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店古石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491&run=13

粥店古石桥,因处于泰安通往西去的交通要道上,故又称为通西桥,位于泰安市城区西部,粥店办事处粥店村西由西北向东南流淌的泮汶河上。东经117°2′41.44",北纬36°11′13.92",海拔143米。清代建筑。泰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泰安府志》卷六《建置志·津梁》载:“通西桥,在竹店。邑人姜桂松捐建。”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十四《艺文志金石》载:“创修通西桥碑记,雍正十三年立,在粥店,号通衢。有水自西北而东南流者曰泮河,源流不可百余里,有里人姜兰如,素善石工,雍正七年发金修顶岱二庙,姜君从事效命,庙工告成。姜君志有所感,乃自捐资,外募绅商善士,修此石桥,十七孔,名曰通西。”竹店,即粥店村。泮河由西北向东南,顺粥店村西流过,水流长年不断,村人耕种、过往客商极为不便,清代著名泰山石工姜桂松捐资修建了这座石桥。
古石桥为东西走向,桥宽3米,全长72米 (不包括两边引桥),共17孔,每孔桥面由5块巨石铺成(每孔桥长度不一,短孔巨石长3.8米,长孔巨石长5米;桥面巨石均宽0.60米,厚0.40米),桥墩呈“介”字型,高1.3米。桥石上车辙痕迹明显。
姜桂松不仅捐资修建了通西桥,还修建了邻村司家庄的广济桥。修桥石料均出自粥店村北泰山南麓的枣行村,其地现今仍称“姜公石窝”。
现立于通西桥东桥头的两通石碑记录了该桥创建和重修的历史。一为《创修通西桥碑》。另一块为重修碑,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立,记重修通西桥始末。
2005年5月,岱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夏,古石桥被洪水冲垮6孔,经文管部门批准,及时进行了修缮。2006年12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泮河展宽时西边加建9孔,长36米,使桥全长达109米(不包括两边引桥),共26孔。泰安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6月13日对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界定:“石桥主体向东至泮河东路,向西、南、北各延伸20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向东至泮河东路30米,向西至泮河西路,向南至泰山大街粥店新大桥,向北至泰肥铁路为建设控制地带。”
古石桥建筑精美,保护现状良好。南500米处,1座现代化的公路桥跨在泮河上,连接宽阔的泰山大街,承载着西去东来的车水马龙。桥北约500米处,是泰肥铁路高架大桥。三桥相映,成为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