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杏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409&run=13

空杏寺,又名“涌泉寺”、“空杏涌泉寺”,位于肥城市仪阳乡政府驻地东南空杏寺村东。东经116°48′,北纬36°10′。1989年12月肥城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修空杏寺记》碑文记载:“大清国山东济南肥城县东南有古刹一座,名曰空杏寺,创建于大金,屡修于大明……鸟栖兽潜,其挚岗峦,虎踞龙盘,斯吉祥之地者也。”光绪《肥城县乡土志》记载:“后唐有一纳子来居于此,植杏一株于中庭,杏熟而核自落还复合之,颗颗圆成因名。”又因寺前有一天然泉井,深数丈,泉水清澈甘甜,大旱之年水不枯,丰水季节井水涌动而出,潺流不息,实为一方风水之奇观,故又名“涌泉寺”,历代称呼不一,亦有称“空杏涌泉寺”者。
古刹四面青山环抱,翠柏蔽日,溪水潺流,其景甚幽。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10余亩。主体建筑有山门、钟楼、天王殿、东西偏殿、后大殿和西垮院禅房等。
自涌泉入寺,经16级巨形石阶至山门,门东首是钟楼,为砖石结构,风格古朴庄重。沿青石铺成的甬道进深约30米即为天王殿,殿面宽12米,高6米,进深6米,硬山单脊,砖石结构,重梁起架,内供四大天王塑像。再进深50米是后大殿,殿面宽15米,高8米,进深8米,大殿由两明八暗的巨形石柱起架,砖砌斗拱,重梁起架,单飞檐,雕龙,黄绿琉璃瓦。殿内供释加牟尼塑像和多尊罗汉像,两根八棱石质明柱,刻有数幅楹联,字体秀丽,行刀流畅。殿门前有巨形石阶九级,一对石狮分列两旁。殿前两侧有东西对称的偏殿,皆是砖石结构,起脊。大殿西首建垮院一座,是僧侣、香客食宿之所和寺办学堂。寺院内,古柏参天,碑石林立,展示了历代屡修空杏寺的盛况。
寺内现存石雕墓塔石40余块,古碑5通,其中元皇庆二年(1313)二月所立“皇赐涌泉寺圣旨碑”堪称群碑之首,此碑高2米,宽0.8米,厚0.25米,上有四龙斗室高浮雕,下有立体精刻石龟座,碑首篆刻“皇赐涌泉寺圣旨碑”八个大字,碑文记载了成吉思汗、自古台、薛禅、完者蔫和曲律五位皇帝赐建古刹的圣旨全文。通篇为阴刻正楷,字体刚劲规范,刻工精湛。此外,还有明弘治九年、嘉靖二十五年和清康熙十一年、嘉庆十二年重修空杏寺的古碑四块。
大寺西300米原有墓塔林一处,面积约一亩余。共立石塔8座,每座高约5米,造型庄重,雕刻精美。塔林里埋葬着历代圆寂于此的高僧。现尚存墓塔石40余块。
空杏寺在明清时期佛事香火极盛,寺产丰盈,僧侣众多;庙地达数百亩,可东至蝴蝶岭,西至八峪山,南至棋盘岭,北至淹老婆沟。当时的古寺规模之宏大,环境之幽雅,可堪称为邑内名刹。而自清末以来,佛事日衰,寺院荒废。
空杏寺在古代曾是闻名遐尔的名寺古刹,在近代又是山东西区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发祥地。1938年1月日寇入侵泰安后,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张北华、远静沧在这里创建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点燃了泰西抗日的烈火。同年8月,泰西军分区和陕北营在这里指挥了棋石岭战斗,取得了歼灭日伪军200余人的战绩。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空杏寺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肥城县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予以修复,使寺的部分建筑得以恢复原貌。1992年又重建了山门,复立古碑5块,并在门外树立起了抗战救国碑和“棋石岭战斗遗址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