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377&run=13

大寺,古称四禅寺,位于徂徕山西南麓团山之阳,岱岳区房村镇黑石埠村北,徂徕山林场办公机构驻地。东经117°13′43″,北纬36°02′38″,海拔170米。南北朝时期北齐建筑遗址,又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遗址。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泰安府志》卷七《祠祀志》载:“四禅寺,在徂徕山西麓,距城四十五里。”寺创建于北齐河清二年(563),由四位僧人筹建,故名四禅寺。后代屡有重修,是颇具特色的禅宗寺院。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大雨,东山裂泉横流,山洪暴发冲毁寺院,后作较大规模复修。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二《舆地志建置》载:“四禅寺,在徂徕西麓团山下,距县四十五里。北齐河清二年建。金、元重修;清乾隆己丑年,山雨坏决,复修建。”
大寺面积500平方米,为一进院落,建有山门、正殿和东西配殿各3间。山门长8.5米,宽4.1米,高5.7米,门内左右分塑哼哈二将;正殿为大雄宝殿,长10.2米,宽8.9米,高7.2米,内塑佛祖释迦牟尼金身及两个弟子迦迪迦和迦诺迦伐蹉;西殿长7.0米,宽3.8米,高5.8米,塑观音菩萨,左手拿净瓶,右手持杨柳枝,表示佛祖的恩惠遍及人间;东殿长7.0米,宽3.8米,高5.8米,供奉碧霞元君(后续供奉)。院内有1996年10月立《重修四禅寺碑记》。大寺山门外现还有石碑5通。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大寺举行了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徂徕山抗日根据地。起义部队就驻扎在大寺(详见《徂徕山革命遗址》)。1942年,日本侵略军“扫荡”徂徕山,曾强占寺院,寺内建筑物受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徂徕山林场在大寺旧址上曾建立办公室。1957年7月4日,泰安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应保护文物古迹。“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内石碑等文物曾遭到破坏。1977年12月23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市及郊区人民政府在大寺山门前边建立了重点文物保护标志碑。1996年当地政府部门又对四禅寺作了全面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