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竹石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580&run=13

风雨竹石刻,原在肥城市老城镇的关帝庙内,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现仅存仿制石刻于肥城玉都观院内。
据清嘉庆《肥城县志》记载:“风雨竹石刻旧在城西南四十里隆庄关帝庙中,今嵌于大成殿后壁”(指老城文庙大成殿)。
仿制的风雨竹石刻,高1米,宽0.9米,厚0.2米。1958年曾镶于群英水库石坝,拆下后先放于文庙大成殿,后移存于肥城市文管所,现在肥城玉都观院内。
现存“风雨竹”石刻画面以两株在风雨中飘摇的竹子组成。左为“风竹”,右为“雨竹”。“风竹”高度约占刻石的一半多,竹叶横写,随风而动精巧的排列为上下两层,以竹叶构造字的笔画,自下而上组成两句五言诗:“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雨竹”的高度、形式与“风竹”大致相同,只是叶端刻有下垂的细线,似雨水在顺叶而流,也似竹叶自下而上组成两句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画面以平面阴刻手法雕成,看似画,实为字,寓诗画于一体。
相传“风雨竹”为三国时的关公所刻。当年,曹、刘徐州之战后关羽被俘,曹操爱惜关羽之才,曾安排“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金,下马银”,赐美女侍侯,以高官厚禄相诱,劝降关羽,而关羽以忠义为本,不为所动。他在“挂印封金”辞别曹操后,路遇风雨,在紫云桥下避雨,用其青龙偃月刀尖在石板上刻下了这幅以诗组成的“风雨竹”,以竹喻志,以画藏诗,委婉向曹操表明心迹。曹操得到这块石刻后,对这位财贿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移其志的关公赞叹不已,倒恨自己福薄留不住这位天下义士。
关于风雨竹石刻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明朝末年的一天,突降暴雨,隆庄关帝庙被淹没,“风雨竹”被冲走。当时的肥城知县王维精,陕西人,爱好书法绘画,喜爱文物,听说隆庄风雨竹被冲走,立即派人多方查找,终于在下游的泥沙中发现,令人运到县城,嵌在文庙大成殿墙上,天天欣赏。隆庄人不愿意,想把风雨竹要回,有人出主意说:“我们重建关帝庙,有了庙后再去找县太爷讨回。”在重修庙期间,王维精亲自到了一趟隆庄,对修庙人说:“移走的风雨竹,已嵌在大成殿上了,不要再弄回,这里可以再刻一块新的,我提几个字,一块刻。”王维精的书法远近闻名,听说县太爷题字,大家欣然同意,王知县饱蘸笔墨,写了赞颂关公的“超群绝伦”四个大字,嘱咐先把“风雨竹”刻中间,几个字摆四角。为了使后人相信是真迹,随后又写了“风雨竹,真笔迹”六个大字刻于风雨竹的背面。县太爷走后,没有一个石匠敢伪刻这被称为“真笔迹”的“风雨竹”。四角刻有“超群绝伦”的迎壁,时至今日还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