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兀博罗讙畏答神道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560&run=13

忙兀博罗讙畏答神道碑,全称《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现位于岱庙炳灵门以南。东经117°07′33.7″,北纬36°11′34.1″。元延祐四年(1317)立。
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溪(指泰山西溪)水东折经元忙兀博罗欢墓北,俗称土公土母。南一里有丰碑,额曰‘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延祐四年四月姚燧撰,并八分篆额。文起南面而北,上截字犹可读,下截多残缺。墓西有擂鼓石。”忙兀博罗讙畏答神道碑,高7.39米,宽l.79米,厚0.6米。螭首龟趺形制。龟座高1.09米,宽1.87米,长3.8米。碑阳、碑阴各刻文37行,满行99字,凡3684字,字径3厘米。碑刻字为隶书。额篆“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共14字,其中“大元”2字横列于上,其余l2字作3行竖列于下。该碑文洋洋三四千字,详细记述了忙兀博罗讙一家三代,在大蒙古元朝建立和巩固政权中,浴血奋战,征战于山东、燕南、云南、甘陇、中原、江南等地,屡建功业的辉煌经历。其情节描述与《元史·列传八·博罗欢》的记载基本一致,是研究元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此碑原立于泰安城西旧教场的武穆王祠(即今山东农业大学南门以南约300米处)。清末碑仆地,阴面在上,后经长期践踏磨损,故碑阴文全部泐蚀,碑阳文亦泐蚀过半。该碑文由元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大文学家姚燧撰书,在文词、书法方面都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造诣。为妥善保护这一重要古代碑刻,于1979年移至岱庙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