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流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47&run=13

羊流河,原名羊公河,因流经羊祜故里得名。源于新甫山的南麓,由苇池河、疃里河、石河庄河、苏庄河四条支流汇集而成,自羊流南流,于大潭村入柴汶河。
清光绪《新泰县志》载清代诗人冯清宇诗句“浊水潆纡入汶流”,指的就是这条河,因此,羊流河又称“东浊河”。此河流经羊流、果都两个乡镇,全长21.5公里,最大宽度120米,最小宽度40米,一般宽度100米,流域面积279平方公里,比降1/300。羊流河是柴汶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今上游建有苇池中型水库和石河庄、桃花峪、香水河等3座小(一)型水库。
流域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农田多为“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田。为新泰市著名的粮仓。近年来蔬菜、林果、桑茧、畜牧等产业又有较大发展。羊流河流经的羊流、果都两镇均为著名古镇。
羊流古镇 位于羊流河上、中游,清光绪《新泰县志》载:“羊流店,地有羊氏遗风,故以为名。”羊氏,是史称“世吏二千石,九世清德闻”的泰山望族。东汉著名廉吏、南阳太守羊续和他的儿子上党太守羊衟就出生并安葬在这里,羊衟之子、西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羊祜也出生并幼年生长在这里。
羊流附近,羊氏遗迹遍布。有羊祜故里、羊氏先茔、羊太傅祠、羊氏故里坊等。羊氏先茔在今羊流村北。即羊祜在《与从弟琇书》中所说的“乡里坟墓”。其墓区在清乾隆《泰安府志》卷之四《古迹》有载:“新泰县……羊续墓,县西六十里,羊流店北,有五冢,三冢高丈余,二冢半之。其三高冢,一为庐江太守续墓,一为上党太守衟墓,一为丹阳尹曼墓。其二冢未详。初,相墓者谓有天子气,孙祜闻而凿之,今凿迹犹在。又有谓三高冢中即有太傅祜墓。按:《晋书·本传》:‘祜卒,从兄琇等述祜志,求葬先人墓次,帝不许,赐近陵葬地一顷。’祜墓固在洛阳也。”据《晋书·羊祜传》载:“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气,若凿之则无后。祜遂凿之。相者见曰:‘犹出折臂三公’。而祜竟堕马折臂,位至公而无子”(清光绪《新泰县志·邱墓》)。
羊氏先茔自古以来曾陆续出土了大量羊氏家族的墓志铭刻石。计有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发现的《晋任城太守(羊某)孙夫人碑》、近年出土的《魏镇军将军兖州刺史羊祉墓志铭》《羊使君(祉)夫人崔氏墓志铭》《中书令羊令君(深)妻崔氏墓志铭》等。其中的《孙夫人碑》现存岱庙碑廊,此碑与济南历城《郛休碑》、河南《太公望碑》并称晋之“三大丰碑”,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最近,羊氏祖茔又出土一方墓志。这些墓志铭、墓碑的出土,都是研究羊氏家族及魏晋南北朝历史的珍贵资料。
果都古镇 位于羊流河下游,始建于秦代,原名德性庄,又名裹头城。清光绪《新泰县志》载:“裹头城,汉武帝东巡筑此,宿其中簪冠束首,故名。”原城四门皆有匾额:东门曰“瞻敖山”,西门曰“古汶城”,南门曰“临汶”,北门曰“望新甫”。明初(1388)陈姓来此居住,因嫌村名不雅,且该处盛产花生(当地称“果子”),遂改为“果都城”,后演变为“果都”(参详见《裹头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