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都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410&run=13

玉都观,位于肥城市新城长山街南首,东经116°46′,北纬36°10′。2006年12月泰安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都观,俗称吕祖庙、或吕祖坛,原坐落在肥城市桃园镇南北王村,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肥城规模较大、建筑雄伟的道观之一。玉都观由原老城内玄都观普救坛孕育而成。民国12年(1923),玄都观弟子樊广秀与子庆昌在桃园镇南北王村创立普救坛支坛“普化坛”,民国15年(1926),由樊广盛等发起修建玉都观,之后黄福堂、樊广秀、刘崇兰等先后组织募款,用于玉都观的修建。
玉都观历经多年,由于缺乏保护和维修,破坏严重,墙壁、檩梁多处断裂,彩漆脱落,门窗残破不全。为保护好这处文物古迹,1994年,肥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玉都观迁移至新城市区长山街南端。
迁移后的玉都观依原样重建,主要分前后两殿:
前殿为吕祖殿,供奉吕洞宾。殿坐落在高1.6米、宽14米、进深17米的台基上,殿面阔3间,砖石土木结构。为歇山环廊式建筑,九脊顶,四面出厦,由20根八棱石柱支撑四面廊檐。石柱上面刻有14对用真、草、隶、篆书体撰写的楹联。檐下的额板上雕刻着八仙人物,各持宝物,形态各异,中间是道教鼻祖老子。大殿的柱础、台基上布满了花草虫兽为内容的雕刻图案。吕祖殿内的东西山墙上,是以吕洞宾的生平、传说故事为题材绘制的大型壁画,高2.8米,长20米,总面积56平方米,主要由吕洞宾的出世、赶考、戏牡丹、释师、邯郸梦、终南山学道、江淮斩蛟、三醉岳阳楼、八仙过海等故事组成。其壁画构图新颖生动、色彩浓淡相宜,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后殿为三教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砖石土木结构,殿前出厦,有四根明柱支撑前檐,刻有楹联。殿内有两根盘龙荷花透雕石柱,高约5米,下面是荷花,上部是卷云纹,中间有盘龙。皆雕刻细腻,造型生动。殿内眉板,由九条金龙连接起来,穿插有序,活灵活现。殿里面的壁画,是将道教、佛教、儒教主要人物绘于一室的综合壁画。高3米,长23米,总面积69平方米。在道教中,把天分为三清境界,最高为玉清,次之为上清,第三为太清。殿正面墙壁的上层为道教主神,中间为玉清境界的原始天尊神,左边是上清境界的灵宝天尊神,右边是太清境界的道德天尊神,也就是老子的神位,罗列两边的是玉皇、王母、地官、天官等神祇,也属于道教的范围。下层中间是佛教中的释伽牟尼,俗称如来佛,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两边是佛教众弟子,以及护法四大金刚、哼哈二将等。东面墙上则是孔子和他的众弟子,西面墙上是孟子和他的众弟子,两山墙下层又为风雨雷电之神和护法金刚。
玉都观是肥城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典型建筑。它融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既有江南楼阁的灵秀,又有北方建筑的浑厚,别具一格,其建筑风格在省内也不多见,对于研究南北建筑艺术有较高价值。同时,玉都观还囊括了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也具有颇高的艺术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