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侯精礼寺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426&run=13

张侯精礼寺,位于肥城市安驾庄镇北张侯村东北,东经116°48′,北纬36°00′。唐代建筑遗址。
民国《重修泰安县志》载:“玉女山有锁鲁城,西南十里,扈鲁山口有古刹精礼寺,侧出温凉二泉,南入汶”。又云:“精礼寺,县西南乡张侯村,玉女山之阳,创于唐贞观,宋祥符中奉敕重建,元明又重修之,有碑记。”
精礼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系唐太宗李世民为超度靖国死难将士而敕造的专用寺院,位列当时全国十二大寺之一。原寺为南北二进院落,两重山门,东西两跨院。前院正面有大殿,内塑大佛,高丈余,两傍塑有四大天王。后院建有阁楼,台阶高起,阁内塑有铁身佛像。山门两亭塑哼哈二将。两个跨院,东为僧人住处,设有僧室、经房,徒僧习经练武;西为寺内杂工住所和精柴物资存放之处。寺内古树参天,进寺顿觉森然。寺在“文化大革命”时已毁,现仅留有遗迹。
寺内现有宋朝的重修碑1通,碑上镌:“兹寺创建于大唐贞观年间。系李世民为超度效忠定鼎的死难将士灵魂升天。全国修大寺十二,此其一也”。并镌着“唐创修碑,风雨侵蚀,字迹不清,为保其长存,垒于大殿西山墙内”之句。从碑文看,此寺创于唐。另外,此碑还记载着:“传至唐武宗不信佛事,传檄文各地拆毁寺院,此寺变为一片废墟”。2000年,在寺原址又挖出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重修碑1通,盘龙碑帽,碑宽1.3米,高3米。另有明正德五年门枕石一块。
寺的正山门前百米处,有一东西流向的河流。河南是埠子岭,岭下有凉泉。泉水清澈甘甜,盛暑到时,凉气袭人,清爽无比。溯河东上即是温泉,寒冬腊月,泉水热气腾腾。顺河西下半里许,有一深潭,名“鼋家潭”。据传,过去此潭无底,潭中水经年不断。潭中有鼋,大者如磨盘。秋日上陆地晒盖,成群而出,盖地上千平方米。有的楞立起来,滚着走,其快如飞,能赶人伤人,人不敢近,任其悠闲晒暖。
“精礼寺”兴盛时,东至温泉根,西至“鼋家潭”,北至“龙土塔”,南至汇河沿岸,其间土地都归“精礼寺”僧人管辖。唐、宋时代,京城皇家、封疆大吏、名流学士朝拜泰山路经者,不论早晚都休憩于此。寺内香火鼎盛,颇负盛名。迨至元、明王朝,统治中心北移后,“精礼寺”才日渐衰落。

【附录】

精礼寺的来历

传说,大宋真宗皇帝封禅泰山路径于此,蓦地黄风大作,一时天昏地暗,乱得龙辇欲倾,众文武百官大惊失色,毫无办法。在这危机时刻,真宗皇帝在辇上恍恍惚惚地见辇前有一女子,在狂风中漩涡中,猛力劈风,俄倾风停,只见女子站立在辇前,扫视着滚滚远去的风尘。真宗定心后,虔诚的向女子道谢,感其救驾之恩。并曰:“卿救驾不知何所欲,愿闻朕当尽力。”此女听后,向南指了一下古寺废墟,悠忽不见了。真宗皇帝领悟是让他修寺。回京后,真宗便敕令发皇银重修此寺,并赐名“精礼”,此即“精礼寺”。同时,还赐精礼寺所处的山名叫“玉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