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宫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382&run=13

二圣宫,又名二圣堂,为道观遗址。位于徂徕山西南部,岱岳区良庄镇高胡庄以北、徂徕山林场庙子林区东部。东经117°17′4″,北纬36°1′46″,海拔541米。元代建筑遗址,泰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泰安府志》卷七《祠祀志》载:“二圣宫,在徂徕山之阳。”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二《舆地志建置》载:“二圣宫,在徂徕之阳乳山下。山环四面,一径缘溪上下,自西南入,古藤虬松,晻霭溪谷,即唐竹溪六逸遗址,元鹿茂之、许鲁斋避地于此。有元高诩碑。”对二圣宫,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有较详细的记载:“二圣宫,古称二圣堂,元鹿森隐居处。东南峭石壁立,篆书贫乐岩、演易斋诸迹,杜仁杰为撰铭,残缺不可读。许衡尝读书于此,扁(匾)其室曰鲁斋,后即以为号。堂创于元初,开国侯徂阳时珍建。有益津高诩碑记,增祀玉皇阁、王母殿、三清殿。”
二圣宫因供奉老子、孔子而得名。是一处重要的道教场所,占地2000平方米。宫殿为二层,上边原供孔子和老子塑像。老子居左,孔子居右。宫殿底层里面东西各有两间密室,并设有南北两发券门。宫殿为石构建筑,均用长1米、宽43厘米、高34厘米的长条巨石垒砌而成。清代尚增建三清殿、玉皇阁、王母阁。
遗址现存二圣堂、三清殿、玉皇阁、九母堂等残房基十余间。其建筑精巧别致,构造错落有致,周围石刻众多,且与泰山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圣宫之旁,是唐代竹溪六逸遗址。附近山崖峭壁上,石纹斑驳陆离酷似片片竹叶,巨石表面高低凸凹又形似竹节,故名为“竹溪”。唐朝开元年间大诗人李白与名士孔巢父、裴政、韩准、张叔明、陶沔等六人于此隐居。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世称“竹溪六逸”(详见《六逸竹溪》)。
元代鹿森、许衡曾隐居于此。清代赵国麟游览二圣宫,留下了详细的笔记。清康熙年间泰安知州林杭学,多次到二圣宫,并作诗赞颂。
二圣宫附近有摩崖石刻二十余处。二圣宫正北方向,有金代安升卿大书“竹溪佳境”摩崖题刻。二圣宫东有“贫乐岩”“逍遥诗”“祈泉”等摩崖题刻。二圣宫西南约1000米处,有毛姑庵遗址,附近还有“毛老姑化而留颂”“演易斋”等元代石刻(详见《二圣宫摩崖题刻》)。
二圣宫附近一山峰上耸立着两座天然形成的巨石,酷似孔子向老子“问礼”。远远看去,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1996年6月,泰安市郊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6月13日对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界定:“二圣宫本体向四周各延伸10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四周再向外延伸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附录】

逍遥诗石刻
白云堆里道人家,木食草衣度岁华。
药圊丹炉闲活计,青桐黄卷恬生涯。
纷纷翠裹风前柳,习习香飘雨后花。
不挂市朝名与利,且赢高枕卧烟霞。

徂徕夕照
清·林杭学
独秀峰前落照红,千岩飒飒晚来风。
竹溪云径层岚掩,桑海霞楼倒影空。
石涧苍松明灭外,金支翠羽有无中。
两先生去祠堂古,留得灵光照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