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东平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59&run=13

京杭大运河,俗称运粮河,是世界上开发最早、河道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最早开凿于公元前486年的吴国王夫差时期,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开挖整治,到元代形成南自杭州北至北京,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全长1794公里的南北大运河。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6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京杭大运河东平段,从济宁的张坝口入境,沿梁山县与东平县界北趋,至东平县大安山入东平湖一级湖,又经戴庙至十里堡出境,全长30公里。东经116°02′~116°19′,北纬35°46′~35°59′。河道最宽处120米,最窄处残存40米。
自元代开通由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后,京杭大运河便流经东平,使东平成为漕运要枢,历时600余年。江淮一带的漕粮每年400万石皆取道于此运往京都。古时的运河沿岸集镇曾商旅云集,店铺遍布。河道上下,白天船只云集,往来不断,樯桅林立,船帆蔽日;夜间桅灯高挂,渔火满天,人们把这一壮观景象称之为“会河帆影”,为东平旧八大景之一。
元朝时期,为沟通南北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为解决江淮水运不通,命兵部尚书李奥鲁赤等自任城(今济宁)开渠达于须城(今州城)的安民山,计75公里,这一段为济州河。汇汶、泗之水于金山坝,经天井闸分流南北。其西北流到须城安民山,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后因海口沙淤,船运受阻,加之陆路困难,至元二十六年(1289)又遣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尚书李处巽同漕运副使马之贞等,自安民山南开河,经袁口、安山闸、寿张、张秋、东昌(今聊城)至临清到达御河,计125公里,这一段为会通河。与此同时,沿河还建立闸坝31处,以控水流。京杭大运河东平段,后因水源不稳定,水浅河窄,不胜重载,故漕粮北运仍以海运为主,至元末基本废弃不用。
明代,循元代运河故道,对局部河段进行了改善疏浚,使运河上下畅通。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黄河决原武(今郑州北)黑阳山,由郓城西河口漫过安山湖,会通河遂淤。漕粮由江淮运至原武,再由陆路运至卫辉入河,劳资昂贵。明永乐九年(1411),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书永乐皇帝浚之会通河通漕。永乐答允,命尚书宋礼及邢部侍郎金钝、都督周长发率山东六郡15万人夫疏通了会通河。宋礼采纳汶上白英老人的建议,筑戴村坝,遏汶水三分南流经汶上入南旺湖,建闸21座。七分北流,接济会通河,建闸17座。南北分流济运。又因袁口以北元运河被淤,安山、寿张等闸频受河患,乃由袁口北运道东迁,循金线岭东,又北经靳口、安山镇(今大安山)、戴庙西,北达于张秋。自张秋南至袁口,新开运道60公里之多,此西距元代的寿张运道15公里之多。明代的运河南自靳口入东平境,又经安山入东平湖,至戴庙出境,全长30公里。
清初,由于实行海禁,南粮北运主要依靠大运河运输。清嘉庆元年(1796)以后,因运河逐渐失修,致不能全线通航,每年北运漕粮不过10万石。1855年,又因黄河夺清入海,运河堤一度冲毁,运道涸竭。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漕运终止。不久,黄河至临清段不断淤为平陆。东平县境内的运河曾于安山镇西下渡口北,开新坡河以通盐艘,使其北经马庄、窦庄至张家口入大清河。
民国年间,京杭大运河仍南自靳口入县境,经安山镇至戴庙,抵阳谷县,共30公里。1940年始,从靳口至安山一段,共18公里,为东平县与昆山县(今梁山)的分界河。1958年扩建东平湖水库之后,运河改走湖西围坝外国那里村穿过黄河,将原运河在张坝口处截断。1963年水库改建,修复二级湖堤时,又在安山镇与刘口之间堵塞。
现存的运河东平段基本上是明、清故道,全长34公里。该运河从汶上县张坝口进入东平,首先至新湖乡小河涯村,向北至梁山县靳口村,再入东乎臧庄段运河,西北流经王思口、王仲口、鲁庄、常仲口、北王洼、安山段进入安山湖(东平湖),再西北行经戴庙、五里堡、十里堡段进入黄河。总体流向是东北西南向,但其中河段多曲折,有许多河湾、河滩、堤湾。从现保存完好的情况看,原来河道宽窄不一,宽度在30~100米之间。
新湖乡运河段即小河涯段、臧庄—王思口段、王仲口—鲁庄段、常仲口—北王洼段运河中。新湖乡属于二级湖,境内河道使用、废弃情况基本一样,1959年秋天试用蓄洪时,乡民迁出。1960年迁回后,运河沿线村庄在运河废弃后垫房台使部分河堤遭到损坏。
商老庄乡段运河即安山段、东平湖段运河。安山段运河堤,1959年修筑东平湖堤时大部分运河河堤被使用,少部分被村民夷为田地。东平湖段运河基本是现在的东平湖西南堤段内侧,已全被湖水淹没。
戴庙乡段运河即戴庙—五里铺段、十里铺—黄河段运河。戴庙闸东、西一段运河河道保存较好,1958年修筑东平湖堤时有过维修。五里堡村庄坐落在运河堤上,河堤得以保存,其余河堤包括十里堡段基本不存,河道轮廓清晰。

【附录】

发东平
明·廖道南
粤从神禹圣,浚用防冀州。
碣石镇瀛岛,嵯峨郁蛟虬。
东原既底平,百川皆东流。
海若鼓飞澜,川后时出游。
世邈古道湮,沧桑复谁谋。
前元创运道,凿渠引龙湫。
移山奔巨灵,填海潜阳侯。
明兴御天轨,百神翕怀柔。
漕輓联巨舰,不必劳军牛。
祗役泊兹土,日夕烟光浮。
津吏候沙渚,箫鼓下中流。
逖哉藉宠灵,良士弥休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