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山玉泉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364&run=13

谷山玉泉寺,在泰山东北麓之谷山。东经117°05′02.4″,北纬36°18′15.6″,海拔598米。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泉寺为北魏僧意创建。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其上有寺,额曰‘谷山玉泉禅寺’,元魏时僧意降锡处。至金释善宁修建,有党怀英撰《谷山寺碑》及泰和大安间敕牒碑(1984年移岱庙东碑廊内)。”此处因传有罗汉在此显灵而俗称佛峪。玉泉寺在当时影响很大,据《续高僧传》卷二十五载:僧意“贞确有思力,每登座讲说,辄天花下散在于法座”。在泰山谷山寺“聚徒教授,迄于暮齿,精诚不倦”。寺内有高骊、相国、胡国、女国、吴国、昆仑、岱京七像,均金铜为之,“俱陈寺堂,堂门常开,而鸟兽无敢入者”。至唐时仍兴盛不衰。据《法苑珠林》卷十三所记,朗公寺也有“七国金像”之设。谷山寺与朗公寺在泰山之阴东西呼应,同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两座佛寺。后屡废屡兴,据现存泰和元年(1201)《谷山寺记》碑记载:天眷年间(1138~1140),有僧善宁远涉泰山至谷山寺旧址,独喜此处山色,苦苦经营三十余年,被誉为谷山寺初祖。后有僧法朗继之。锄理荒险,不避寒暑,复又三十年而被尊为第二祖师。至金泰和元年(1201)有僧智崇继二祖之业,达到鼎盛时期。智崇被金代大文学家、赐金鱼袋党怀英称之为北魏僧意的再现。在金泰和六年(1206),主持僧智崇以资买到寺额一道,曰“玉泉禅寺”。在元大德年间(1297~1307)又重建。据谷山玉泉《药师七佛阁记》,泰山东北麓的谷山玉泉寺,在沙门英悟大禅师普谨住持期间,“兴而园,垦复而田,斋庖之众无虑数百”。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春又增建七佛阁,“揭檐为三,列楹惟五,其高九仞有奇”,至元二十一年(1284)落成。惜阁已早毁,仅留碑记。谷山玉泉寺在明清两代也多次重修,民国时期渐荒颓。后该寺建筑大多毁于“文化大革命”中。1993年在旧址上重建大雄宝殿及院墙。1994年,泰山“登天景区保护建设工程”又复建了正殿并重塑了佛像。
大雄宝殿建于层层高台之上,抬头方瞻。大殿五间,面阔17.48米,进深8.99米,通高8.6米,仿宋代木结构建筑,为四椽袱式,五踩斗拱,歇山顶。殿内重塑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泥塑像。
玉泉寺院内尚存有唐植银杏三株,参天蔽日。树下有元代杜仁杰撰、严忠范书《重修谷山寺记》碑及明代《田园记》碑。环望院内,大殿高耸,古树挺拔,碑碣肃立,一派古刹风貌。寺后山岗还有一古松,树冠如棚,蔽荫山冈,名“一亩松”。正殿东侧的山冈上有药师七佛阁遗址,现尚存至元年间的《药师七佛阁记碑》。寺东苹果园内石砌地堰下还有一处古泉,是为“玉泉”,玉泉俗称八角琉璃井,常年泉水不断,大旱不涸,水质纯净、清冽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