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 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501&run=13

席桥,亦称蓆桥。位于东平县接山乡席桥村西20米处,横跨汇河之上,为泰(安)东(平)公路必经桥梁。东经116°35′,北纬35°57′。
席桥始建年代无考。据《资治通鉴》和新编《东平县志》(1989年版)载:在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赵恒欲东封泰山。同年四月“戊午,诏东巡,取郓州(州治即今东平州城)临酅路赴泰山”,十月,“辛卯,驾发京师……辛丑,次郓州。壬辰,驻跸。”当东行过汇河时,河上之桥用草席铺垫,后此桥即由此得名。据光绪《东平州志》载,席桥在金代大定二年(1162)和明代嘉靖年间曾有重修。其后的1919年、1932年和1958年,也有过3次小规模的维修。因古老的席桥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于1967年对该桥进行了扩建重建,1984年又进行了一次重修。
现席桥为3孔石砌拱桥,长97.6米,宽10.5米,高10.3米,承载重20吨,桥墩前后各有一圆雕。原桥边的诸多古碑刻和真武庙多损坏。桥东尚有周至汉的遗址一处,地表多有陶豆、鬲足等古代遗物发现。

【附录】

蓆桥的传说

相传,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朝封泰山,由汴梁出发,一路风尘到郓州城。歇息数日,起程东行,经护驾村、望驾村、瞒驾村、接驾山至江河岸,时逢河水暴涨,桥被大水吞没,又无船渡河,真宗面对大水哀叹不止。忽有随从官员见一老翁正沿堤由南向北而行,急禀报真宗,真宗吩咐召老翁来见。
老翁年近八旬,鹤发童颜,身穿素袍,手持朱红拐杖,步履稳健,缓缓走来。真宗迎上前去,对老翁道:“朕急于东岳朝祭,不知大水何时退,敢问老翁有何良策过河?”老翁说:“你修一蓆桥,便可过河。”真宗问道:“何谓蓆桥?”“你用苇蓆,卷为桶状,依次而排,以绳连之即可。”真宗谢过老翁,吩咐左右征蓆筑桥。约半日桥成,真宗辇驾上桥,桥不沉;水流冲击,桥亦不摇,无人不称奇,真宗过河后,面对蓆桥思忖,忽见桥下河水殷红,十分惊奇。原来老翁是龙王化身,刚才是他背负“蓆桥”才使众多人马安全通过。车辇在桥上经过时,车辇轮子碾破了龙的脊背,因此河水被龙血染红。于是,真宗便率众文武官员对河而拜,然后起驾东行。
其后此处架起石桥一座,以此传说,称为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