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建碑刻,相映生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5&run=13

泰安境内的古建筑遗址,除庞大的齐长城之外,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古建筑群。
齐长城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长城,是春秋战国争霸天下的产物,是齐国保家卫国的一道巨防,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和泰山“世界双重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从黄河东岸,沿泰沂山脉分水岭直达东海西岸,巍峨壮美,延绵千里,似东方苍龙,气吞山河。
泰山是神山,泰安是古神州,所以泰山上下的神最多,庙最多,为全国之最。冯玉祥先生在泰山时曾统计有庙宇200多座,今之泰山景区内仅存48座。著名的有创建于西汉的泰山神府第——中国最高规格的皇城式建筑群岱庙。其主体建筑为享有“九五之尊”的宋天贶殿。它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泰山南麓有王母娘娘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的王母池,《水经注》言:“古帝王升封咸憩此水上”;有六朝古刹普照寺;有明代重修的关帝庙和山西盐商聚会处——山西会馆。登山盘道上有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红门宫,有明万历年间创建的万仙楼,有祀北斗众星之母的斗母宫。岱顶有创建于元初的南天门,有宋真宗东封泰山时敕封泰山圣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而创建的元君上庙——碧霞祠,有建于汉的玉帝祠(后改玉皇庙),有东方主生的伏羲太昊青帝宫。
泰山下也多有宗教建筑或名人遗址。
泰山、泰安的历代摩崖刻石、碑碣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远,在全国的名山与地级市中亦名列前茅。清《岱览》引《庄子》云:“七十二君登封泰山留石刻千八百处。”据今统计在泰山景区内有碑刻2500多处,其他县市区有6000多处,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自然与人文相映生辉的风景线,被郭沫若誉为“中国天然书法展览”。2007年泰山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
泰安的碑刻源远流长,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不同时代、不同书者、不同风格的书法与石刻艺术珍品,成为独特的书法艺术宝库。其文字:既有洋洋大观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帝王御言,也有黔黎之说。其形式:既有雄伟高大的“万丈碑”,也有盈尺小碣;既有龟趺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其书法艺术: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大字如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手笔,也有工匠之书。真乃瑰丽多姿,让人品味无穷,流连忘返。
秦汉有帝王封禅遗物李斯小篆泰山刻石——《始皇功德铭》与《秦二世诏书》,还有秦阙——无字碑;东汉有隶书精品《衡方碑》、《张迁碑》与岱庙汉画像石。三国时有肥城老城镇传为关公题诗画《风雨竹碑》。魏晋南北朝有西晋泰始八年(272)的《孙夫人碑》;北齐有经石峪《金刚经》、徂徕山光化寺《大般若经》和映佛崖《般若波罗蜜经》、东平洪顶山有安道壹摩崖经刻、宁阳卧牛山有北齐或两晋不著年号与书者的《文殊般若经碑》。这个时期中的泰山、徂徕山经刻因未著书者,而成为千古疑案,直到1995年在东平洪顶山发现高僧安道壹于北齐河清年间所书经刻,才了结此疑案。因这里是北周灭佛时安僧从泰山至此逃难隐居,遂刻大量经文,内容极为丰富,是山东地区最早的佛教摩崖刻经。
唐时有高宗与武则天的《双束碑》、玄宗御制《纪泰山铭》、《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宋有真宗东封时御制祭祀碑《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广生帝君之赞碑》、《大宋封祀坛颂碑》、《天贶殿碑铭》、《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及《大观圣作碑》、《宣和重修泰岳庙碑》;金有杨伯仁撰文、黄久约书、党怀英篆额的“三美荟萃碑”——《大金重修东岳庙碑》和党怀英《谷山寺记碑》、《重修天封寺碑》;元有集贤大学士姚燧撰书《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文学家徐世隆《重修蒿里山神祠记碑》、阎复撰文与李谦书《药师七佛阁记碑》、《创建藏峰寺碑》、《创塑州学七十子记碑》、宁阳文庙《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圣旨碑》。
明清时有岱庙明太祖朱元璋御制《东岳去封号碑》和《洪武十年(1377年)祭祀碑》、普照寺高丽僧满空大和尚《重开山记碑》、岱顶碧霞祠方从哲奉敕撰《天仙金阙铜碑》、《建泰山灵佑宫铜碑》、明科举唯一连中三元的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商辂撰《造冈城石堰记碑》、乾隆帝御制诗碑——《朝阳洞万丈碑》、乾隆御制《重修岱庙碑》、泰安知府朱孝纯《泰山赞碑》、肥城《曹庄李氏祖谱碑》、宁阳堽城《禁止毁坏古迹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