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435&run=13

程公祠,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斑鸠店村东、220国道北侧,距县城58公里。东经116°11′,北纬36°06′。该祠为供奉唐朝名将程咬金的宗族祠堂,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祠始建于唐太宗时期,历经千余年,现有石钟楼、石狮子尚存。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建,有大殿、配殿、钟鼓楼等建筑,内有程咬金塑像,新中国成立初期因黄河泛滥而毁。现程公祠为今人重建,长30米,宽50米,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祠正殿为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前设抱厦,鳞瓦覆顶。殿正中塑卢国公程咬金像,威严庄重;左右配塑扈雷、秦章、裴皋、石彪等,皆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抱厦下有楹联:“偕叔宝翼秦王悬甲军摧峰陷阵冠诸将;先世南次公仅凌烟阁图功画像照千秋。”大门前一侧立石碑一方,上书“唐程公故里”。远瞻程公祠,院门与祠门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四角生翼,十分壮观。
程咬金,字知节,东平县斑鸠店人。出身贫寒,初以卖筢子为生,奉养其母,流浪于江湖。他生性耿直,善使长矛,勇猛过人。隋末炀帝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动乱纷起。程咬金组织数百人保护家乡村民的安全,防止侵扰。隋大业十三年(617),程咬金率众参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后投奔唐王朝,并参加了平定地方割据势力的战争,为建立和巩固唐朝的封建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因战功显赫,累受唐朝廷褒奖,先后被封为宿国公、卢国公。唐贞观十七年(643),又画其像于唐长安城的凌烟阁,封为24功臣之一。唐永徽六年(655)迁左卫大将军。麟德二年(665)卒,陪葬于昭陵。
程咬金以农民造反、布衣起兵,在推翻隋炀帝暴政、建立唐王朝的战争中功盖天下,为世人崇敬,因建其祠,以褒其功。

【附录】
程咬金改旧县集的传说
旧县,宋代以前名“南谷城”,是当地百姓进行生活用品与农产品交易的集镇,此地西距隋末农民起义英雄、唐代开国名臣程咬金的家乡斑鸠店镇仅八里地,这一带自古流传着程咬金改集日的故事。程咬金自幼丧父,与老母相依为命,母亲靠给人洗衣打工养他长大。程咬金长大后,很是孝敬母亲,他帮母亲干活,到山上打柴卖钱养家,还跟母亲学会了别筢子,并挑到周围集上去卖。一天,他的母亲病了,急需用钱给母亲看病,但他不知是忘了还是心急所致,不是集日竟来到南谷镇(即现旧县)街上赶集卖筢子。(此集日是“三、八”两日,而他来的这天是初七)他见集上没人,路人又在旁嘀嘀咕咕笑话他,便问为什么集上没人?别人给他说“初八是集日,今天是初七,怎么会有人?”他也许是因为给母亲看病需钱着急的原因,也可能是他从小性格鲁莽所致,他竟然挨家挨户赶人去集市,并大声嚷叫“三、八”不是集日,“二、七”才是集日。从此,这一带便有了程咬金改集日的传说,至今在当地仍流传着“程咬金来赶集,人家三、八,他二、七”的故事。不管此故事是真是假,但程咬金孝顺老人的精神仍需世人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