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393&run=13

中军帐遗址,位于岱岳区徂徕镇徂徕山主峰太平顶西北约3公里处。东经117°17′44″,北纬36°3′33″,海拔约800米。相传吴王夫差伐齐时,曾设中军帐于此,春秋时代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二《舆地志山水》载:“中军帐,以地处徂徕适中也。前有地洞深暗,西为招军石,旁有坞旺泉,下为大峪,水西流入雁愁涧。北五里为玲珑山,有野人洞,相传唐王希夷常隐此。自中军帐北二里为金鱼石,中有鱼形,若隐若现,相传一夕风雨,石劈化龙去,半踣于地,两石鱼痕宛在。东五里为长春岭,宋石介卜筑其下,多从游者,世谓之徂徕书院,今遗址犹称讲书堂。旁有姜潜别墅,号曰‘读易堂’,介在蜀寄诗曰:‘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帙书。’北为天平后寨,此寨去中军帐不远,皆樊崇聚兵处,有演武场,柱窝遗迹尚存。”
清康熙二十年(1681),徂徕山道士韩太章募得泰安旧县村程氏徂徕山中军幛山场,于此建蓬莱观,内设草殿、吕祖阁,各塑神像。一时香火兴盛。清嘉庆十三年(1808)、咸丰元年(1851)重修,时人推为徂徕胜区。道光初年,道士刘教山募资重修,将蓬莱阁易草为瓦,并更名为三清殿。继而乡绅程润又聚族人捐资重修葺,广西庆远府知府程灿策撰《重修蓬莱观记》碑记始末。后又增建吕祖阁、灵宫殿、蓬莱观等,均圮,仅存房基。
现存三清殿,为1995年在原房基上恢复重建,共3间,殿内供奉三清。占地约550平方米,房基前现有古松3株,巨大蔽日,虬枝长伸,似大鹏展翅欲飞,相传曾为吴王夫差遮雨护驾,而被封侯。东有升仙泉,西有坞旺泉,并有招军石及石臼等。其址北依陡峰,南临深壑,丹壁凌空,松涛云飞。清人在此题联刻曰:“万叠青松千涧月,一曲流水四围山。”
三清殿前及院内西部遗存有清康熙年间《新修蓬莱观、三清殿记》碑、《修醮祝寿》碑,嘉庆年间《徂徕山重修中军帐正殿记》碑,道光年间蒋大庆《重修中军幛三清殿记》碑,咸丰年间程灿策《重修蓬莱观记》碑及《新修蓬莱观三清殿记》等碑碣8通。
中军帐之东南约500米的山崖上有一立一卧两块巨石,名为“金鱼石”。相传两巨石原为一体,石中藏神鱼,一夕风雨交加,巨石自裂,神鱼化龙飞去。今立石壁上有鱼状痕迹,与仆地仰卧之石上的鱼痕大小相符,赤黄莹然,金鳞闪烁,自然天成。上有明嘉靖十二年(1533)泰安知州许应元题“金如石”、举人封尚章题“金鱼石”。其旁又有巨石高耸,其状如巨剑之柄,古人附会当年仙人持剑劈石取金鱼,留其剑柄为记。
中军帐西有长春岭,岭下有徂徕书院遗址。宋初学者石介在此筑室讲学,称讲书堂,俗称徂徕书院。其旁有读易堂,石介门人姜潜,随石介在此学《易经》。石介在蜀时曾寄姜潜诗。其北为天平后寨,即樊崇聚兵之地,赤眉军演武场、柱窝等遗迹尚存。
中军帐之北为玲珑山,因山势挺拔玲珑而名,又称空空山。其上有野人洞,又称走神洞。唐开元年间王希夷隐此。唐玄宗封泰山时,王氏已96岁。玄宗“与语甚悦,拜国子博士,听还山”。其洞上依峭壁,下临绝壑,周围山石嶙峋。洞口南向,顶为巨石挤压而成,极险峻。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泰安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曾居住于此。
1996年6月,泰安市郊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