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354&run=13

红门宫,位于泰山东路、关帝庙北,因其西北大藏岭两块并列如门的红色岩石而得名。东经117°07′18.0″,北纬36°12′38.6″,海拔243米。创建年代不详,明、清多有修建。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门建筑群分东、西两院,两院由横跨登山盘道的飞云阁相连。东院为佛教寺院,西院为碧霞元君的中庙(为道教),系典型的佛、道教和谐相处的寺观,实属少见。
东院原为更衣亭(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曰:“凡士大夫登岱者,至是易便服以行”),后改弥勒院。由山门、弥勒殿、更衣亭、南穿堂等建筑组成。山门向西,四柱四檩卷棚硬山顶。弥勒殿,三间,面阔9.3米,进深4间8.7米,通高7.9米,七架梁九檩带前廊,五脊筒瓦硬山顶。正间六抹隔扇门,次间为四抹隔扇窗。殿前东有更衣亭,与山门相对,为穿堂式,三间,七架梁硬山顶。南穿堂,三间,面阔9.3米,进深6.9米,通高6.5米,卷棚硬山顶,顶上半部复筒瓦、下半部复仰瓦。
西院是碧霞元君的中庙,清代称之为元君庙。由庙门、元君殿、且止亭、南茶亭等组成。庙门为东向三门:中门前有二柱石坊,额刻“红门宫”。坊与门相连,门为单脊仰瓦顶筒瓦压梢;其左右侧各有一门,分别题额“泰山圣母”、“显佑万方”;三门均为卷棚顶。元君殿三间,面阔10.8米,进深10.75米,通高8.4米,四柱七檩五脊筒瓦硬山顶,前带悬山卷棚走廊。正间施隔扇门,次间隔扇窗。且止亭,位于殿前西侧,五脊硬山前步廊式,正脊施鸱吻。南面为茶亭,与正殿相对,四柱五架梁前带廊,卷棚硬山顶。其西南原有“合云亭”,已圮。元君殿后是道房院,有正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两间。
飞云阁,也称观音阁。旧曰红门。明时垒石为台,上有栋宇,下通盘道。方元焕书匾曰“梯云”,石刻曰“蓬元洞天”。清乾隆十三年(1748)曾赐额“普门圆应”。阁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门洞,门高2.60米,宽2.95米,进深11米,镶额“红门”。上层为阁楼三间,阔8.1米,进深6.8米,高4.25米,五脊筒瓦硬山顶,带卷棚悬山前廊。西侧设石阶可与东西两院相通。