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山西会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510&run=13

大汶口山西会馆,位于岱岳区大汶口镇。东经117°5′59″,北纬35°56′59″,海拔100米。清代建筑。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院落坐西朝东,在大汶口镇南门街南首路西,南紧临大汶口古石桥。会馆南北长约76米,东西宽约35米,占地2283平方米。分为南北两院。会馆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会馆北院为关帝庙,创建年代无考。坐北朝南,占地742.54平方米,为一进院落。庙门居中朝南,庙门后有过厅,四壁原挂匾额“浩然正气”、“至大正刚”“刀侔孔笔”等。过厅以东有钟楼,西有鼓楼,又有东西厢房。穿过厅即是关帝大殿,主祀关羽,配祀关兴、周仓。东配殿祀财神,西配殿祀火神。大殿门外右侧,原有一副刀架,上插关公青龙偃月刀,铁制,重150余公斤。清康熙、雍正年间,关帝庙重修,存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修庙记碑》、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关圣帝君庙记碑》。
会馆南院为戏楼及客房厅舍,占地1540.5平方米。戏楼坐南朝北,分前后台,前台东、西、北三面敞开。后台有两门,东为出口,西为入口。现存戏楼,大厅式,戏台长宽各9.8米,台基高2.2米,通高5.5米,四柱三间。台前空地甚为宽敞,能容纳千余人看戏。山西会馆历史上兴盛繁华,成为大汶口古镇生意兴隆、商贾云集的佐证。
大汶口山西会馆由山西商人所建,用作山西同乡聚会及接待过往的山西官员、商贾、老乡之所,故定名为“山西会馆”。由于关羽是山西解州人,且宋代以后关帝信仰逐渐盛行,其祠庙遍布全国,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山西会馆是依附关帝庙而建,形成庙、馆合一的格局。大汶口山西会馆就是一例。
会馆建设分为两期。一期重修关帝庙。据现存清康熙三十二年《重修庙记碑》和清雍正三年《重修关圣帝君庙记碑》记载,关帝庙当时地隘制狭庙貌残破,由山西商人会首李桂蟾、李义兴、张太来等约会积财鸠工重修。
二期置地置地广庙基、建戏楼,修垣墙,建东西门。现乾隆二十四年(1759)《关帝庙置地建戏楼志碑》记始末。
历次重修的捐资善士皆为山西人,原籍遍及山西各府、州、县。
山西会馆于七七事变前改建为“泰安县第八区区立完全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先改为盐业公司仓库及办公住所,后改为供销社仓库。“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
1996年6月,泰安市郊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现仅存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和戏楼,闲置未用,由于损毁严重,已残破不堪,急待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