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里山摩崖造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598&run=13

司里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戴庙乡东北部的司里山山顶。司里山又名棘梁山。东经116°08′,北纬36°00′。1992年6月12日,司里山摩崖造像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泰安府志》卷三《山水志》载:“棘梁山,州西四十里,山巅石崖东、西相判,横石其上可通往来,名曰‘天桥’,南北有小石洞,镌佛像数百。”司里山峰顶北部突起两块平顶峭壁巨石,呈东西并列状,中间有约1米宽的裂隙分开。佛造像主要集中在两峭壁巨石的东、西、南三面,遍刻有不同时代、不同体量的佛陀造像千余尊,比较完整清晰可辨者有600余尊。
东崖则多为北齐、唐、宋时期的造像。其中东崖南面的北齐“一佛二弟子”造像为主体佛刻,佛头几乎与摩崖顶端齐,佛像高6.8米,结跏趺坐,佛首螺肉髻已严重残损;宽圆肩,双肩略耸,胸部较鼓,腹部略平坦;面相宽圆浑厚,两耳垂肩,高鼻深目,眉间有突起白毫,表情凝重;手施说法印(残损严重),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衣纹流畅呈平直阶梯状。主佛左右侧的弟子像刻立于莲花基座之上。该组造像皆已无首,佛身亦严重残损,尤其左侧的弟子像基本残没。从此组佛造像的组合到雕刻形象特点看应属北齐时代的造像风格。其右下方还有一尊北齐皇建二年(561)下生题铭的弥勒站立像,高32厘米,着通肩式衣,衣轻薄贴体。北齐“一佛二弟子”主像虽无纪年题铭,但应是早于皇建二年的造像。东崖的东面横凿长浅龛二层,下层造像较小,题记有北齐乾明年号。上层有北齐《般若波罗蜜多经》刻石一片,南北长12米、高2米,隶书,字径16厘米,与泰山经石峪字体相近,该石刻被后世打磨严重。崖西面有横浅龛7个,小龛18个,龛内造像1~7尊不等,多呈北齐时代特点。
西崖多唐宋造像,有一佛二菩萨、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等组合像,其中唐代造像多为武周时期的造像,均展示出唐代成熟时期的造像特点。造像多通体磨光,面相浑圆丰满,有的颈饰蚕节纹且眉间有突起的白毫相,发髻有螺髻、涡髻、高肉髻等,着通肩双领下博垂式衣。佛座多圆形束腰仰莲座。宋代造像几乎囊括了整个宋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造像多神情丰富、雕刻精细,五官比例适度,几乎近于真人形象,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更体现出了佛教造像的演变规律。崖东面下部有二横长龛,分别雕17罗汉、20罗汉,皆坐像,高近1米,旁有唐圣历造像纪年,罗汉造像均神态各异,动作丰富,栩栩如生。崖东南面最上端的尖拱形龛内有一佛一弟子像,佛像体稍前倾,目光俯视,双手合什,似在注视着世间的沧桑,雕塑形象十分生动可人。
南崖风蚀比较严重,多为唐宋时期的单体佛像和罗汉像。
司里山摩崖造像时间延续长、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造像,而且还掺杂有一定数量的道教、儒家的造像。如在东崖南面的下端就有一宋代“三教通连”造像,即东刻“释迦牟尼”、西刻“文宣王”(孔子),中间刻以“老子”,每尊主像左右又各立一弟子像,这显然系道家所为,是研究中国宗教史的有价值史料。
司里山造像中铭文众多,几乎每像(龛)旁边都有刻字、纪年题记,铭刻字数长者达500余字,这些造像题记对于研究司里山古代佛造像,考证研究区域历史和中国佛造像艺术发展史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从题记内容看,司里山摩崖造像者除较多涉及地方官吏和周边百姓外,还有许多京城的高官显贵、官僧以及山西等地的商人,足见当时的司里山佛地影响之大。
司里山摩崖造像不但在数量上称冠鲁西,而且在中国造像艺术的研究方面也具有一定价值。如北齐的“一佛二弟子”主体雕像,其高度在中原一带并不多见,堪称“中原北齐第一佛”(洛阳龙门石窟中的最高北齐佛像仅3.2米)。再如皇建二年的弥勒下生像,是弥勒佛形象的最早表现形式;弥勒像一般为趺坐像,而此处表现为站立势,较为特殊。另有唐代长安三年(703)弥勒像,表现为双腿下伸斜向内收的半跏趺坐式,对于研究弥勒佛演变规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造像中的“无量寿佛(高1.8米)”像,则又体现出了净土宗教信仰在当地民间的影响。尤其宋嘉祐二年(1057)“三教通连”造像,则真实反映出宋代封建统治阶级力主三教调合、依附儒家理论的基本观念,虽然从此处造像排列位置看,还没有完全体现出佛、道二教依附儒家理论的思想,但司里山“三教通连”造像在中原地区同类题材的雕刻中属最早的一处,它对于研究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资料价值。
在西崖的唐代造像题记中,还发现武周时期的造字10余个,传说武则天造字19个,这对于研究武则天造字和中国文字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司里山摩崖造像的存在向人们展示出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一是宋代造像题记囊括了整个宋代的各个时期,在宋代大规模开凿摩崖石窟呈衰退趋势时,为什么东平却出现了如此众多的佛教造像(其他还有青峰山宋代摩崖造像等);二是司里山山体不大,为什么却遍布佛道家的寺观庙宇,根据碑刻看,主要有娘娘殿、玉皇殿、大雄宝殿、七神堂、镇武庙、吕祖阁、奎星楼等,这是否与司里山所紧倚的繁荣古运河文化有关。
司里山摩崖造像历时1500余年,好似一部中国摩崖造像艺术的教科书,又可称为一处“鲁西石刻博物馆”,它对于研究中国宗教史、美术、书法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几年来,社会对于司里山摩崖造像的认识和研究逐步得到重视,先后在《齐鲁文化大辞典》《山东省志》《山东风景名胜词典》等书予以注录。但今后还须从宗教史、佛教艺术、书法艺术诸方面加强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以充分挖掘和展示它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好地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