。

【附录】

登龙山寺
清·萧鹏程
美尽东南第一峰,河为襟带岱为宗。
危楼杰构云连幕,绿树阴森楷与松。
峭壁犹存梵子像,隆中谁识武侯容。
老僧为我指名姓,更有湾湾涧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