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泰山碧霞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414&run=13

小泰山碧霞宫,位于肥城市湖屯镇关王殿村北的小泰山顶。北纬36°10′,东经116°40′。2006年12月泰安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泰山碧霞宫,旧志又称“石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历代都有重修。建筑坐北朝南,东西长5米,进深4.05米,前出厦,整体由块石砌成,出厦用8根石柱支撑。砖砌漫圆式顶,中央竖刻“小洞天”,东边横刻“三元一心”,西边横刻“五行一气”。8根抱厦石柱,高2.3米,正面宽0.26米,造型规矩讲究,分别用行、草、隶书体刻有四幅对联:“仙佛频来可云洞天福地,人神共羡堪似蓬岛瀛州”、“五老同心造出婆娑世界,三清一体静修自在之天”、“泉美林秀何处再觅佳境,水抱山环此地即是蓬莱”、“碧落千层元气半照肥邑,霞光万道君民共仰泰山”。刻字刀法古朴苍劲,颇具功力。宫内西间供奉碧霞元君,百姓称之“泰山老奶奶”;东间供奉太上老君。神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1年由当地民间集资重塑,又遭毁坏,后又修复。
碧霞宫西壁嵌有石刻两方,南边一方刻有:肥城古郡鸾台迤西三十里,地名北申社,迤北小泰山,起盖娘娘行宫于万历元年。因为口疾不安,发原心修整神像,得佑平安,不负所愿。弟子张自玉发心修盖完满,缴还愿心。
盖闻永寿二年三月初三日,大王屋洞天,集诸仙众,大会说法。忽东方祥云瑞霭,异味馨香,仙音嘹亮,彩珣层旙,鹤驾羽辂,执扇晶廉,将临法所。驻驾习尘,廉卷扇脗,现一女仙。云肩羽衣,绣霞裙,登云珠履,百宝翠冠。从容迓步,径诣道前,稟珪长跪,上白曰天尊曰:臣者西天口口斗母精运元无发现,金莲化生吾身。归隐岱岳,修炼年久,意如初兴,幸逢正果。功成道合,感蒙保奏。受敕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重者天仙。敕封玉女,护世威严。神兵侍卫,鬼官俟宣。诛锄奸盗,扶危济险。平治水火,天地齐年。何灾不减,何福不还?遵承帝命,永劫绵绵。包含岱岳,玄之又玄。
据周郢考小泰山碑“盖闻”以下,所录即《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中文字。据文中“小泰山起盖娘娘行宫于万历元年”。当立石于此后不久。说明经文的产生时代应在万历之前。小泰山碑记为乡间信众所为,其引录此经,说明经文在乡村流布甚广。很可能出诸民间道徒所为。
此外,与此碑并列的另一方碑石,有“万历十八年”年号,并镌有“薛道光宗派”图及信众题名。按薛道光(1078-1191)系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据道教史专家赵卫东教授称:山东地区全真南派石刻极为罕见,这一宗派图的发现对探讨全真南派在北方的影响具有重大价值。
宫下南侧还有1940年的石碑一块,刻有“小泰山,泰山支脉也。古人爱其俊秀,遂修天仙圣母行宫于此焉。惜其殿庙狭小,未免风雨摧残,墙宇埃,其未免凭眺危险,庙院无门,未免不壮观瞻。而后曹秉山等有鉴于此,乃邀同诸位善士。竭力劝募,竭力监督,遂修抱厦、长院墙,建山门,以致诸弊悉泯。今已告竣,特将惠捐善男信女姓名勒石,以资永垂不朽云。首事王鸿亮、张华桐、曹秉山、唐茂梅……中华民国二十九年花月榖旦。”碑高约120厘米,宽61厘米。
碧霞宫南院墙外为悬崖绝壁,高数十米。西侧院墙有一山门,山门宽1.36米,高1.84米,深1.57米,由条石块垒砌,门楣上刻有“碧霞宫”。门外有仿泰山而建的“十八盘”,共有58级台阶。另有仿泰山舍身崖、天街、望海石等。故登小岱颇有临东岳之感。
据清唐仲冕《岱览》载:“陶山东崦凤味峰迤南为报恩岩,岩东南为小日观,又南为小泰山,岑峨绝类岱顶,上有石庙,祠元君,岁六月六日,远近村民祈赛於此。”
在当地民间,每逢农历正月十六至十九和六月初六至初九,附近方圆百余里的善男信女既到此赶“庙会”,上山烧香、焚纸祈拜碧霞元君,以求保佑弃灾降福。至今小泰山碧霞宫仍然香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